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困惑与快乐“比莉·琼、金不喜欢你。”有人曾对丽塔说。 “那她错过了人生的一大乐趣。” “那么,你能否谈谈她为什么不喜欢你呢?” “我想这和她总把我与女权运动联系起来有关。那时他们正为女网的独立而努力,不想和任何女权主义有瓜葛。他们甚至认为我想将女网政治化,其实这完全不可能,就算我试着去做也成不了。” “而金却认为她不喜欢你是因为你指使玛蒂娜不与她搭档双打。” “噢,这个比莉。”丽塔叫道,“她肯定在胡说八道,和谁打网球是玛蒂娜的事,我可从来不管。” “比莉说,你劝玛蒂娜不要再和她打下去,她们俩创造的双打…  相似文献   

2.
故地重游深夜 ,玛蒂娜又来到了她生命中最热爱的地方——温布尔顿 中心赛场。“我来到这儿,圆月当空,场上空无一人,只有爱犬陪 着我,我仿佛看到一位位冠军从这里升起。” 对于玛蒂娜来说、温布尔顿就像是个有。每当她一来到这 里,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那一直困扰她的消沉低落在此一挥 而散。比莉曾听玛蒂娜对她的教练说:“我又感觉和以前一样棒 了。我喜欢站在赛场上,我甚至又喜欢跑步了。”除草莓和香槟 酒外,温布尔顿还出售赌注砝码及对记者免费的珍珠麦汁儿。然而,对玛蒂娜而言,温布尔顿锦标赛则是提供兴奋剂的源泉。帕姆·施…  相似文献   

3.
初现峥嵘 在Revnice小镇,几乎人人都会打网球,随处可见手持网球拍的孩子,或是正在父母 的陪伴下打球的小男孩;亦或是在自行车后座横放网球拍急驰而过梳着马尾小辫的少 女,就像当年的玛蒂娜·纳芙娜蒂诺娃。但他们绝对不是玛蒂娜,因为玛蒂娜从来不留 长发,也绝不会梳着马尾。 时间飞逝不留痕,却掩不住物移人非。那给玛蒂娜留下不舍回忆的网球场已早无 踪影,只有那两根布满锈斑的球网杆曾经见证小玛蒂娜的成长之路。 四岁半的玛蒂娜已经可以对着自家的水泥墙熟练地练球,继父不时地对她说着: “就当你在温布尔顿。”他向她许…  相似文献   

4.
终铸辉煌 这是1986年的夏季,玛蒂娜连续5年赢得了温布尔顿的桂冠,成为第一个平了法国人苏姗·朗格朗(Suzann Lenglen)自 1923年创造并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纪录的选手。玛蒂娜以7:6和6:3的比分,用了72分钟就结束了这次温布尔顿单打冠军之战。到日前为止,玛蒂娜共赢得了7次温布尔顿单打冠军,比比莉·琼,金多一次,却比保持纪录的美国选手海伦·威尔斯·黎迪(Helen Wills Moody)少一次。 “我想打破温布尔顿女单冠军纪录,也就是说,我还必须再赢两次。”玛蒂娜说道。她是那样自信,意气…  相似文献   

5.
盘腿坐在硕大的沙发上.玛蒂 娜憧憬着未来。前途依然美妙, “都是因为有了网球,”她由衷地 说,“我有机会做任何事情。我 相信我会成为或是为环保,或是 为同性恋权利,或是同时为这两方面奋争的活动家。”其实,她在这两方面的行动早已声名远播了。 1993年4月,玛蒂娜就曾对比莉说:“两周来我一直在参加这个游行。” “什么?” “在华盛顿举行的活动。” “我怎么不知道?” “你开什么玩笑。” “我真不知道。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否则我也会去,那可是为人权。” 玛蒂娜和至少50万人一起游行。他们穿过宾夕法尼亚大街,挥舞…  相似文献   

6.
首席言论     
《当代体育》2014,(24):5-5
"当人们认为你能夺冠或不能夺冠时,每个人都想要对你说点什么,但这真的和你们无关。我不关心人们说什么,我不关心他们是否会放我一马,我也不要求任何人的同情和赞美,我只是寻求队友的尊重,作为一名球员和一个人,这是我想要的。除此之外的所有其他东西,我会屏蔽掉,不会放在心上。我以前会想,‘他们会放我一马吗?他们是否喜欢我这样的打球方式。’现在我真的不在乎。"  相似文献   

7.
查尔斯(CNN和《体育画报》著名专栏作家):你曾说没有人喜欢你,你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泰森:其实,我不在乎是否有人喜欢我,只要他们尊重我就行,我唯一希望爱我的人就是我妻子和我的孩子。至于其他人我不关心。 查尔斯:但如果别人喜欢你,这可是一种奖励。 泰森:这无所谓。 查尔斯:真的吗? 泰森:如果他们尊重你,这才是一种奖励。近来我一直都不开心,因为很多糟  相似文献   

8.
门外观球     
从小就对足球不感兴趣,以为那纯粹是男孩子的事。长大之后我仍然拒绝对足球产生兴趣,并坦率地向迷恋足球的朋友们承认我的这种拒绝。这么一来,我与他们的共同语言就少了许多。逢有足球赛的日子,逢有足球赛的电视实况,我还得领受他们善意的嘲讽:“你居然不喜欢足球!”“居然你能不被足球打动!”我一脸的不以为然,心想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为什么非要我随着你们的喜而喜欢呢?贝利和马拉多纳都伟大,可伟大的人不一定就只马拉多纳和贝利。细究起来,大凡你不感兴趣的事情分为两种情况,一  相似文献   

9.
语录     
“我已经和玛蒂娜讨论过,我可以确认她将和我参加一些双打比赛。”——纳芙拉蒂洛娃年满50的女金刚不但没有退隐的意思,将继续在双打比赛中征战。这一回她的搭档将可能是另一个玛蒂娜——辛吉斯。两位女王的梦幻组合让人充满期待。“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双打问题不是刚刚发生在这代球员身上。我意识到双打地位的变化是在1985年,当我和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结束了我们的109场连胜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任何一项运动里出现109场连胜时的情形,但网坛对这件事的关注却很少很少。玛蒂娜是伟大的网坛常青树之一,我也是单打前10的球员,然而取得了那样的连胜又怎样呢?几乎没有人提及过我们那个长长的连胜。”——帕姆·施瑞弗  相似文献   

10.
野牛咆哮     
1997年,我离开了家乡,纽约州的面法罗,这座城市是以野牛(Buffalo)命名的。接下来的十一年里,我频繁地在东海岸各大城市改变居住地点,作为一个体育专栏作者你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简直就像中世纪的野蛮人一样动荡。在这样的生活里,有一件事是我最讨厌的:告诉别人我真的是一个湖人队的球迷。这简直就是一个永无休止的任务,人们对此的反应总是怪里怪气的,令我感到十分不爽。通常会发生这样的对话:人:"嗯,文斯,原来你是布法罗人啊,那你一定非常喜欢你们的布法罗比尔队(NFL橄榄球队)了?"我:"那当然!"人:"那么你喜欢布法罗军刀队(NHL冰球队)吗?"我:"呃,其实我不喜欢冰球。"人:"哈哈,我也不喜欢冰球,没几个人喜欢那玩意儿。篮球呢?尼克斯的球迷?"我:"其实……我是湖人队的铁杆粉丝。"人:"啥?有没有搞错?纽约人喜欢湖人队?你怎么了?"  相似文献   

11.
语录     
莎娃放鸽子忘了所有的承诺吧,她最亲近的顾问是美国人,他们根本不可能让她为俄罗斯队效力。——俄罗斯国家队主教练 (?) kamelzon是的,她肯定不会扛起头把大旗,她只是想成为队伍的一员,因为这样她才能有资格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俄罗斯前联合会杯冠军 Anna Dmit(?)eva美国人总喜欢在外人面前谈人权和民主,但他们总是首先拒绝别人这方面的权利。——俄联合会杯队长塔皮切夫不知是温网惨败而心境不佳还是真的伤病,莎娃放弃了俄罗斯与美国队的联合会杯比赛。屡屡承诺,却又屡屡失约,俄罗斯头号女单莎娃再次放国家队的鸽子,终于让包括塔皮切夫在内的众人怒了。考虑到莎娃从小在美国成长,周遭几乎清一色的美国人,塔皮切夫去美国签证遭拒,俄罗斯人将仇恨对准了美国人。这是一种事情的巧合,还是美国人真的在蓄意安排,我们并不清楚,但与俄罗斯队关系本就岌岌可危的莎拉波娃触犯众怒,显然对她出征2008年北京奥运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2.
世界女子网球协会(WTA)从1995年开始不再允许15岁以下的选手参加职业比赛,不论你多有天分,不论你的教练是谁,一律不行。WTA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决心做出如此严格的规定,是因为一个名叫卡普里亚蒂的美国女孩的沉痛经历。1990年3月5日,还有三周才年满...  相似文献   

13.
孙海光 《网球天地》2012,(4):143-143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沈佳宜和柯景腾在大学第一个圣诞节回到彰化,两人踩着单边铁轨散步,沈佳宜低头说了一段话:“柯景腾,你真的喜欢我吗?我总觉得你把我想得太好了,我也有你不知道的一面。我在家里也会很邋遢,也有起床气,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跟我妹发脾气。总之,我很普通啦。说不定你喜欢上的只是想象出来的我……”  相似文献   

14.
法网十四行     
serra 《网球》2008,(7):36-45
即使是职业网球的贵族,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品味浪漫,就算是巴黎的红土,浪漫也是一种可怕的奢侈。巴黎的红土只喜欢这样一种人:他们又年轻又英俊又和气,他们不把聪明凌驾于观众之上,他们走背运的时候能够保持微笑,他们走好运的时候能够保持礼貌。当纳达尔为巴黎的十四行写下最后一句的时候,我们知道巴黎的品位将因为他而改变,即使他的服装找不到更多剪裁的可能,或者我们无法勉为其难地给他配上更多的饰物,他能够把马略卡的阳光微笑连续四年保持在巴黎,那就已经很足够。对于伊万诺维奇来说,她更不会用"征服"这个词来形容罗兰·加洛斯,她的笑容在巴黎的暖阳下,纯朴如东欧的挤奶姑娘。无论是胜利者的狂喜和失败者的沮丧,都不能描绘2008年阔大的巴黎,同样,十四行也不能够。  相似文献   

15.
每当兴奋的人们围着小寿星、大寿星、老寿星唱起这首最简单、最上口、最普通的《祝你生日快乐》时,其温馨之情真是溢于言表。我、你、他从来到这个世界,自己的历史也就开始了;而且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地纪念自己的生日,这恐怕是对自己历史源头的反复确认吧。儿童时代,没有一个不喜欢过生日的。小时候,我有两个期盼,除了盼过年就是盼着自己的生日。每逢母亲告诉我“过两天你就狗插尾(yi)了(意喻小狗要长尾巴了)我就兴奋得不得了。因为生活再紧张也会给我准备好吃的。阴历9月24日这一天,母亲早早起来就开始忙活,见我端着她亲手擀的面条,浇上我最爱吃的肉片蘑菇卤,吃的满头大汗时,母亲笑吟吟地望着我的神态和她那甜美的面容,至今仍印在我脑海里。  相似文献   

16.
芮雪 《乒乓世界》2000,(12):31-31
在世界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的名字如雷贯耳,其实,还有一个瓦尔德内尔也曾是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他就是J·O·瓦尔德内尔的胞兄──K· A·瓦尔德内尔。他生于 1963年8月 17日,喜欢看书、打高尔夫和旅游,现任瑞典女队教练。 记者(以下称记):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打乒乓球的? K·A·瓦尔德内尔(以下称瓦):我7岁那年,学校放了一个星期的假,我和弟弟从那时开始就一起打球。 记:你为什么会喜欢乒乓球? 瓦:乒乓球能使运动简单化,也能使运动员经常不断地寻找战胜对手的方法,是一种挑战。 记:你当教练有…  相似文献   

17.
告别网坛 “晚上,我做了个梦,是什么内容已记不清了,只记着睡得不错,早上起来很清醒。”在温布尔顿决赛前一天玛蒂娜总是睡得很好,这次也不例外。大约在早上8点,她就已经一切就绪,套上一件花毛衣,配上时髦的棕色宽松裤,玛蒂娜出发了。 进入1994年温布尔顿锦标赛女单决赛的两位选手──玛蒂娜和马丁内斯,她俩入场的方式大相径庭。玛蒂娜乘坐带有温布尔顿标志的深蓝色官方轿车,在两名保镖的护送下,戴着墨镜,直抵温布尔顿赛场,并且下车后也是在人群的簇拥和欢呼中走进休息室的;而马丁内斯到的时候,人们居然没有认出来,她…  相似文献   

18.
《网球》2006,(7)
我以为这会是一届17岁天才少女破茧而出的法网,我错了,巴黎没有呈现花好月圆,可这有什么关系,两周后在温布顿看我的!别老揪着我成打的非受迫性失误不放,进攻就是我的风格。别老挖苦我没有耐心,那一分24板的纪录是谁创造的?新新一代不需要洞悉过云,只需要穿透未来!好好欣赏吧,我的演出才刚刚开始。他们说我是魔鬼身材,没错,有人找我客串内衣模特我不会拒绝的。他们认为,如果有人能再现格拉芙的风采,只有我能做到,这话可信度达不到百分百,我生在德国,但是捷克人,幸好他们没拿我和两个玛蒂娜比。他们知道我喜欢纽约喜欢麦当娜,就建议我穿上丁字裤出演纽约地下酒吧的钢管舞娘,有没有搞错?我往图书  相似文献   

19.
今日之最     
最痴情的球迷如今,小小罗虽然在英国的人缘不好,但在很多非英国籍的女球迷心中,他仍然是英俊潇洒的梦中情人。近日,有一个荷兰美少女就长途跋涉来到英国,而且还苦苦守候在C·罗租住的别墅外。这个女孩子独自一个人跑到曼彻斯特,最近不只一次蹲在C·罗的别墅门外一直到凌晨,说如果C·罗不见她,她就不走。荷兰女孩是有一次C·罗前往荷兰打比赛时与他相识的,此后她就陷入了对小小罗狂热的单相思当中难以自拔,她还扬言说,自从她与C·罗见了第一面之后,她就肯定自己将是他生命中的另一半,所以就搭乘同一航班与C·罗一起返回了曼彻斯特。C·罗从自己房间的窗户往外看,发现这个少女后简直是不知所措,因为他也不想伤她的心。在飞机上这个少女就对他格外热情,除了请他签名留念之外,还要求和他合影,甚至主动送他礼物,让他感觉有点过火,没想到她竟然打听到了他的住处还跟了过来。“这个荷兰女孩子到我家里来找我,她甚至连一件行李都没有带,她说她一路打听才知道我的地址,也真是不容易。她对我的表弟说,她就是为了见我才来曼彻斯特的,她说在荷兰见到我之后就认定我是她的真命天子,当时我和她聊了几句,还和她的妈妈通了电话,但那只是我为了让她高兴,并不是我真的喜欢上了她。我不认为自己的行动会让她误解,我只是把她当普通朋友,但她真的是很痴情,一心想和我好,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样的情意还真让葡萄牙人没了脾气,他现在只能希望这个美少女知难而退,更希望自己的女友不要因此而吃醋。尽管小小罗和30岁的葡萄牙前模特、如今的电视台主持人罗蜜洛年龄相差悬殊,但他们正打得火热,感情如胶似膝,还在葡萄牙开起了小小罗服装专卖店,店名就叫“CR7”。此时,他们可不希望被“第三者”打扰。  相似文献   

20.
那首《Right Here Waiting》再一次在耳边响起。无事闲坐时总喜欢就这样一个人想,有时放着音乐有时不放。 脑海中一遍遍重演着曾经的回肠荡气,一遍比一遍清晰。而眼前却模糊了…… 当一个时代结束,当一份心情沉沦,曾经的传奇已变为今日心头吹不散的痛…… 一年了,整整一个赛季,就像一个无比恶毒的符咒,一个令人心悸的噩梦,从离开巴塞罗那的那天起就无法摆脱。 我看到你曾经骁勇的身影变得有些落寞,我看到你曾经坚定的眼中掠过一丝惘然。你身着红黑球衣同米兰球员一起走向赛场时猛然回了一下头,就在那个瞬间不知为何我从你脸上读到两个字:孤独。或许你真的不属于那里。 总觉得这像命运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在巴塞罗那战绩辉煌的五年,多少次拼搏奋斗你却最终与之擦肩而过的那座欧洲冠军杯,在来到米兰后的第一个赛季,就这样得到了,在老特拉福德,甚至根本不需要踏上草皮——这绝对不是你想要的方式。 去年夏天与朋友聊天时我曾说,如果有一天看不到你庆祝进球时挥舞着球衣狂奔,取而代之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