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霍桑小说《胎记》中的主人公埃尔梅是一位极端的科学主义代表,他为了证明自己征服自然的能力,决心去除妻子脸上的胎记,最后胎记消失,妻子也远离人世。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解读了霍桑短篇小说《胎记》,揭露了男性运用父权制权力对女性身体和思想的双重压制,探讨了女主人公对父权话语进行的颠覆和反抗,并总结了这场权力争夺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晓佳 《文教资料》2008,(14):12-14
现代社会的都市女性承受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在男性视觉下,丈夫对妻子有双重期待,男女地位失衡,女性在婚姻中的过失被扩大,这是整个社会对女性认知的偏见.王海翎家庭婚姻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代表了都市普通家庭的妻子形象,构建了社会对女性的评判标准,还原了"男性凝视"下对女性的偏见.  相似文献   

3.
《月亮和六便士》是非常著名的一部小说,由欧洲著名的作家毛姆所创作,文中主要是讲述了主人公与三个不同女性形象的故事,一个是主人公的妻子阿美,一个是主人公的情人勃朗什,一个是主人公在一个岛上认识的爱塔。同时这三个女性形象也是作者迎合当时社会塑造出来的女性角色,也代表了作者乃至当时男性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为了能够使读者能够深入解读小说,打破固定男性视角的局限,了解作者的女性观,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剖析小说中描述的三个不同女性形象,以便为读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月亮和六便士》是非常著名的一部小说,由欧洲著名的作家毛姆所创作,文中主要是讲述了主人公与三个不同女性形象的故事,一个是主人公的妻子阿美,一个是主人公的情人勃朗什,一个是主人公在一个岛上认识的爱塔。同时这三个女性形象也是作者迎合当时社会塑造出来的女性角色,也代表了作者乃至当时男性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为了能够使读者能够深入解读小说,打破固定男性视角的局限,了解作者的女性观,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剖析小说中描述的三个不同女性形象,以便为读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5.
汪伟峰 《文教资料》2007,5(30):22-24
本文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颠覆作者的创作意图,重新对《一个小时的故事》进行解读。本文透过女主人公所谓的"自由"、"觉醒"话语体系,展示了肖邦的创作意图与作品所产生的意义是不一致的。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话语体系不是追求自由的体现,而是悲伤状态下的癫狂。经过对妻子、丈夫形象的重塑,揭示出女主人公的"自由梦想"是在幻想和非理性状态下的结果,幻想会破灭,注定是要走向死亡的。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核心》被西方普遍认为是格雷厄姆.格林的一篇佳作。小说的主人公斯科比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者反复强调主人公的悲剧性是由于"怜悯和责任"感所导致的,而斯科比的妻子和情人正是他实现怜悯感和责任感的客体。格林正是从斯科比的人际关系中,让我们感悟到他悲剧的必然性,感悟到作品背后所蕴藏的对人、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甚至是对死亡的深刻思考,继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早春》在现代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菲兹杰拉德的作品.小说以男主人为叙述视角,叙述了男主人公弗兰克·里德在妻子离家出走之后的故事.叙述以男性在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城内的经验为主,揭示了女性出走之后,整个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内男性主体性能指经验的延续,而女性作为个体独立存在的经验在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城内依然缺失.通过对两性的经验叙述差异,佩内洛普揭示了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的男性主体权力的构建机制,展示了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内的男性个体经验的稳定性与女性个体经验的浮动性.  相似文献   

8.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主要讲述了"我"的爱情故事与"我"窥视到的"对面"的故事.论文一方面试图以弗洛伊德关于男性爱情心理学的观点分析男主人公"我"面对一系列所接触过的女性的爱情心理,另一方面用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学中的意识与潜意识对抗,本能与压抑的关系来分析男主人公"我"的窥视心理,最后展现男主人公的灵魂救赎.  相似文献   

9.
借用R.W.康奈尔有关男性气质的一些理论,对小说《告诉我是谁》中男主人公威尔在婚姻生活中的经历进行分析,表明身处20世纪中期美国以消费为中心的文化中主人公对其自身男性气质和男性主体身份的焦虑,揭示其男性气质危机,进而展露郊区生活的虚无。  相似文献   

10.
舍伍德·安德森的<鸡蛋>细微地揭示出"人的异化"这个20世纪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在美国梦的驱使下,<鸡蛋>的主人公"父亲"成了一个异化人.圣经原型批评解读进一步探讨出"父亲"异化的根源:脱离伊甸园、让渡人对物质的权力、让渡丈夫和妻子的角色权.通过夫妻角色权的回归,"父亲"走上了人性回归的路途.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许多男性习惯于将自己妻子称之为"领导",将妻子的话称之为"领导指示".这一话语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当下女性地位与角色的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12.
《胎记》是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对文本中权力运作机制的分析表明男主人公埃尔梅控制和支配妻子乔琪安娜的方式恰好契合了福柯的规训理论,且其在规训乔琪安娜同时自身也受到了奴役和规训。从霍桑对他所处时代对科学的集体崇拜的批判态度我们可以推断,他睿智地意识到科学话语与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合流对人们所形成的强大控制。  相似文献   

13.
吴丽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12):16-18
《简.爱》的同名主人公简.爱与《蝴蝶梦》中的主人公吕蓓卡这两个形象,反映了崛起的女权主义从"女权"到"女性"的发展。简.爱在爱情婚姻和事业上都为争取平等权力而付出努力;而近百年后的吕蓓卡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意识非常强的女性,她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特质,将男性排斥在女性世界之外,将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来嘲弄。简爱与吕蓓卡的出现打击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观念,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以描写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尤为重要,<雪国>被看作"出自日本风土、人情的抒情性名作".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日本传统女性的人格和心灵之美;至于男主人公岛村,则代表了川端康成的男性意识和对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更多地关注了现代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困境.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在莱辛笔下描写出了"自由女性"的自由困境以及她们对自我身份建构的不屈探寻,指出了"自由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必须建立在男性和女性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分析了<销售员之死>中男主人公威利·罗曼的悲剧形象,接着从主人公的儿子们、妻子及其本身三个方面来论述家庭因素对其悲剧命运的影响,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家庭是心灵的家园,威利·罗曼没能寻找到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对其悲剧的产生负有直接的和主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玫瑰园中的影子》是劳伦斯著名短篇之一。本文描述了一对新婚夫妇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失败婚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沟通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D.H劳伦斯在小说中所运用的象征、暗示等手法,以及对男主人公的心理分析,剖析了男主人公对其新婚妻子的感情变化过程。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主人公之间的阶级差别对婚姻失败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他们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猫》、爱伦坡的惊悚小说《黑猫》和当代女作家欧茨的小说《白猫》中均有"猫"意象。在某种程度上,猫和女人具有特征相似性,"猫"的形象映射的是文中"妻子"的形象,"猫"的行为映射着妻子的行为。因此,从描述不同时代女性地位的角度,这三篇文章具有相似性和代表性。本文试从三篇小说中猫与主人公关系,即猫对其的亲密性来探究三篇小说中妻子的女性意识,以分析女性地位的变迁,以期从女性主义角度把握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19.
《黑猫》描绘了主人公因为酗酒而变得疯狂暴躁,对黑猫进行了残忍虐待,后来又杀害自己妻子藏尸和最终被抓的故事。爱伦坡由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对恐怖环境的描写渗透了恐怖怪诞和人物的变态心理。  相似文献   

20.
以善于关注男性世界、塑造"硬汉"形象而著称的作家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也刻画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他几部重点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在男主人公形象塑造中存在的作用与影响,来表明这些女性的地位并非是一味的从属与附庸,女性也是构成人类世界的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对男性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