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祆克纳的短篇小说《夕阳》是一篇现代主义短篇小说的精品,其独具匠心的叙事策略使主题的揭示达到他同时代同类主题的其他作家无法企及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作家。除了长篇小说,实际上他的短篇小说也颇多佳作。本文以他的短篇小说《玻璃山》为分析对象,从表现技巧、主题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三方面分析其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展现作家丰富的后现代主义艺术。  相似文献   

3.
拉美作家基罗加以短篇小说著称,其个人经历和写作的内容充满“死亡”主题。本文以《基罗加作品选》为底本,对作者的死亡际遇、文学主题和文学技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代表了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福克纳运用现代主义写作手法,通过艾米丽的悲剧人生揭示特定历史时期南方人矛盾的精神世界,探索人类心灵冲突这一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哥特式因素和美学结合是爱伦坡小说的特点,短篇小说《厄舍府的倒塌》是体现其效果美学的力作。本文论述了爱伦坡在作品《厄舍府的倒塌》中运用多种方法营造出了哥特式氛围,并进一步阐明了作品中的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内心独白和精神顿悟这两种艺术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乔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两个短篇《泥土》和《痛苦的事件》进行文本解读,提炼出从这两个短篇小说中所反映出来的"孤独"这一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7.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作家,《警察与赞美诗》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者,其作品《鸡蛋的胜利》展现了他浓郁的现代主义风格。从叙述角度、异化层次、对社会伦理的态度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两位著名短篇小说家的代表性文本,在比较中论述现实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风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她一生创作了许多女性主题的短篇小说,其中以描写女性孤独和寂寞心理的居多。本文结合曼斯菲尔德的生活经历,并以《罗莎贝尔惊梦记》为例,通过作品人物心理特征及其描写手法的分析,论述了曼斯菲尔德女性主题小说人物心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义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著名短篇小说《乡村医生》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等手法来实现其写作目的。本文对其现代主义的体现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捷克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中收录了七个耐人寻味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各自独立,但却在主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关联性。梳理这些故事的情节,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涉及到了虚无、矛盾以及性这三大主题。对《好笑的爱》中的主题进行解读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该作内在的统一性,也能为全面理解昆德拉的小说创作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角玛蒂尔德富有个性,可关于《项链》的主题,众说纷纭。本文试将玛蒂尔德与俄狄浦斯、包法利夫人作比较,以探寻《项链》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一直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对于其作品,人们也一直是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解读。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兴起,人们又发现了他作品中存在的后现代因素。《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其中也体现出了一些后现代的特征。主要从主题、人物、情节、叙述者情感及语言的不确定5个方面来解读了《变形记》艺术创作上的不确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花园茶会》为例,从主题、叙事语言及叙事视角三个方面对其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表现出小说鲜明的现代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注重在平淡、客观性叙述中,突现人物精神的突转,含蓄揭示作品主题。其短篇小说《死者》复杂独特的主题即是从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两次大的精神突转中呈现的。  相似文献   

15.
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和《米格尔街》,采用回望故乡的叙述视角,通过对故土人琐碎生活的记述,表现了对有限生存环境中小市民生存困境的关注。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又内蕴着作家的创作个性。因此,结合两位作家的生活经历,阐明抒写相同主题时两部小说集呈现的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杨益华 《广西教育》2009,(33):78-79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是凯瑟琳·安·波特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两部作品都以独特、高超的写作技巧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悲剧形象,揭示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小说主题、写作技巧两个方面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丽姬娅》是世人公认为埃德加·爱伦·坡最精彩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中恐怖氛围的营造和恐怖场景的描述都展现出爱伦坡"效果统一论"的创作理论,渲染了"美人之死"的忧郁主题,激荡起人类心底最隐秘处的心灵恐惧感。  相似文献   

18.
曼斯菲尔德后期创作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以短篇小说见长。"就所起的指导性影响而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之于短篇小说艺术,犹如乔伊斯之于长篇小说。在乔伊斯和曼斯菲尔德之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与以前就迥然不同了。"曼斯菲尔德的后期创作撑起了她"短篇小说界里的乔伊斯"这一声誉。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即是她个人生活的自白。正是由于曼斯菲尔德极为坎坷的生活经历和遭遇",才使得人生的悲剧感在她的小说中得以真实体现。正如战后涌现出的迷惘的一代作家,她加入了探索生活中的悲剧感、幻灭感这一创作行列。因此,她的小说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一种普遍的宿命论情绪。因而幻灭感、孤独感和死亡感构成了她的悲剧性主题的主要内容。本文试图对她的后期作品《园会》、《洋娃娃的房子》、《苍蝇》中对幻灭感、孤独感、死亡感的细节描写来揭示其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19.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注重在平淡、客观性叙述中,突现人物精神的突转,含蓄揭示作品主题。其短篇小说《死者》复杂独特的主题即是从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两次大的精神突转中呈现的。  相似文献   

20.
埃得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许多欧美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擅长对恐怖的场景进行渲染,对人物病态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进行刻画。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phase-context对爱伦坡著名短篇小说《黑猫》进行分析,可以领会作品中的哥特式特征和独具的艺术魅力。而且,语料库检索分析为该小说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