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余武术训练是中小学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参加的,以增强体质、活跃身心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武术训练活动,它是学校课余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能充分发挥武术在中小学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全面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中小学武术业余训练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对中小学学生课余武术训练的训练对策的探讨,为课余武术训练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部分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得出,学生无空暇时间,学校的体育场地不够用,设施不完善,不感兴趣等都是影响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增强体质,缓解学习压力,塑造身型是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针对这些观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场馆器材短缺和学习负担过重等客观因素是影响他们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的障碍.对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市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余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课余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养成自觉锻炼习惯有积极作用。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平顶山市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武术专项学生太极拳练习中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损伤后恢复措施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练习者是在课余训练时导致膝关节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疲劳、动作技术掌握不正确是造成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损伤后大多数人选择休息的方式来恢复,不科学的恢复方式导致损伤恢复缓慢;多数学生对损伤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  相似文献   

6.
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部分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找出影响开展网球运动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学生参与网球运动动机多样化且参与程度较低,没有良好的校园网球氛围;场地设施不足,师资匮乏,课余活动较少,开课率低;网球竞赛规模小,缺乏系统组织领导,这些都制约了高校开展网球运动.高校应培养学生学习网球兴趣,提供多途径学习平台;加大网球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入建设力度,丰富网球课余活动,增加网球课程;积极组织网球竞赛,完善竞赛机制,从而促进安徽省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地了解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系统地了解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问题,为推动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课余体育活动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学生负担过重、场地器材短缺、缺乏兴趣以及缺乏教师指导等因素仍然制约着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体育师资队伍的数理和质量、消极的生活方式是阻碍和影响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继文 《教育与职业》2006,(17):128-130
本文主要对某高校汉语言文学系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试图为促进更多的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地了解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系统地了解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问题,为推动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课余体育活动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学业负担过重、场地器材短缺、缺乏兴趣以及缺乏教师指导等因素仍然制约着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体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消极的生活方式是阻碍和影响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对武术教学中采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强调根据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认知特点来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有效与学习情境接触,感知环境,将外部行为活动化为内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地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获得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课外武术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武术锻炼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较高,但课外锻炼次数较少;其武术锻炼的动机主要是想通过体育考试、对武术的爱好和强身健体。本调查研究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武术运动普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安徽省9所高校课外武术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武术活动的开展状况与三大球类比较,差距很大,不活跃.其主要原因是学校武术活动气氛不浓,学生兴趣不高,场地设施、器械不充足,课内与课外活动内容难以衔接和指导人员匮乏.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提出某些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武术协会作为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大高校中,它丰富了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推动了武术文化的广泛传播.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常规统计法对吉林省10所高校武术协会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高校武术协会今后的发展对策,为武术协会在高校中更好的发展及武术在高校更好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阳光体育运动"工程是繁荣高校体育的巨大工程,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但目前多数高校课余体育活动呈现出松散随意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指导性课余体育锻炼前后学生身体素质作了比较分析,得出了结论和建议,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繁荣高校体育文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永华 《教师》2008,(7):58-59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习之余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它作为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不拘形式地通过各种身体活动,在充满欢悦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恢复体力、陶冶情操、激发生活热情、培养高尚品质、满足精神追求及享受人生乐趣等目的。课余体育在锻炼方式、方法、规则、环境等方面与竞技体育有较大区别,追求目标也不尽相同。目前,对课余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学校和学生是否都已充分认识?是否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课余体育活动?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又怎样?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我校中学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课余体育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及深化中学体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的1842名大学生和166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但开展情况一般;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经常锻炼的习惯差。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与较高的体育兴趣是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体育氛围、体育教育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间接因素。建议高校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把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变成真正的锻炼动力,积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7.
袁峰 《考试周刊》2012,(34):104-10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德州市高校学生课外参加篮球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便使广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篮球活动中。增强学生体质.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同时为德州市高校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勤 《考试周刊》2011,(30):138-139
本文通过文献法、调查法、逻辑法对湖南省娄底市高校武术课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武术在娄底市高校开展非常广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领导不重视;教师专业技术不强;场馆设施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能充分地带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阵地,各高校积极对武术课程进行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使武术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但在对武术训练活动进行组织时,部分教育者的教学模式还有一定落后性,难以对学生武术兴趣进行有效激发,进而导致学生武术技能难以得到提升。本文基于现阶段高校武术训练情况,对高校武术训练中"多样对比法"的应用价值与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使高校武术教育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高校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高校武术教学是传承中华武术精神,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武术教学中损伤的经常出现成为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重要问题.文中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皖北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武术教学中出现的损伤情况、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旨在减少武术教学中伤病的出现,更好的弘扬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