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個學者都是喜歡書,愛護書的,在我接觸的老一輩學者當中,大概季羡林先生是我所見到的一位最愛書的人了. 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開始,因為參加季先生在北京大學主持的"西域研究讀書班",開始有機會到季先生家裹去問學.以後因為先後幫助季先生編輯<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敦煌吐魯番研究>等書刊,所以有更多的機會去季先生在朗潤園十三公寓的住所去請益.  相似文献   

2.
我在<讀書>雜誌發表<為啓蒙正名--讀蕭萐父先生的(吹沙三集)>一文以後,鄧曉芒惠賜了一篇極具理性力量、極富理論深度的批評文章--<啓蒙的進化>(載<讀書>2009年第5期),--作為對我的文章的回應.  相似文献   

3.
一 引子 金庸先生自己在1977年修訂好的<倚天屠龍記>的<後記>(香港,明河社本)裏說,這部書是他繼續<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完成的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相似文献   

4.
我對傳統中國文化的批判,可以説開始於80年代後期撰寫的<靈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一書,最初的書名叫<表演人生>,完稿於1987年.當時雖然正處於"文化熱"和"新啓蒙"的顛峰,但却没有哪個出版社願意出這本古裹八怪的書.書稿本是應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約稿寫的,屬於<邊緣叢書>中的一本,但完稿後出版社突然食言,原計劃六本書只出了三本就不出了.拙稿就屬於被遺棄的一本,後來通過朋友交到另外一個出版社,但又在編輯手裹壓了兩年多,最後還是不出.  相似文献   

5.
古典目錄之學,昉自漢季劉向、劉歆父子.漢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劉向受命整理國家藏書,成<别錄>若干篇,為提要目錄之始;向卒,子劉歆繼承其業,成<七略>一書,為圖書分類目錄之祖,較歐西<萬象圖書分類法>早千餘年.<漢書·藝文志>曾簡記其缘由稱:  相似文献   

6.
水雲樓舆<水雲樓詞> (一) 嘉慶<東臺縣志>卷三十四<錄一·古蹟>云:"水雲樓:在秦潼鎮壽聖寺内,明吏部侍郎儲罐讀書處.乾隆年間,鎮人朱廷琛重修.韓子野<水雲樓詩>云'壽聖樓高枕水隈,柴墟曾此讀書來,元燈誰續琉璃古,憑眺猶能照客懷'."明儲罐、清朱廷琛之生平,略考如下:  相似文献   

7.
编後     
季羡林先生離開我們已經一年多了,先生高足榮新江教授的缅懷文字,藉由書房和書的細故,還季先生大學者真書生的本色,特刊於卷首,以志永懷.本期佳構頗豐,張壽安先生專攻明清學術思想史,<龔自珍學術思想研究>、<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争與禮秩重省>等著述,讓我們見識了作者嚴謹绵密的研究風格與文章體制.  相似文献   

8.
胡文輝君的<陳寅恪詩箋釋>(以下簡稱<箋釋>)①,從打印稿算起,在前後近六年的時間裹,我先後研讀了三遍.六年前,承文輝不棄,約我為<箋釋>作序.既已佛頭著糞在先,索性狗尾續貂於後,三次校讀的所見所感似不得不書.  相似文献   

9.
述書賦     
余征人善懷,感思秋風.故縱浪游戲,懶役雕蟲.而<書藝叢談>忽欲重椠,乃為緒語,以繼談叢.曰:  相似文献   

10.
一論年號 "年號"是中國歷史上紀述年代的一種特有標識.它經常隨着新的元年而變换,所以也稱"元號".於是把建立年號稱爲"建元",改换年號稱爲"改元",而記述年號的書也多以紀元爲名,如<紀元編>、<紀元通考>、<紀元要略>等. "元"在古代典籍和傳統認識上都有重要的地位.<易·乾文言>和<春秋>中都很重視"元".因此建元也就成爲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而在史籍中多有此一筆.  相似文献   

11.
一論年號 "年號"是中國歷史上紀述年代的一種特有標識.它經常隨着新的元年而變换,所以也稱"元號".於是把建立年號稱爲"建元",改换年號稱爲"改元",而記述年號的書也多以紀元爲名,如<紀元編>、<紀元通考>、<紀元要略>等. "元"在古代典籍和傳統認識上都有重要的地位.<易·乾文言>和<春秋>中都很重視"元".因此建元也就成爲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而在史籍中多有此一筆.  相似文献   

12.
陶淵明(365~427)的最後七年,是在劉宋時期度過的.齊沈約(441~513)<宋書·陶潜傳>記載:"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晋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這是說,陶淵明人宋後所著文章書甲子是表示不奉劉宋正朔(即不承認劉宋政權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一切經音義>三種,原是詮解佛經字義的書,但時至今日它的意義已遠不止此,所謂"小學之淵藪,藝林之鴻寶"①,近人評述慧琳<音義>之辭也適可用於三種之總評.  相似文献   

14.
文輝的<陳寅恪詩箋釋>快要出版了,他約我寫幾句話.因為我這些年也在作一點義寧陳氏的研究,又提前看過此書的初稿,這才壯起膽子答應下來.想說三個問題.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一九八六年暑假,我開始撰寫<清初的群經辨僞學>一書,在思考明末清初經學發展的一些問題時,閲讀余英時先生大文<清代學術思想史重要觀念通釋>①,余先生以爲清初學術思想史有回歸原典的現象,我受到啓發認爲明末清初的經典研究,是一種回歸原典運動.一九八七年三月,<清初的群經辨僞學>初稿完成,在第二章第三節<新舊典範競争中的回歸原典運動>,即對此一現象有較深入的論述.  相似文献   

16.
蕭山來裕恂撰於清末的<中國文學史>手稿,歷經百年風雨,即將岳麓書社正式出版.可以預期,這部文學史著的問世,對中國文學史學史的研究,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似文献   

17.
馬一浮先生著作、詩文、書信之整理始於1983年,中因遗稿搜集及經費問題數次停頓,至1996年始出版三卷本<馬一浮集>(下簡稱"馬集").①期間種種缘由,搜羅未能盡善,遗珠尚多.  相似文献   

18.
筆墨紙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它們各有并共有與之配套的種種器具,可以籠而統之將之合稱為"文房用具".我正在閱讀學習的一本華慈祥先生所著的<文物鑒賞叢書·文房用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版),還有一部朱季黄(家滔)先生主編的<中國文房四寶全集·4·文房清供>(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都是專門講這些用具的.華先生是從文物鑒賞角度講的,朱先生主編的更是一本圖錄.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我擔任臺灣淡江大學中文系主任時,偶過學校圖書館,看見工人正在清理雜物,以板車將一些廢置不用的桌椅文具拉走,其中有一大堆破舊雜志棄紙.我跑去把那些廢紙翻出來,大大吃了一驚:竟有一大套商務印書館的百衲本<廿四史>.  相似文献   

20.
書女之路     
回望開墾花園的母親們 “書女”在我的理解裏有兩層意義:讀書的女人和寫書的女人.一般來說,熱愛讀書的人很多都要情不自禁地寫字.而在中國的歷史上,女人讀書受教育,特別是上層或中層社會女性受識字教育似乎是可以被允許的,但是深入地讀書,成為書女,認真讀書,寫字或寫書,或用讀書謀飯,一直是禁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