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尴尬之一老师:我不会感谢你《语文学习》2002年第2期中摘要刊登了一封学生来信:“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去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信中还写道,如果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语文,那么高三毕业生的语文水平和初三毕业生的语文水平是没有区别的。思考之一让学生自主读书学生的语文学得好,得益于自己长期的课外阅读,这是不争的事实,早在三十多年前,吕叔湘先生就说过类似的话。因此,写这封信的学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的成功来自于他如饥似渴的课外阅读,而与语文教师的“谆谆教诲…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一个真正喜爱自己事业的人完全可以从他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研究中体会到巨大的幸福感。我们语文老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感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职业境界。  相似文献   

3.
做小学语文教师近二十年,越做越有滋味,越做越觉得幸福。与稚子之美同行的幸福小学语文教师的幸福体现在与稚子之美同行,与天真烂漫同行,与简单纯朴同行……清晨,当我迎着朝阳,走进校门,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就萦绕在耳边:“老师好!老师早!”从楼下到楼上,从教室到走廊,从食堂到操场,到处都能听见孩子的问候声。一天的美好心情也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藩篱,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初获成功的滋味。让学生成为老师式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争论,早就可以说是尘埃落定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远远不是这么回事,一位考上大学的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是说:“我不会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尴尬,更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2011年第1期《语文学习》捧在手,段学俭先生的《教语文,你幸福吗?》引起了我的注意,读着这一句“老师,你幸福吗?”一股暖流便在我心中回荡。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2010年7-8期刊登了徐群老师的随笔<一想到语文,我就心痛>.看后,深深为徐老师一颗炽烈的"爱语文"之心所感动.是啊,在现实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会有多少不自由,又会面对多少无奈与尴尬.诚可叹也!一时间,我心中涌起多少话想与徐老师当面交流!  相似文献   

8.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7、8月合刊中张忠诚老师的《独立处理教材:教学的起点》一文后,思绪万千。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自己能独立地处理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9.
徐群 《语文学习》2010,(7):101-102
一想到语文,我就心痛。 说实话,近些天来,我几乎陷于这样的心痛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0.
刘锦球 《师道》2008,(9):38-39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缺少苦口婆心的劝学,不缺少细致入微的分析,不缺少持续扎实的读练,但所有这些并不能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学生说:“语文高考时我赢了,我不会去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因为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语文,我高三毕业的语文水平和初三毕业时是没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杨巍 《现代教学》2014,(5):34-35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教什么和考什么的问题。在25年的教学中,我对此有自己的思考。曾经看过一则《文汇报》上的报道,说的是2009年福建省语文高考命题组采用了周劫人的《寂静钱钟书》一文。对于这篇文章的阅读题,作者本人答题后仅得1分。对此,周劫人揶揄道:“出题教师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张兰 《教师》2010,(27):36-36
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谭青峰老师在他的《享受语文》一书中指出:语文是美的,因而,语文学习是愉悦快乐的,而且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享受语文”?我觉得应该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拜读项香女老师的《在读书的世界里教书育人》(《语文学习》2019年第6期)及刘英传老师的《追真求美:我的语文教学之路》(《语文学习》2019年第12期),心有戚戚焉,深以为语文教师的阅读功底至为重要,遂想到语文教师除书卷气之外,还应有雅气和静气。高雅不俗的气度谓之雅气。语文教师也柴米油盐也失意怅惘也壮怀激烈,甚至也拍案而起,但有了雅气,他就是一个有节有度的人、一个文明文化的人,因而也会成为一个令学生肃然起敬、欣然效法的人。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师是启蒙教师,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更要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因为小学的语文教学几乎可以说就是教师的“示范”教学,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愿意模仿教师。教师怎么写字、怎样说话(强调、语汇等)、怎么朗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描写过这样的情景:“我们默默地看着她写字,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道出了他当年做小学生时对老师蔡云芝先生的热爱,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所具有的熏陶渐染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读《语文学习》2011年12期《“语文味”探微》.我有话要说。许国申老师不满于”语文味”的理论是一本“糊涂账”,进行了一番“探微”,诚心可嘉.理论探索的勇气可嘉。然而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语文味”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热忱的语文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语文渴学、乐学、会学,学而忘忧、孜孜不倦,就成了每位语文教师重要且必须探索的课题。我对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李彪 《考试周刊》2012,(8):30-31
高三语文教学要做到“三有”:有魂、有根、有人,教师的教学就有了灵魂,学生的学习就会充满阳光和激情。高三语文教学实现“三有”的途径主要有三:登高望远,建立立体的全方位语文教学视角;开放多元,建设流动生成的语文课堂;民主平等,开展师生闻积极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总之,新课标是在告诫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不忘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实现这一要求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猜读法”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语文,每个热爱语文的人,就会想到那些温馨浪漫的故事,精美隽永的诗篇,诙谐有趣的文字,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于丹说《论语》“是朴素的,是温暖的”。一部《论语》温暖了中国几千年,传承这种思想的汉语言,也是朴素而温暖的。可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却感觉语文越来越陌生,有时候语文浓妆艳抹,珠光宝气;有时候语文高深莫测,遥不可及。作为母语的语文,她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朴实尤华,舒适温馨。无论是语文考试、语文课堂还是语文教研,都该让老师和学生感觉到熟悉而亲切,就如想起母亲一样油然而生一股融融的暖意。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善于拔动学生情感的心弦,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