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璐 《考试周刊》2009,(31):31-33
《红字》通过对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悲惨生活的描写,再现了17世纪美国清教社会中妇女的处境,展现了女英雄海斯特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流露的女性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Hester Prynne,a Rebel Against Puritanis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小说家那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书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不顾清教主义的束缚,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被视为“通奸”。本文从海斯特·白兰的心理和行动分析她作为一个清教主义叛逆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女性追求真爱,挑战清教社会中神权、父权和政权的代表作。小说以红字为主线,刻画了海斯特·白兰在自我改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双重性格:抗争性与妥协性。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体现了海斯特·白兰对社会的改造: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对真爱的追寻,改变了人们对红字的世俗看法,并赋予它更多反映女性精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纳撒尼尔.霍桑在《红字》中塑造的海斯特.白兰吸引了无数读者并在近年来引发了诸多富有新意的解读。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解读,为重新欣赏《红字》提供了参考。基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斯特形象的演变而挖掘小说中反女性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中的玫瑰往往是女性与爱情的象征。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讲述了年轻美丽的女子海斯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的恋爱悲剧。野玫瑰是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之一。作品分析表明,这丛在狱门旁边盛开的野玫瑰象征着美丽热情、坚韧不屈的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象征着在清教统治下的新英格兰这块蛮荒异端的土地上绽放的忠贞不渝的爱情之花和芳菲清新的道德之花。  相似文献   

6.
清教神学对妇女的遏制与束缚不仅表现在对海丝特.白兰背叛婚姻的理解上,还表现在对她的严厉惩罚上,是海丝特对抗教会、叛逆社会的根本原因。在《红字》里霍桑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叛逆人物解构了清教神学对女性的宗教、神话构建。  相似文献   

7.
刘敏 《鸡西大学学报》2013,(9):109-110,113
霍桑通过揭示主人公海丝特所处的清教男权社会“边缘”地位,深刻地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极为普遍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海丝特的人生逆境坚强抗争与男主人公对命运无奈进行对比,颠覆了传统的男权社会总是以女性作“客体”的观念,在自己想象中建构的“红字”世界里替海丝特赢取了一个“主体”地位,正是通过海丝特这样一位女性人物的塑造,让人们认识了解到了作者内心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8.
姜艳 《考试周刊》2010,(31):39-40
《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悲剧命运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中心,造成她悲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分别从海丝特与清教徒冲突,海丝特自身的性格,以及霍桑个人经历对《红字》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海丝特的悲剧因素,从而得出海丝特并没有获得新生,而是最终接受了清教社会对她的审判,认同了清教主义的人性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红字》中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通过对男女主人公丁梅斯代尔与海斯特的爱情悲剧的描写。以一件通奸案为题材,表现了宗教对人的心灵的摧残和对人权、人性的压抑,反映了清教殖民统治的黑暗。通过描叙小说人物的思想矛盾和生活遭遇,反映了自然的个人与社会的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0.
《红字》的伟大之处在于海斯特·白兰这个人物的塑造,她是早期美国清教统治下的牺牲品。然而,她不畏强权,与政教合一的殖民统治进行顽强的斗争。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所刻画的一个反抗者的缩影,"一个女性主义的天使",一个期待着男女平等地位的坚强女性。  相似文献   

11.
在五四时期的女性主义运动中,对女性解放的涵义的理解是从社会解放、个性解放、阶级解放这三方面展开的.社会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类的解放;个性解放指女性从自身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实现个体生命的解放;阶级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阶级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类全体的解放.五四时期的思想家们对女性解放涵义的理解和界定对中国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杰作《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身处十七世纪新英格兰的清教社会,她因爱而犯下大逆不道的通奸罪,但爱成为她反抗清教社会压迫、追求个人权利的最顽强的方式。直至她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女性,爱始终是海丝特女性意识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相似文献   

13.
《红字》是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不顾当时清教主义的束缚,与牧师相爱犯下"通奸"罪而遭受"社会公德"强烈谴责的故事.本文试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海斯特·白兰带有叛逆倾向的心理活动及其勇敢的女权斗争行为.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在对霍桑作品《红字》中的女主人翁海斯特·白兰的身份分析中,不乏对其女性主义的反叛精神予以肯定和赞扬。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群认为海斯特虽然具备了一些女性主义者的特质,但她不是一个彻底的女性主义者。海斯特对于父权制的反抗并不彻底,依旧妥协于宗教与社区的束缚。通过分析海斯特·白兰在各个阶段的行为,认为海斯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彻底的女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红字》这本小说中,霍桑塑造出了一个犯通奸罪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角色——海斯特。他在书中深入刻画了海斯特的心理历程,揭示了当时女性处于社会边缘的地位。同时,霍桑还写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不公平待遇,从侧面折射出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尝试研究女性主义在《红字》中的体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弗罗伊德认为,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被压抑者释放利比多,挖掘出潜意识深处被囚禁的情感《红字》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海斯特在小说开始之前已经犯下了奸情罪,从此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海斯特在痛苦中勇敢面对社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她在孤独中成了自己的心理医生,运用自由联想法获得心理健康,因而使自己的利比多得到全部释放,从自由思想到最后采取勇敢的行动。丁梅斯代尔一直压抑自己,不敢与海斯特和女儿相认,只能不断地折磨自己压抑利比多,但海斯特最终帮助丁梅斯代尔释放力比多,使他最后在刑台上公开认罪,承认海斯特母女,心灵也得到完全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杨家华 《文教资料》2007,(23):115-116
纳撒尼尔·霍桑在《红字》一书中塑造了海丝特、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三位罪人的形象。而他本人相信,这一切的罪孽皆归因于人类邪恶的本性。本文试图通过当时社会和清教背景分析,展示罪恶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9.
潘海燕 《文教资料》2009,(25):30-31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红字>是一部有关反叛女性--海斯特的小说.小说创造性地演绎了当时的社会对海斯特的压迫.但海斯特并没有屈服.她是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争取真正的美好爱情的勇敢典型.本文试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海斯特的种种反叛思想及行为.  相似文献   

20.
《红字》是霍桑最优秀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清教主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扼杀,并表达了对女性主义的关注。通过多维度对海斯特的分析进而探析女性意识在《红字》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其表现出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