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乒乓世界》: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乒乓球的? 明平英:2006年,我的工作岗位从陕南的一个市交流到铜川,这是陕西十个地市中我唯一没来过的地方,在这没有亲戚朋友,当时感到很孤独,因为离家特别远,特别想家和孩子。到铜川半个月后,我的前任组织部部长和一个副市长带我接触到了乒乓球,这边的乒乓球氛围特别好,领导干部也都打球,就这样,我才正式开始打乒乓球。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乒乓球的? 胡金波:第一次接触乒乓球还是在上学的时候,大概是1980年左右,真正开始打,是在1995年了,当时我在南京农业大学任副书记,第一次参加了我们江苏省的“校长杯”乒乓球比赛,之后就没有间断过。  相似文献   

3.
时楠 《新体育》2006,(2):40-40
2000年访欧时,蔡指导问我:希望谁来带我?我说施指导吧,因为我俩都是上海人,无论他在上海队还是在国家女队做教练时,我们都有过一些沟通,彼此比较熟悉。在教学上,施指导给我更多空间。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乒乓球上的智商很高。他以前当运动员也拿过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4.
胡明星 《乒乓世界》2010,(12):137-137
我与乒乓球本来是无缘的,原来从事的是冰上和田径专业。但由于工作需要主抓训练,让我和乒乓球联系在了一起。当时我们的速滑、田径、篮球、自行车等项目在全国和亚运会上都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唯独乒乓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低迷不振,多少年来在省内和国家均看不到我们的身影,这是我多年的一块心病。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布网、选点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进步不大。  相似文献   

5.
去省城看球     
我已年过半百,却酷爱打乒乓球。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乒乓球擂台赛,我是场场必看,有时候还录下来。我还是《乒乓世界》的热心读者。记得1996年11月16日,乒乓球擂台赛将要首次在我们省城济南举行。我是当天上午才听说的,当时的心情就象小时候盼过年那么激动。我想亲自去济南观阵,一饱眼福。我家离济南200多里,乘公共汽车要3个多小时。当我把想法告诉丈夫时,他很支持我。我马上给在省电视台工作的女儿打电话,让她设法弄张票。女儿很遗憾地说:“妈妈,你怎么不早说呢?票早就卖完了。”我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大劲,大有不到黄河不死心之势。…  相似文献   

6.
孟德忠 《乒乓世界》2014,(1):131-131
我是铁杆的乒乓球迷,今年已经68岁了。第一次接触乒乓球,还是在50年代上小学的时候。体育老师给我们上了几节乒乓球课后,我和许多同学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当时打球的条件十分艰苦,我的第一个球拍是用一块三合板自制的,它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开心的日子。之后,大姐从北京给我买了一对木板球拍,这让我兴奋得几天都睡不着觉。日子一天天地过,我对乒乓球更加痴迷。尤其是在26届世乒赛国家队夺取金牌后,举国上下掀起了全民乒乓热。  相似文献   

7.
苏珍珍 《乒乓世界》2008,(5):156-156
曾经梦想成为一名外交官,也想过每天高跟鞋套裙地出现在“毁”人不倦的外企办公桌前,就是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位乒乓球的专项记者,而且一做就是三年。在最美丽的年华里,我和乒乓相伴。  相似文献   

8.
阎密 《乒乓世界》2014,(8):52-53
吴福林从小就打乒乓球,一直到大学毕业,他的乒乓路都不曾间断。1978年,镇江体育馆建成,当时馆内只设有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棋类4个体育项目,3年后,身为镇江第四中学体育老师的吴福林被调到体育馆工作,负责乒乓球项目,“那时体育馆的老教练都是从部队调回来的,我去了之后就想发挥特长,一定要把乒乓球项目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9,(2):58-58
1994年,乒乓球管理中心成立,随着足球率先开展联赛,乒乓球也想适应社会的需要,觉得如果仅仅靠举国体制来搞乒乓球,肯定是不够的。当时提出的是“双轨制”,即举国体制的情况下.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搞乒乓球比赛。1995年,我们开始搞赛会制的“俱乐部赛”,作为举国体制模式的一个补充形式。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搞,不知道这个比赛适应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0.
马平香 《乒乓世界》2006,(B08):16-16
我是一个七十年代的乒乓球运动员。说起来,当年的世界冠军葛新爱是和我同一批进队的队友。当时的赛制,几乎每年都有全国分区赛与下半年的锦标赛,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东、广西)加河南这中南五省的球队自然来往的多,当然交手也频繁。曾在湖南乒队执教多年、现在旅居加拿大的李仁苏教练曾经开玩笑地说过,河南队有“五朵金花”。确实不错,有名有姓。因为我们当时还年轻,打法又多样,真有点百花齐放的阵势。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都成了年过半百的“妈妈桑”了。几十年岁月如梭,经历了几十个春夏秋冬,尝尽了人世间酸甜苦辣,我和乒乓球结下的不解之缘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1.
刘凌君 《乒乓世界》2004,(7):i004-i004
奥运会乒乓球亚洲区预选赛4月9日至13日在北京市海淀体育馆举行。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我。我是一个有着43年球龄的乒乓球爱好者。我爱人在我的影响下也成了球迷。我们夫妻二人决定进京观看乒乓球明星风采。过一下球迷瘾。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二年全国乒乓球训练工作会议以后,我们把会议精神及四年规划向省委领导部门作了汇报,取得领导的指示。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全省业余体校会议和乒乓球教练员座谈会上作了传达和讨论,并根据会议精神和规划的要求,结合我省情况提出了加强我省乒乓球训练工作的初步意见。一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国家体委下达的四年规划是发展乒乓球运动,迅速提高乒乓球技术水平,使我国乒乓球队伍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尽快成长壮大的有力措施。现将执行的简要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看了《乒乓世界》里的“球迷信箱”栏目和其他球迷的稿件后,我觉得我和广大的球迷朋友有同感,我想说的话、想提的问题,他们都已替我说了,问了。 “为什么很少转播国内外的乒乓球赛”?这是我们球迷探究的共同话题。每周的电视节目里,像美国的职业篮球赛、欧洲的足球联赛都要转播好几场,而乒乓球赛几乎没有。乒乓球是国球,但目前在国内的普及情况与她的位置不成比例。我曾问过身旁的几位同学:我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去年“五一”节之后搬到这个海滨城市的。这里的街头摆满绚丽的鲜花,路旁到处是绿色的植被。尽管如此,我还是忍不住想念家乡的老邻居、老朋友,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郁闷地把这事告诉了我的妻子,她想了想很快就告诉我——她有办法了。她是一个很感性的好老太婆。妻子在我疑惑的目光下给镇上一家生意兴隆的餐馆打电话,订了四个位子。妻子退休后已经作了近10年的全职太太,在家乡城市她朋友就极少,在这里她会有朋友!?到了吃饭的那天,饭店门厅和过道上,像往常一样站着很多等空座位的人。我和妻子是按订餐的时间准时到的,落座之后,我看了看…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9,(8):120-121
《乒乓世界》:在您的记忆中,哪场球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 王会元:或许是我离开乒乓球太久了,印象不是那么深刻了。但静下来想一想的话,我觉得1985年在韩国打世界16强的时候,我跟江嘉良那场决赛最精彩。当时是郗恩庭带我们去参赛的,比赛之前我问郗指导是真打还是假打,他让我真打。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乒乓球的? 孔利:最早开始接触乒乓球是在1969年,当时我在北京昌平的一个乡村学校上五年级。那时条件非常差,露天修的水泥台子,台子中间摆上几块砖头当作球网,乒乓球拍甚至连胶皮都没有,拿着光板打。初中和高中时,我都是学校田径队和乒乓球队的队员,百米、跳远、三级跳等都曾是我的强项,那时都是田径队训练完了,再接着打乒乓球。我也曾代表学校参加过昌平中学生乒乓球比赛,最好成绩是单打第二名。  相似文献   

17.
布雷恩·麦劳夫英格兰前国脚,号称不可阻挡的进球机器,曾效力米德尔斯堡和桑德兰队 “我非常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大多数年轻球迷心中,我只是个获得过一两座奖杯的‘大嘴巴’教练。但我的确曾打入过许多进球,你知道,在274场联赛里我打入251粒球,在当时,这个记录无人可及。直到今天,我仍不停地向吉米·格里夫斯提起这两个数字,我想,他应该是个很好的追随者。 那是在1959年9月23日,之所以能很清楚地记得这个日期是因为那天还是我妻子芭芭拉的生日,我们刚刚结婚六个月,我24岁,正处于足球生涯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8.
吴敬淳 《乒乓世界》2002,(11):49-49
1965年第一届全运会,我代表新疆乒乓球队参赛,有幸两次与当时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现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对阵。男团小组赛我们新疆队与上海队分在同一组,当时的上海队员是:  相似文献   

19.
阎密 《乒乓世界》2012,(9):144-144
《乒乓世界》:您当时是怎么接触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于:我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那期间正好是我们国家的“乒乓球热”刚刚兴起。我记得当时的26届、27届、28届世乒赛,庄则栋连续拿到三届冠军。六十年代那个时候,中国本来就很封闭,跟西方国家关系又不好,外面的压力很大。所以取得世界冠军在那个年代是全国轰动的事情,收音机、报纸都在传播这一喜讯,我们的小学也在整天宣传,这样把我们这帮小孩的乒乓球热情都给鼓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我在日本已经四年了,因为日本的乒乓球水平有限,他们的电视台没有直播过一场乒乓球比赛,我只能从网上查看一些消息和成绩,当知道女双最后是我们自己人碰面时,心情也就轻松了好多。 我一直觉得韩国的柳智惠和金茂校可能会是此次中国女双夺冠路上惟—一场硬仗,后来这里的队员把王/李和金/柳的录相带拿来看了以后,明显地看出韩国为了这一枚双打金牌确实下了不少工夫。几年的时间,技战术的发展和运用都使我感叹不已,双方都打得太棒了,无论是球的速度,力量还有旋转,都让我觉得自己当时的球真是打得太软了,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