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到一位学生说:“昨天迟到了,被罚抄两遍课文。”又一位学生说:“上午因在课堂上讲小话,被老师罚抄课文三遍。”学生说的是实话。时至今日,有的教师仍把罚抄当作教育学生的“法宝”:作业未做完,罚你把某课生字词抄五遍,作业出现某些问题,罚你重做两遍。据笔者调查的30个学生说,他们都有被罚抄经历。  相似文献   

2.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读课文的,多半学生不会去做,这和没作业差不多;单纯的字词抄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步训练》会做完,但多数同学会抄答案。布置语文作业,还得巧妙设计,既要让学生愿做,还得让学生有收获。一、每早一诗学生人手一本《课外古诗词必背》,如果不布置背诵,没有人自学,这本书一定被束之高阁。每天早上,课代表把今天要背的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一到校就背诗,背过…  相似文献   

3.
一天下午,放学前我到教室布置语文作业:“今天的语文作业是……”“抄写第六课生字三遍。”“老师,黄林已经写完了。”我的话还没说完,几个平时喜欢插嘴的学生抢着说。我一愣:“他们怎么知道作业的?难道上午上完课我已经布置了作业?没有啊!”仔细一想,疑团顿开。因为以前我们每次学习新课文后,家庭作业的第一题我总是布置写三遍生字,没想到这些小家伙竟摸出了规律。  相似文献   

4.
学完课文《秋天》,像以往一样,我把听写本发给学生,说:“老师先给大家一分钟复习生字新词。”学生很快翻开了书,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把生字新词读了一遍,有的甚至只是看了一遍,便胸有成竹地拿着笔等老师来报生字新词。可我却说:“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些生字新词默写在听写本上。”话音刚落,学生先是楞了一下,随即便写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张敏 《山东教育》2004,(16):50-50
“同学们,今天的家庭作业是:把今天学的生词抄三逭,句子抄两遍……”我的话还没说.就听下面的“哎呀”声响成一片。“又抄写,早不知写过多少遍了。”“整天做这样的作……”调皮大王谈兴干脆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整天做这样的作业有什么用?老是机械重复地写呀背呀!”“是呀.是呀!”下面的赞同声此起彼  相似文献   

6.
赵丽敏 《天津教育》2001,(10):39-40
微格情境纪老师讲完了三位数乘法,出了5道题让同学们计算。纪老师巡视后回到讲台,让同学们停笔,说了两三遍,金龙还是不停笔。纪老师有些生气地叫起他:“金龙,你站起来!老师说了两三遍‘停笔’,你为什么不停笔?”金龙站起来,小声说:“我……我想把这道题算完。”纪老师:“你算出来了吗?”金龙:“没有。”纪老师:“为什么没有?你现在在算哪道题?”金龙:“我……我在算2113×123等于多少。”纪老师:“今天我们讲的是三位数乘法,你为什么要计算三位数乘四位数?”金龙瞅了一眼同桌高红,低声说:“我……我看见高红…  相似文献   

7.
急中生智     
一位教师在快结束《高粱情》一课的教学时总结道:“这篇课主要讲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一学生冷不丁地说:“老师,既然课主要是写高粱根的特点,那么课题为什么不用‘高粱根’。而用‘高粱情’?”该老师始料未及,一愣,迅速做出反应:“请同学们在心中默默地把‘高粱根’和‘高粱情’念凡遍。  相似文献   

8.
休闲广场     
本班笑料孙森/青岛一我班语文老师提问有个习惯,就是总爱叫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可这次,老师却偏偏叫了一个举手很高的同学:“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我不知道。”“不知道你举手于什么?”“我以为举了手您就不会叫我了。”二数学老师讲完课后对同学们说:“本课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大胆提问。”同学们没有反应。‘’这堂课内容既多又深,不好理解,希同学们大胆提出问题来。”这时,有个男生站起来,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说:“老师,能不能把课重新再讲一遍。”三今日大扫除。卫生班长为使同学们尽快分配到任务,而不致于出现混乱…  相似文献   

9.
星期一的下午,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临时有事,就让我们班的副班主任林老师来代替管理。林老师一过来就说:“写字本翻到最后一页,把这一页字抄三遍。"同学们听了纷纷叫道:“啊!这么多字,想把我们累死啊!”林老师很生气地说:“别吵,快写。”  相似文献   

10.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11.
画人物肖像     
“叮铃铃……”上课了,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我们的语文老师,个子不高。走起路来,总喜欢抬头,挺胸,眼睛凝视着远方,似乎在酝酿一篇大作。按照惯例,老师先给我们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你把《范进中举》中要求背诵的一段背一遍。”“嗯,范进不看便罢,嗯,看了一遍,又念一遍,嗯……嗯,众人拉他不住,嗯……”书背完了,老师示意他坐下,然后说:“书中有这么多‘嗯’吗?”××听了,脸顿时变得通红。“以后改了就好!”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不上新课,主要把小说单元复习一下。”“《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选自《呐喊》  相似文献   

12.
<正>2月28日星期二雨今天的数学课不是江老师上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男老师上的。江老师说,那是她的师父刘老师。刘老师一上课就让我们玩“抢椅子”的游戏,说:“就抢两把椅子吧。”陶斯炜和林至聪被请上去了。林至聪说:“两把椅子不是应该有三个人来抢吗?”女生们叫陆无双上去,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同学们,在教师的行话里,有一句叫“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把这句话用在学习上,我们也可以说:“学习有法,但无定法。”每位同学都有一些独特的学习方法。今天这次交流会,就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对学习的理解,也把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展示给大家,以使大家共同进步。 ●许多同学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作任务,做完题后就算完事大吉,从不回头把做过的题再思考一遍。其实这“再思考”的作用很大,因为“学而不思则罔”,老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思维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再思考一遍,则会总…  相似文献   

14.
追求"唤醒"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告诉,二是启发,三是唤醒。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努力追求第三个境界:唤醒。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为了激发学生自告奋勇地读课文,这样说:“我课前在家中练习读《庐山的云雾》,当练到第十遍时,我以为不错了,便读给我儿子听,儿子听了后说,不行。于是我又练了五遍,再读给儿子听,儿子说,这回有点像赵本山了。下面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敢与赵本山比一比。”话音刚落,同学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举手,读的氛围,读的效果不言而知。于老师不仅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读…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曾经对学生们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咱们只做一件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面甩。”说着,他做了一遍示范。然后他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相似文献   

16.
疼痛的教育     
吕润霞 《甘肃教育》2011,(13):94-95
之一 教育的苍白 镜头一:教室里,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们读“云”字,才刚三岁多的娃娃,听不懂老师在读什么,总把“云”读成了“鱼”。  相似文献   

17.
霹雳笑话堂     
《红领巾》2011,(4):15-15
第一堂游泳课上,老师说:“今天谁不下水,我就把点名簿上他的名字划掉!”  相似文献   

18.
“刘京把教室卫生打扫得干净彻底,值得表扬。”我一表扬刘京,一下课,几名女生就找到办公室了,说:“康老师,您忘了,刘京上周做卫生敷衍了事,今天是罚他重做的,您不应该表扬他……”  相似文献   

19.
一家之言     
创造需要宽松的氛围 某小学三年级上“蚯蚓课”。老师拿一盒活蚯蚓分发给学生,蚯蚓到处乱爬,于是学生满教室抓蚯蚓,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蚯蚓并组织讨论。 一个孩子说:“我看见蚯蚓没有脚,可是能爬。” 老师说:“好。” 一个孩子说:“那不是爬,是蠕动。” 老师说:“你说得更好。” 一个孩子说:“我发现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 老师说:“你观察的很细致。” 一个孩子说;“我尝了尝,蚯蚓是咸的。” 老师说:“我不如你,你很勇敢。” 一个孩子说:“我拴一根线,把蚯蚓吞了下去,又拉出来,我发现它还活着,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20.
开学不久,我校一年级新课程实验班就有针对性地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上课。记得那是一节汉语拼音课,教学声母“bpmf”的时候,为了加强记忆,钱老师带领孩子们和掌击节念着一首歌谣:“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钱老师,”歌谣刚念一遍,掉了两颗门牙的张同学就发动突然“袭击”,“为什么大佛不要摸?”闻听此言,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个常识性的问题还用问吗?钱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蹲下身来,望着他那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微笑着说:“想知道答案吗?”“当然想知道啦。”“今天来了不少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