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毛泽东根据这一经典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发展出群众路线,作为基本理论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通过阐述毛泽东群众观的内容,比较群众论与民本论的异同,探讨在新时期如何继续发展毛泽东群众理论,以期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思维空间和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树立群众思维,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线;设立群众标准,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原则;实现群众利益,明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价值;发挥群众作用,提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共产党人一切理论和实践的基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进程中,全面地理解并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我国革命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继承发展,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群众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集中阐述邓小平群众观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如何运用邓小平群众观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政策等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长达九十多年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并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面对两个百年目标的奋斗,面对新世纪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深入探讨90年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历程与经验,无疑对实现亿万百姓所期待的中国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一切共产党人建党执政的首要观点。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江泽民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出了新表述。主要表现在:党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以人民群众为本,抛弃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习气;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新论断,发展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今天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加强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对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他们服务群众的本领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面临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内容落实难、教育形式和方法比较单一、教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严把大学生党员质量关,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群众意识;编写并使用大学生党课教育的权威教材,发挥党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拓宽社会实践面,丰富群众观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健全考评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提高群众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倡导者和社团活动的发起者,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指导思想。能否借助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去指导高校学生干部的学生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干部的自身发展,更是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对培养高校学生干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意义的探讨,找出培养高校学生干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方法和途径,推动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包含了丰富的基本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受益者;人民群众具有首创精神;人民群众力量无限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给高校辅导员工作以巨大的启示,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人民谋求解放和幸福。在总结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掌权为民、人民共同富裕、尊重群众创造精神等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坚持群众观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统一、群众观与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统一、群众观与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的统一、群众观与群众价值评价标准的统一,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邓小平的群众观对于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的群众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人为本思想是胡锦涛群众观的核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是胡锦涛群众观的重要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胡锦涛群众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个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几十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活动中,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对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深刻而详细的论述.邓小平对于群众路线的理解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他的群众观,即认为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要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另一方面是党的工作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重温邓小平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确立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广泛凝聚人民共识和民族力量,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有重大而深远意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质是浓缩了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它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制度变迁的客观规律,确证并倡扬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我们党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政治工具,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功能,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要求落到实处;党员干部应该进一步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和创建新的实践路径和工作方法,积极而又深入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新时期的新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观点,也是胡锦涛群众观的重要内涵之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胡锦涛群众观与社会主义权力观、情意观、利益观的有机统一;胡锦涛所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的论断,既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更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5.
艾思奇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深知在旧中国只有中国人民才是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真正力量。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人民的思想武器,他从实际出发,潜心研究,发表了《大众哲学》,体现了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积极实践。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必须认真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化人民群众是发展主体的认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思想的宏大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毛泽东的群众观,它包涵着极为深刻的内容,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又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增添了新的内容。探讨毛泽东的群众观,有助于理解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精神,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铸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了邓小平同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理论依据,论述了他的群众观在他伟大一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探讨他的群众观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粹主义的群众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俄国民粹主义指农民,西方民粹主义指各个平民阶层,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是一个历史概念;民粹主义割裂了精英和群众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辩证看待二者关系;民粹主义强调群众人数上的优势,马克思主义强调群众创造财富和改造社会的作用;民粹主义对待群众是机会主义的,而马克思主义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群众观包含丰富的内容。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思想,是邓小平群众观的根本内容;人民群众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是邓小平群众观的重要内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是邓小平群众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确的群众观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探索,使之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在阶级革命的意义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使其更加适应了和平建设和长期执政的历史运动。坚持正确的群众观是实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统帅和前提,是检验之的重要标准。加快发展、追求政绩,必须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