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品。小说生动描绘了芝加哥移民社区里墨裔移民群落中一个羞涩而敏感的少女埃斯佩朗莎的成长历程。本文旨在从成长主题角度来分析小说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经历的心路历程,对于她个人乃至整个墨裔族群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芒果街上的小屋》作为一部自传式的女性成长小说,其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的成长体验是少数族裔所经历的典型。她成长中的困惑见证了墨西哥裔美国人的悲哀。虽然埃斯佩朗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那丝莫名的文化乡愁却始终包裹着她。无法回归的成长,应是成长的宿命。  相似文献   

3.
漫漫炎夏好读书,关门自成一世界。以书消暑,不失为高雅的消遣方式。《芒果街上的小屋》作者: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美国)故事里的小女孩名叫埃斯佩朗莎,在西班牙文里,埃斯佩朗莎是希望的意思。人如其名,故事里的埃斯佩朗莎生来就是一个善良而机灵的女孩子,对于他人的痛苦,她满含同情,对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在她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里,讲述了一位居住在拉丁裔贫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女孩的故事。女孩名叫埃斯朗佩莎,她用清澈的眼睛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桑,讲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讲述年轻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正>《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Sandra Cisneros)创作的小说,1985年曾获美洲图书奖。全书共由44个相对独立的短篇构成,所有故事发生在芝加哥一条叫芒果街的小街上。居住在拉美贫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用清澈的明眸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沧桑、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6.
《同学》2006,(8)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一本“诗小说”,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在写作中追求现实和精神家园的故事。居住在拉美贫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生就对他人痛苦的同情心和对美的感觉力,她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  相似文献   

7.
<正>《芒果街上的小屋》洋溢着暖暖的芒果色调,主人公叫埃斯佩朗莎,是西班牙语"希望"的意思。埃斯佩朗莎是一个普通的你在大街上遇见也不会多看几眼的小姑娘。但就是这样一个生长在贫民区的小姑娘却像一棵清新的、明亮的小白桦,带着热切的希望、隐秘的梦想,向着阳光与天空一直生长、生长!  相似文献   

8.
陈宁 《初中生》2008,(11):41-45
《芒果街上的小屋》由44节短小的片段构成,每节围绕一个不同的话题。它们讲述了小女孩埃斯佩朗莎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作者希斯内罗丝是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  相似文献   

9.
圣小利 《考试周刊》2012,(71):21-22
《芒果街上的小屋》被誉为美国当代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一。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借助主人公埃斯佩朗莎之口描述了众多墨西哥裔女性人物。本文借助后殖民理论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她们在父权和种族双重压迫下采取了不同反抗方式导致其结果各不相同。埃斯佩朗莎在斗争中遭受的伤痛和失望并不少,但她一直抱有一颗坚忍顽强、满怀希望的真心,她对生活进行了深刻反思,最后借助书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走上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导言:《芒果街上的小屋》由44节短小的片段构成,每节围绕一个不同的话题。它们讲述了小女孩埃斯佩朗莎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作者希斯内罗丝是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  相似文献   

11.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诗小说”,她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在写作中追求现实和精神家园的故事。生活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的女孩埃斯佩朗莎(西班牙语“希望”的意思),用清澈的眼睛打量周围的世界,用诗一样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桑、讲述生命的美好与  相似文献   

12.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名作.全书通过芒果街上少女埃斯佩朗莎的童年记忆,用貌似"诗话"的语言控诉了拉美裔女性遭受的白人文化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本文从族裔文化和女权主义两方面尝试解读双重压迫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以及拉美裔女性的反抗.  相似文献   

13.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以西语裔移民后代的身份创作了《芒果街上的小屋》这部典型的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作品糅合了女性成长小说的基本元素及女性原型,展现了成长于美国移民社区的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的人生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女主人公的成长充满了许多美好的梦想和追求,表明她渴望独立和自由,并为追寻少数族裔女性的独特身份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一部成长小说。小说生动描绘了芝加哥移民社区里西语裔移民群落中一个羞涩而敏感的少女的成长经历,并通过女主人公埃斯佩朗莎特有的族裔、阶级及女性视角,展示了一种丰富而具有普遍性的成长体验。成长中感受的耻辱时刻是女主人公成长转折点;成长特有的渴望和梦想是成长的动力;自我身份的审视和认同是脱离童真、融入社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莆田学院学报》2021,(1):64-67
叙述《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大部分女性角色在长期父权制的影响下自我意识缺失,沦为父亲或丈夫的附属品。探讨主人公埃斯佩朗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历程:通过自我努力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中逐渐成长并建立起对自我以及世界的认知,种种遭遇逐步唤醒了她的女性意识、写作意识以及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埃斯佩朗莎决心通过写作来改变族裔女性的艰难处境,帮助她们成长为敢于与困境斗争和对未来充满乐观精神的坚强女性,最终实现其女性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  相似文献   

16.
《芒果街上的小屋》的作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希斯内罗丝。全书由四十四个短小的片段构成,每节都围绕着一个不同的话题,讲述的是小女孩埃斯佩朗莎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作者用流畅而又清晰的文字,给我们解读了少数族裔人群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坚强的生活,实现另类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墨西哥裔美国女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一部半自传体作品,它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她从稚嫩到逐渐成熟的青春期的成长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比较了小主人公埃斯佩郎莎和其身边的女性与男性形象,从而探讨作者对女性身份和命运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埃斯佩朗莎是生活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的一个女孩,她生就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喜欢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绘本一样清丽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在她的故事里,时光沁出淡淡的水印,一些片段像午后微凉的风,翻起日记本中那些稚嫩的记忆……气黑暗里醒来的疲惫的爸爸你爷爷去世了。有天清晨,爸爸到我房里来说。他不在了。说完,他好像自己才听到这个消息一样,人像件外套一样皱缩起来,哭了。我勇敢的爸爸哭了。我从来没看过爸爸哭,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在1984年发表《芒果街上的小屋》后一举成名,成为奇卡纳文学的代表性人物。《芒果街上的小屋》成为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经典成长小说之一,并被列入美国中小学课堂推荐读物的目录中。本文重点探讨小说中房子的意象以及空间与自我的关系,认为房子内外——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都不可能为女性提供自由,只有通过写作才能培养女性的自我意识,创造出属于女性自己的心灵空间,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大师谈翻译     
《海外英语》2012,(5):48-48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一本“诗小说”,它由几十个短篇组成,语言清澈如流水,点缀着零落的韵脚和新奇的比喻,如一首首长歌短调,各自成韵,又彼此勾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