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眼下报刊上的文章而言,涉及“的”“地”“得”的使用,总的看是相当混乱的。我以为.根本的原因,是在有些地处不太容易撕扯清楚。  相似文献   

2.
冯菲 《大观周刊》2012,(16):223-224
语文教学课堂需要“预设”,而实际教学中往往被“预设”束缚,老师总是想法设法把学生“引”进“预设”中来,这就冲淡了课堂上师生真正意义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一堂课的经历,让老师和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生成”带来的阅读教学的新境界。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预设,还要充分重视和巧妙利用课堂生成的种种机会,追求更加优质、鲜活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4.
周芳 《新闻前哨》2014,(1):38-38
从中央到地方.去年起对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都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5.
陈凌 《东南传播》2018,(3):65-69
从前的大多数热点事件发生,形成舆论,我们都习惯于将公众的表达界定为"非理性"或者"情绪发泄"。如果以布尔迪厄的"名誉"概念来看,或许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能够带来"名誉"的舆论行为,公众参与到社会象征资本的再生产中。从这个角度看,舆论并不是简单的言语,而是一种实践行为。"徐玉玉事件"中,公众在呼吁法律的制裁,倒逼监管漏洞之外,以舆论"复仇"的方式修复了社会的"名誉",因为在布尔迪厄看来"名誉"是属于群体的。  相似文献   

6.
“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人才也有了各行各业的标准。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对其中的佼佼者,即所谓人才,自然也有业内的评说。何谓编辑人才呢?答案因人而异,概括言之,论述的重点似乎都离不开人的“头”、“眼”、“口”、“手”这四大感官。  相似文献   

8.
范以锦 《新闻前哨》2007,(10):34-36
传媒教育的所谓"学",就是传媒学问的研究,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术",就是从事传媒工作的技艺,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对"学"和"术"的理解不同会引起这样那样的争论,两者结合得不好也会引发学界和业界的非议。  相似文献   

9.
冯悦 《新闻前哨》2005,(7):53-53
作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播音离不开情、声、气。虽然这之间各有要求,但重点应是它们的内在联系,只有重视它们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稿件重点,有效地提高播音质量。在有声语言中,“情”只有通过声音和气息才可以表达,而声音和气息除了表达思想感情之外,在播音中的意义不是太大,但是这种表达不能是消极、机械的,而应是积极和灵动的。古人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一个优秀的播音员要会调整自己的气息,要始终让气息处于运动状态,声音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因而声音也应该是收放自如的。从因果关系说,播音是因情用气,以情带声,而从语言表达角度说,又是气托声、声传情。  相似文献   

10.
"签发"、"签发人"、"签署",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差异很大.由于这几个概念字面相近,不少单位在公文处理中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1.
石翼 《军事记者》2005,(7):69-69
“来”和“去”是我们写稿时常用的两个字,但从学员的来稿看,许多同志将这两个字用错了。当然,有些人是由于粗枝大叶造成,也有些人属于不懂得这两个字的不同用法。这里,先举几个来稿中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不论这个世界出了什么新鲜事儿。新闻记者都喜欢一哄而上.以“XX门”来报道。克林顿的风流韵事叫“拉链门”.女演员阿娇被偷拍叫“艳照门”,恒源祥推出生肖广告叫“广告门”.菲尔普斯吸食大麻叫“大麻门”、博尔特进迪厅叫“艳舞门”.还有许许多多的这“门”,那“门”。在我看来.都有些“邪门儿”。  相似文献   

13.
《编辑之友》2008,(2):74
遇到"的"、"地"、"得"时,你会不会区别?相信不少大人也会对这三个字甘拜下风.看,这会儿它们成了网名为"长靴"的妈妈的苦恼,因为她读二年级的女儿至今也只会用其中一个"的"字.  相似文献   

14.
如何判别“作贡献”与“做贡献”哪个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任 《编辑学报》2008,20(3):234
问如何判别“作贡献”与“做贡献”哪个对?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些情况。“作”和“做”都是动词,读音也相同,可是用起来却十分棘手。用它们来组词还比较好办,比如“作法”与“做法”,“作人”与“做人”,“作主”与“做主”,“作为”与“做为”,等等,对不对,哪个对?拿不准时翻翻字典,一般就能够解决;但“作贡献”与“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二00五年一月五日下午三时许,天津市藓县上仓镇有农民看到五群大雁从南向北飞去。《今晚报》一月十日第十一版在报道这一奇事时,用的标题是《数九隆冬大雁北飞,怪》。笔者认为这“隆冬”用得不妥。  相似文献   

16.
车坤 《新闻知识》2012,(4):60-61
微电影是近两年最流行的热词之一,不知道最初的提名确切从什么时候开始,但是却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了。在业界,微电影也被认为是草根的新舞台、媒介新形态、传播的新业态、营销的新蓝海等等,那么,微电影究竟是什么?它的作用和价值究竟如何呢?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商朝创造了具有奴隶制社会特色的灿烂文化。商朝的音乐基本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巫乐"和"淫乐"。一般祭祀所用都属于"巫乐";"淫乐"则是商王和贵族纵情声色、为欢作乐的产物,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娱乐,多在宫廷内上演。  相似文献   

18.
陈燕  任怡霖 《兰台世界》2014,(5):152-153
商朝创造了具有奴隶制社会特色的灿烂文化。商朝的音乐基本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巫乐”和“淫乐”。一般祭祀所用部属于“巫乐”;“淫乐”则是商王和贵族纵情声色、为欢作乐的产物,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娱乐,多在宫廷内上演。  相似文献   

19.
有则关于出租汽车的报道 ,开头一段说 :“许多出租汽车单位设立了监督电话 ,以便勾通与乘客的联系 ,监督本身的服务质量。”这里的“勾通”应作“沟通”。“勾”最初的字形为两手执一弯曲的钩 ,钩上有一贝状物。有人推测这是与“贝”打交道的商人的一种游戏。后两手省略 ,贝状物也简化为“口”,成为“句”字。古代只有“句”,后来才演化为“勾”。至今 ,“句”字仍可两读 ,既可读 jù,也可读 gōu。以“句”为声符的形声字也不例外 ,如驹、拘读 ju,佝 ,狗则读 gou。弯曲如钩的东西可钩物 ,“勾”因此可作动词 ,但组成的词常含贬义 ,如勾搭、…  相似文献   

20.
赵丕杰 《新闻世界》2010,(6):210-210
"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达到大家的期望,不能使大家信服。这条成语使用频率并不高,但误用的比例却相当大,值得引起重视。请看例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