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故事题材来源于《离魂记》,同时又积淀了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养料,和《离魂记》相较而言,《倩女离魂》在矛盾冲突、人物性格、艺术构思等各个方面均不同于《离魂记》,从戏剧发展的角度说,《倩女离魂》在各个方面突破《离魂记》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故事题材来源于《离魂记》,同时又积淀了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养料,和《离魂记》相较而言,《倩女离魂》在矛盾冲突、人物性格、艺术构思等各个方面均不同于《离魂记》,从戏剧发展的角度说,《倩女离魂》在各个方面突破《离魂记》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倩女离魂》继承了唐传奇《离魂记》的离奇情节,同时受时代背景和自身体裁的影响,在叙事层面和主题呈现上形成了不同的文学追求。不仅设置了外在情节结构冲突,还增添了人物内在性格冲突,深化了创作主题,使文学作品不再局限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搜奇好异,而是强化作品的现实干预精神,在情与礼的冲突中反思封建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4.
《倩女离魂》和《牡丹亭》分属于元明时期两部戏剧名作,也是两部以“离魂”为主要情节的作品,通过观照两者在人物塑造和主旨思想方面的异同,便于我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审美价值及作家的审美理想,进一步把握文学尤其是戏剧作品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郑光祖的《迷青琐倩女离魂》是我国古代元杂剧中以"才子佳人"为创作题材的优秀作品之一,历来受到众人的追捧和赞扬。"离魂"题材由来已久,但直到《倩女离魂》的出现,才将这种创作母题推向了高峰。可以说《倩女离魂》在中国小说与戏剧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离魂"母题在不同的社会大背景下显现出不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厢记》与《倩女离魂》是元代影响力较强的两部爱情剧作,它们展示了作者进步的爱情观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两部作品在某些情节上有许多的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离魂记》是唐代文学家陈玄祜的著名短篇小说,它讴歌了坚贞的爱情,颂扬了青年男女婚姻自主的斗争,闪耀着反封建思想的光芒。在艺术上,它由于具有完整、严谨的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奇特的艺术构思,神奇而又曲折多变的情节,简洁而又富有动作性的语言,在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倩女离魂》与《桃源三访》分属于元明时期两部爱情名剧。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剧本的主题和内容所呈现的爱情观及张倩女与王文举、叶蓁儿与崔护体现的爱情理想作以分析。以便我们深刻理解作品的审美价值以及作家的审美理想,进一步阐释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清代焦循在《剧说》中说:“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者也。”关于元杂剧《碧桃花》、《倩女离魂》与明代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的关系,本文不拟论述。但从焦循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现存162个元人杂剧剧本中,《碧桃花》与《倩女离魂》属于同一个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要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着重描写了幻想。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剧本在表现幻想方面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中的婚恋剧,题材各异,情节多变,有自身的婚恋模式,即才子佳人大多都经历了相知相恋、相思受阻和团圆相守的爱情婚姻过程。本文以篇幅短小的《张生煮海》为例,从戏剧情节角度加以浅谈。  相似文献   

11.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分别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二人生活在同一年代,两部作品的诞生也仅相差三年,不仅在主题上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在叙事上也运用了异曲同工的“还魂”情节,但具体到“还魂”前后、原因、过程,却发现了很多异同点。  相似文献   

12.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之一(其它三部为: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一四二二年明初重要戏曲作家贾仲明在其吊王实甫的词[凌波仙]中说:“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可见《西厢记》是备受推崇的。也是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恋爱故事,出自中唐诗人元稹写的《会真记》(亦名  相似文献   

13.
清代焦循在《剧说》中说:“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者也。”关于元杂剧《碧桃花》、《倩女离魂》与明代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的关系,本文不拟论述。但从焦循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现存162个元人杂剧剧本中,《碧桃花》与《倩女离魂》属于同一个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要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着重描写了幻想。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剧本在表现幻想方面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4.
离魂者,实为一母题也。其形成于六朝,经唐宋传奇渐入熟境,历元明戏曲以符合社会,其表现内容、蕴含思想、文学表现、艺术方式等诸点,由简单至复杂,由浅显到深刻,得以形成离魂文学模式。至《聊斋》,诸离魂作品而以《阿宝》为代表,于情节结构、离魂形象、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诸层,得获颠覆发展,而致离魂文学于巅峰时期。  相似文献   

15.
《龙凤钱》传奇以唐明皇游月宫、掷金钱为重要关目,敷衍了一段离奇的颠倒姻缘。在这段奇幻的爱情叙事中,朱素臣重"情"的特点得到彰显,传奇中不论是关键的离魂情节还是大收煞的"突起波澜",都是为"情"的合理展开而故作铺排。此剧在传统双线结构的基础上,非常重视剧作的关目安排,凸显了作者鲜明的虚构意识,在艺术上具有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6.
离魂文学者,其虽兴起于六朝志怪小说,然尚未得以深化之,演至唐代,摄入传奇创作,遂得以可叹为成熟境地,而至元明时期,其体裁已为戏剧,叙述增强,表达方式尽显其妙;其内容已摄入社会思潮,为反讽社会之载体;其文学造作,亦颇具艺术之强势。此时之离魂文学,要以《倩女离魂》为代表,虽固有其缺陷,然其足见离魂文学自魏晋发展以来,至元明以获第三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艺术意境的生成在宗白华先生的著作中有很好的揭橥。元杂剧《倩女离魂》中[小桃红]等数支曲子反映了中国艺术意境的一种创造方式:动静切换。它改变了由动态衬托静态的意境创造方式。在文学艺术的其他门类中也有许多范例。  相似文献   

18.
《邯郸记》故事来自于《枕中记》。比较可看出,《邯郸记》对《枕中记》的情节进行了增、删、合并等处理,由此形成了一部更完整丰富的作品。《邯郸记》围绕卢生这条主线,以宇文融、崔氏、裴光庭和箫嵩、热龙莽分别形成四条副线,前后照应,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充满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谢超韫 《文教资料》2011,(24):12-14
本文用比较的态度,阐述了《浣纱记》与《桃花扇》爱情模式的相关性、延续性,以及两者爱情模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留鞋记》是元杂剧作家曾瑞的传世作品,剧中不但以相国寺为情节背景,还在剧中多次谈及相国寺的种种事项。作为宋代皇家寺院的相国寺曾在俗众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根本还是佛教寺院的神圣空间,从《留鞋记》的内容发端,可以探求相国寺作为这一文学作品背景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