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饶佳佳 《英语广场》2020,(36):29-31
笔者拟用刘宓庆先生著的《文化翻译论纲》里的观点,来分析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颇负盛名的一首叙事诗《长恨歌》,诗歌运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长恨歌》这首叙事诗运用不同的意象特征来体现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感慨,因此在翻译该诗歌时应将意象背后的文化含义带入译文中,并能很好地利用文化审美表现论展现出来,进而更好地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令后人十分惋惜,他追求完美爱情的意念令后人心醉神迷,他独特的诗歌魅力让后人津津乐道。其中徐志摩的诗歌《偶然》是他众多诗歌中不多见形式完美、哲理深刻的作品。《偶然》是一首情诗,但是这首诗的意境又超越了它本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诗人人生路上的感叹曲。从诗歌的文本、结构、情感和意象分析,都可以感受到这首诗内涵丰富、意象精美、韵味隽永,表现了作者对唯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你眼睛的弧线》是艾吕雅的第一首诗集《痛苦之都》里的一首,是专门写给他的第一任妻子加拉的。艾吕雅是一名真正的法国超现实主义者,其作品也毫不例外地体现出超现实主义风格,贯穿这首诗歌中的明显主题就是一个"爱"字,在他看来,唯有爱情的价值最高。本文主要采用文学批评和文献研读的方法来研究作者是如何把女性眼睛的弧线跟整个宇宙联系起来的。本篇论文主要围绕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对诗歌中的意象"弧线"的分析,看作者是如何赞颂和神化笔下女性的;其次以超现实主义文学为切入点,分析本诗歌中的通感理论和疯狂的爱情的表现;最后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大自然景象,分析这种女性形象的内涵和延伸。  相似文献   

4.
“东门”是《诗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地点名词,以“东门”为题的五首诗歌无一例外的都是爱情恋歌,考察这一系列“东门”意象的诗歌,可以窥见它们在《诗经》中表现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及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5.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和诗人劳伦斯一生创作了两首《彩虹》诗歌。彩虹是诗人一直吟诵不绝的主题和意象。和小说《虹》中不断出现的意象彩虹一样,作家劳伦斯旨在借助文学意象抒发内心情感和表达自己的哲学理念。正如他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辩护》一文中传达的那样:"男人和女人是两条河,永远是并行而流淌,永远不能相交在一起。"这体现劳伦斯有关两性关系中"星际平衡"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是劳伦斯女权主义思想的具体反映。本文研究对当下中国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知识储备】《秋天》是学生进入七年级后接触到的第三首新诗。和前两首相比,这一首,更加注重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渲染。1.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即为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这首诗中没有社会性意象,选取的多是静态的自然与生活意象:露珠、幽谷、稻香、冷雾、芦篷、笛声等,又配以动态的伐木、挥镰、撒网等,营造了一个典型的秋的意境。2.诗贵有“意境”之美。意境,是文艺…  相似文献   

7.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的爱情诗代表作,更是一首新时期女性的爱情宣言。作者以新的视角,运用象征手法,否定了传统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独立、互依互助的新型爱情关系。在教学中应遵循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歌中对爱情的吟唱回旋往复,不绝如缕。然而,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爱情诗感情基调和表现手法却有着不同的风貌。本文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拜伦的《雅典少女》为例来探讨,发现他们因为相似的人生经历而造就了诗歌相似的创作背景和他们对爱情共同的执着与热望,以及在表达爱情上委婉与直白的不同手法所造成的诗歌意象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孟郊的《游子吟》与W·S·默温的《分离》都选取了典型的别离作为抒情背景,且两诗中都运用到了"线"这一在中国诗歌中以别离为背景时常用到的意象,因而具有相似性。但同时因时空上的千年差距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叙述视角、对"线"这一意象的运用及表达的情感上。  相似文献   

10.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游子和思妇同心唱和的感人诗歌,在采摘遗赠类诗中,其对"芙蓉"意象的选取决定了诗歌内涵的独特性。在同类抒情诗中,《涉江采芙蓉》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别于其他诗歌。  相似文献   

11.
《桥》是废名颇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通过解读《桥》中的"桥"意象,探寻作者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废名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了这部小说中,通过小林、琴子和细竹之间的情感关系,诠释了对爱情的向往、抉择以及对女子命运的思索。"桥"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浓厚的彼岸色彩。  相似文献   

12.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其中不少诗篇中出现各种纷繁复杂的花草果木("香草")意象,也出现了不少"美人"形象。《诗经》中或以这些花草直接比喻美人,或通过花草环境描写间接烘托美人形象,或通过花草传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塑造了许多美人形象,也为我们留下许多甜美的爱情故事。这种"香草"与"美人"两种意象的和谐运用产生了不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送别诗"是表达诗人离情别离的诗歌,古往今来广为传诵,本文通过对两首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的意象、情感进行分析归纳,以达到对"送别诗"的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彭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出色的农民诗人,在他题材中众多的诗歌中,爱情诗最为出色,其中《一朵红红的玫瑰》堪称为爱情诗歌的典范。在短短16个诗行中,作者运用比喻、夸张、反复、联觉语音象征等修辞手法,刻画出伟大而真挚的爱情。本文将从韵律、意境、修辞、感情表达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5.
《再别康桥》的教学往往重视"三美",而忽视意象的分析。分析这首诗融贯中西的意象有助于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意象教学中,传记研究法、母题分析法和接受美学法等文本解读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意象的同时,还能使学生逐渐掌握这些重要的解读方法,提高鉴赏诗歌和其他文本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恋人的别离则往往是其中最令人伤感的话题。同为描写爱情之作,秦观的《鹊桥仙》和邓恩的《别离辞》虽然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传统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两首作品却表达了作者大体相同的爱情观。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的不同题材﹑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思想内容等方面,来分析这两首不朽的爱情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玉台新咏》这部诗歌总集,作为宫体诗的代表作品,大多诗人将他们的笔墨放在了对女性的描写之上。而作为表现女性之美的服饰成为一种意象频繁出现在诗歌中,它不仅体现的是魏晋六朝诗人的一种审美观念。而且有些意象还深深地表达了诗人相思之意或者愁苦之情。本文着眼于服饰意象,力图从"罗类衣物"、"带"、"巾"等意象群来分析诗人的情感,解读六朝诗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柯勒律治是19世纪初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湖畔派诗人,他的两首代表作品《忽必烈汗》和《古舟子咏》的文学、诗学和美学价值已经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认可并且曾被我国多位译者译介。韦努蒂作为异化理论的主要支持者和理论贡献者,指出"异化"是一种译者不干扰作者,而尽量使读者靠近作者的翻译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柯勒律治诗歌中神秘因素的主要来源,剖析异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保留诗歌诗意价值和诗学美感的重要意义,指出,异化理论既能拓宽读者视野,又能充分表达诗人独特风格,最大限度保留诗歌美感。  相似文献   

19.
舒婷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具有特别的美感价值,在她的《致橡树》中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创造意象形象的艺术独创性。诗作以意象场景的三级建构,营造意象场景,含蕴地表达了诗美的内涵:对不同范型的爱情的形象展示,最终指向理想的人生爱情,乃至指向人性深层意蕴的喻示,从而显示出诗歌意象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舒婷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具有特别的美感价值,在她的《致橡树》中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创造意象形象的艺术独创性。诗作以意象场景的三级建构,营造意象场景,含蕴地表达了诗美的内涵:对不同范型的爱情的形象展示,最终指向理想的人生爱情,乃至指向人性深层意蕴的喻示,从而显示出诗歌意象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