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启导—实践”阅读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凭借,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内化吸收语言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教学观的从知识本位到智力本位再到人本位的变化 ,课堂教学的重点也从传承知识、发展智力转变为促进人格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了使这一理念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我们进行了“自主—创新”语文活动化阅读教学的研究。一、教学的指导思想1 以学生阅读为中心现代意义的阅读教学是以学生阅读实践为基调的教学 ,关注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水平。摒弃以“聆听教师系统解析”为特征的接受性学习 ,主张提升主体性 ,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主体人所具有的主动参与性、思考自觉性、探索发现的能动性。学生从事的不再是“识记”水平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即引导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的过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交给学生的应是“语文”本身,而不是“关于语文”的那些东西。检验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看三条:一是全体学生是否能够熟读(乃至背诵)课文;二是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课的字词句;三是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含义是这样框定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或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阅读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合而言之,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靠其自身在不断地学习语言(文)实践活动中而习得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逐步形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学习辩证统一,便是阅读训练.“三主学导型”阅读教学就是强调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主体,变教学为导学,变讲读为导读,变注重知识传授为注重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结构.“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就是构建“三主学导型”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儿童哲学的教育理念对当下语文教学实践具有较大的启发。用儿童哲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破解现下阅读教学中的痼疾、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学生个体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哲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和创生性三大特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选择内含哲学意蕴的阅读资源,恰当组织设计阅读教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群体探究共同体;教学评价上开展生成“智慧”的动态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改实验报告山东省高密市向阳中学门志爱高伟实验课题名称为:动脑、动口、动手,以练为主。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遵循“三个面向”的原则,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要朝着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能动性,引导他们尽...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 王庆华: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家会看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答案有:“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使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  相似文献   

9.
潘丽远 《考试周刊》2013,(81):50-5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以文本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新课程关注的焦点。作者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分析了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总结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的阅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是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分析式教学,学生并没有充分的阅读权。现代教学非常关注阅读教学,新课改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改变为教师为主体的传统阅读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阅读,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22——24日,我有幸参加了“2010年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技能大赛暨观摩交流活动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受益匪浅,懂得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韦婉秋 《广西教育》2008,(28):36-36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笔者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以“疑”为线索,以“学”为核心组织教学,把“疑”和“学”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谓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即引导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上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返璞归真,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细读、品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体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完成学生个体阅读的全过程,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作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用灌输式或串讲串问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自主权;然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只能来自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果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积极实践,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阅读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实践舞台,为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提供广阔天地。1.时间要“足”语文课就是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审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较薄弱甚至忽略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该模式以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和评价为主要线索,突出教师“启导”和学生“探究”关键环节,使师生在“主导”、“主体”的合作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境、启发、导拨、调控”四个环节中,学生“主体”主要体现在“质疑、思索、探索、评价”四个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自主参与,读中悟理”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教师讲的多,引导学生自己“细心揣摩”读的少的弊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基础的阅读教学模式。在认识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作为“主导与主体”的协调发展,是一种致力于学生能力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力求在小学阅读教学课堂训练重点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一、模式的指导思想以“课标”精神为准绳,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二、模式的理论依据1.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不仅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是影响整个小学教学质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费时多,而收效少”的问题。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意识正在逐步得到加强。但要想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来说说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难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面对《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无疑是一个挑战性的话题。文本本身具有多义性和丰富性。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交流互动、共进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的特点。阅读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实践、感受、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按照学生阅读过程设计阅读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发现文本意义,得出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可见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什么,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等全凭教师的“导”。以下,我想就阅读教学的案例谈谈教师“导”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