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4):114-115
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深刻的揭露了美国奴隶制度的腐朽。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所塑造的汤姆叔叔等经典黑人形象,阐释人物的不同命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深刻的揭露了美国奴隶制度的腐朽。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所塑造的汤姆叔叔等经典黑人形象,阐释人物的不同命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探讨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并指出这些黑人形象是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延伸、发展的,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的文学形象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而《飘》却表达出了对被打倒的奴隶主的无限同情,《根》中黑人的文学形象又再一次揭露和控诉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4.
柯文娟  杨帆 《考试周刊》2012,(88):20-21
自1852年《汤姆叔叔的小屋》问世以来,国内外的众多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译本的翻译比较、小说圣经人物原型、黑人刻板印象分析及女性民族主义叙事视角等上,很少有文章提到汤姆悲剧的必然性,而悲剧是本小说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本文从作者的视角出发.探讨汤姆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兰斯顿.休斯在其短篇小说《教授》中,用讽刺的笔调刻画了一位在白人面前毕恭毕敬、奴性十足的黑人教授形象。这一形象与他在《汤姆叔》一诗中所描绘的汤姆叔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教授是休斯笔下的另一个汤姆叔形象。  相似文献   

6.
黑奴汤姆叔叔是小说的主人公,它正直、善良、忠厚、老实,同时他也是一个安于接受命运安排的人,喜欢逆来顺受,接受所有命运不公的安排。小说结尾汤姆叔叔悲惨的离开了人世。没有获得应有的自由。通过对于汤姆叔叔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汤姆叔叔的性格是其悲惨人生的重要导火索,本文主要通过对于汤姆叔叔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对于小说《汤姆叔叔》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楚地认识。  相似文献   

7.
谢燕 《考试周刊》2012,(18):14-15
美国作家斯托夫人所著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小说,代表了美国废奴文学的顶峰。小说中刻画了肤色各异、性格迥异、代表各阶级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探讨其中三位白人男性形象来探究斯托夫人是如何将基督文化和废奴主义贯穿全文的。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0.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主要以刻画黑人女性形象为主。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一个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体现了黑人女性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本文解读了艾丽斯.沃克小说的创作背景,并从受男权社会欺凌污辱的女性、走出围城觉醒的女性到自尊、自立、自强的女性等三个层面,对小说中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废奴运动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一直在开展。从18世纪初开始,有识之士、进步文人纷纷在报纸、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谴责奴隶制的作品,到19世纪30年代形成高潮。诗人发表诗作,作家发表小说对奴隶制进行鞭笞。废奴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寓事于理、针砭时弊,成功地塑造了汤姆叔叔这一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汤姆?琼斯》是18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与当时其他小说不同,该小说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各种人物形象,从而描绘出一副生动的英国18世纪的社会风貌。主人公汤姆?琼斯是个弃儿,而他所象征的人物意象从小说出版开始,就引发了学界的各种争议。文章从18世纪的英国社会环境,人物形象对比以及小说创作背景几方面来解读汤姆?琼斯这一弃儿形象。  相似文献   

13.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博大的基督文化,通过描绘被压迫黑奴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基督教与蓄奴制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该文试图通过小说的创作背景,主人公汤姆的形象,作品的意义浅析基督教文化对美国黑奴解放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芙蓉 《文教资料》2014,(21):27-28
本文以美国小说家比彻·斯托夫人的首部反奴隶制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为切入点,讨论主人公汤姆颠沛流离的奴隶遭遇,分析作品中流浪母题和死亡母题对黑人奴隶悲惨命运的凸显,揭露美国南方黑人奴隶制度的暴虐残忍,刻画汤姆仁爱的博大胸怀,彰显基督教博爱和救赎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伊万杰琳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塑造得最动人的形象之一。她不仅有天生的丽质和善良的品性,而且还具有基督般的慈善和普救众生的愿望。她与父母的亲疏关系,与汤姆的和睦关系,与托普西的心灵共鸣,都鲜明地体现了她天使般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全书围绕着一位久经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故事展开,描述了他与他身边人的经历,深刻地反映了奴隶制度残酷的本质,并认为基督徒的爱可以战胜由奴役人类同胞所带来的种种伤害。  相似文献   

17.
吕小莉 《文教资料》2014,(19):14-15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主题之一是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以批判奴隶制。本文采用吕大吉的宗教要素分类方法,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教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小说中的人物有典型的基督教观念和基督教仪式,以及《圣经》原文和经典的引用贯穿小说始终,基督教文化对小说文本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有关汤姆人生悲剧的整体叙事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死亡事件展开的。斯托夫人采用死亡预设、死亡追叙、死亡干预、死亡补叙等手法成功完成了小说文本围绕汤姆的主体叙事。死亡不仅仅是斯托夫人用以控诉蓄奴制罪恶的文本主题,更是其用以构建小说主体叙事的重要策略和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文学中,黑人形象和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美国黑人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地位也有所变化,随之而变化的美国黑人形象,也出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出现在小说中,黑人形象由单一的温顺型的特征发展到了有黑人自我文化认同意识等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中南部地区有一座城市叫辛辛那堤。这个城市紧靠着汹涌奔腾的俄亥俄河。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这条河却隔开了两个世界。河南岸便是专门蓄养黑人奴隶的州。在那儿,黑人遭受着最残酷的压迫和虐待,杀死一个黑人就像杀死一条狗;河北岸,就是所谓比较“自由民主”的北方各州。著名的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1811-1896)就住在河北岸的辛辛那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