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委婉语存在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中,《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委婉语,本文结合两个英译本分析了《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情况。  相似文献   

2.
杨晓茹 《考试周刊》2012,(29):28-29
饮食文化在《红楼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尝试对《红楼梦》两个英文全译本中菜名翻译进行研究,以宏观的角度审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指出在翻译《红楼梦》中出现的菜名时,不论是直接以食材命名的菜名还是含有文化寓意的菜名,两位译者都倾向于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回顾社会符号学理论及其翻译法,运用我国陈宏薇教授提出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标准"意义相符,功能相似",详细分析研究了《红楼梦》杨译本中仿拟的翻译。最后得出结论,杨译本充分再现了原著的指称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晶 《海外英语》2011,(8):180-181,187
从杨译本《红楼梦》中几个具体实例出发,分析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及他在翻译中关于文化内容处理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5.
双关语是英不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段,《红楼梦》中双关语运用尤为突出,本探讨的内容是如何通过翻译传达出《红楼梦》中这一独特语言艺术所体现的主旨、意趣、韵味、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译本双关语英译的得与失,总结出一些双关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对翻译理论所作出的突出的贡献,对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评析具有重要意义。两种翻译方法存在异同,该文旨在通过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视角来对《红楼梦》中共读《西厢》杨宪益夫妇与大卫·霍克斯两不同译本进行对比评析。  相似文献   

7.
从《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及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中搜集了相关语料并进行分析。该研究从顺应论的角度对比了《红楼梦》杨译和霍译两个英文版本的中医原理翻译方法,并对中医原理的翻译做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只有在源语和译入语之间找到一个动态平衡点,才能实现中医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8.
从《红楼梦》中的匾额翻译出发,以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英译本为基础,主要从语义,语法,民族色彩和美学四个角度比较分析两个译本中存在的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同时提出一些避免或减少这一现象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论和交际翻译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译本在花文化翻译中的取舍,探讨了译者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并由翻译目的论分析了两译本翻译策略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对翻译理论所作出的突出的贡献,对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评析具有重要意义。两种翻译方法存在异同,对比《红楼梦》中“元眷省亲”一段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两种译文,杨译大致体现语义翻译而霍译则基本遵循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最受欢迎的两个英文译本当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以《红楼梦》中多个诗歌的英译为例,从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同时根据不可译性这一现象提出了《红楼梦》诗歌翻译的补偿策略,来弥补诗歌在译语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分别翻译的《红楼梦》可谓二十世纪中国翻译史上的两部标志性作品。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了翻译目的对《红楼梦》译者的翻译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文化、意识形态、译本的编排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书中描述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和习俗,其中有很多章节涉及到了饮食文化。在《红楼梦》俄译本中,译者凭着扎实的翻译功底和技巧将其准确地译成俄语,保证了原文文化内涵在译语中的等值传递。但是由于中俄饮食文化存在着差异,导致译文存在一些误译现象,文章拟就其中的翻译技巧及误译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戴维.霍克斯分别翻译的《红楼梦》,在众多《红楼梦》译本中可称为两颗璀璨的明珠,文章从译者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投射出来的不同的翻译方法入手,通过比较两个译本,认为由中西方法律文化因素的潜在影响导致的是不同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与纽马克的翻译方法相关的三个方面:(1)语义翻译的让步、创造和灵活性;(2)以作者为导向的语义翻译和以读者为导向的交际翻译;(3)等值效果。在分析中引用小说《红楼梦》两个英文全译本中一些判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从《红楼梦》中搜集了相关语料,同时运用了网上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来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红楼梦》杨译和霍译两个英文版本的恭维语翻译,探讨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7.
张丽丽 《文教资料》2010,(19):26-28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号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红楼梦》的翻译也因其在我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翻译版本之多而受到译学界的重视。当今译界公认的两种最佳英文译本分别为我国学者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Mansions和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这两个译本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这是由于两个译本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所造成的。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红楼梦》的英文译本的实例进行对比,对两译本中的人名称谓、诗词、传统文化等的不同译法加以比较,对译者在翻译中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及其不同的翻译目的和文化取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这一鸿篇巨著在海内外有着成千上万的爱读者,杨宪益和霍克斯等承担起这一煌煌巨著的翻译工作,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本文借助Glo Wb E语料库,尝试将杨霍两位大师的《红楼梦》英译本中涉及的角色语言在Glo Wb E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分析,希望能为《红楼梦》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维度对《红楼梦》中的诗歌英译进行分析,探究两个英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为翻译教学中诗歌的翻译提供借鉴意义以及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维度对《红楼梦》中的诗歌英译进行分析,探究两个英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从而为翻译教学中诗歌的翻译提供借鉴意义以及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