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贾宝玉与花袭人爱情举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贾宝玉为轴心的情恋姻缘关系中,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宝玉对袭人的爱主要体现在:同袭人的关系格外亲密;能像关注黛玉那样关注袭人;在对待袭人与对待晴雯、宝钗、湘云态度异同的比较上宝玉更看重的是袭人。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缘是一种理想的前世仙界情缘;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情缘是一种温暖的今生世俗情缘。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具有许多现代爱情的特质,是一种基于平等和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知己之爱,有强烈、持久和专一等鲜明特征。黛玉对宝玉的感情符合这一特质界定,但貌似多情、博爱的宝玉其实在宝黛爱情中也专一不移。这是由宝玉独特的"女儿论"和宝黛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就爱情的本质而言,宝玉之爱黛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爱情:一方面由于宝玉"爱博而心劳"的本性,使他对黛玉的感情与对其他女孩的爱相比,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另一方面,宝玉对黛玉的有爱无性、完全超出生理层面之上的精神依赖,说明宝玉对黛玉的爱已经偏离了爱情的航线。  相似文献   

4.
从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分别去探望宝玉时的几个细节,透视出宝钗的张扬、办事周全,黛玉的低调、一味心痛,也透视出宝钗与宝玉不在同一立场上,黛玉与宝玉思想相通,因此宝玉对这两个都想成为宝二奶奶的人感情是不同的:对宝钗,更多的是敬重,对黛玉,却是浓烈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人物再现的几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译本。第一方面是从人物外貌的再现角度分析,比较了黛玉,迎春的形象刻画。第二方面是人物对白,和语言风格的再现。选取了宝玉与袭人,宝玉与黛玉的两段对话进行比较。第三方面分析人物称谓的翻译。选择分析了王夫人的称谓。  相似文献   

6.
宝玉挨打主要表现为父子矛盾。待客不周、王府要人、贾环告状,宝玉的倒霉事一件接着一件集中爆发,贾政对宝玉由“气”而“怒”而“暴怒”,最终逼出父亲对儿子的无情“笞挞”,使冲突达到了顶峰。而由宝玉挨打又自然引出王夫人与贾母的依次出面“阻打”,随之夫妻交锋,母子较量,情节再掀高潮。最后袭人、宝钗、黛玉这三位与宝玉关系最为密切的女性对宝玉的关心探望,则是余波荡漾,温馨细腻,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7.
梦序本上的批语据笔者统计共 2 5 0条 ,这与郑庆山先生的统计结果 [1]虽仅差 2条 ,但仔细考较仍有相当出入。首先 ,第十九回回前总批“此回写出宝玉闲闯书房 ,偷看袭人 ,笔意随机跳脱 ,复又袭人将欲赎身 ,揣情讽谏 ,以及宝玉在黛玉房中寻香嘲笑 ,文字新奇 ,传奇之中殊所罕见。原本评注过多 ,未免旁 (庞 )杂 ,反扰正文 ,今删去以俟后之观者凝思入妙 ,愈显作者之灵机耳”,(按此批虽然一气写下 ,实为两条 )大家公认出于后人之手 ,故未计入 ,而郑先生是作为一条统计在内的。如将此两条计入 ,则批语总数将增至2 5 2条。当然 ,剔除这两条 ,并不意…  相似文献   

8.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的模样的娇好,心灵的聪慧,心性的高洁,结局的悲惨,同黛玉相似。袭人是宝钗的影子,她的“似桂如兰”的品性,得不到宝玉的爱的结局都似宝钗。晴雯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社会的悲剧,袭人的悲剧则揭示出封建文化的荒谬和罪恶。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袭人和宝玉、宝钗、黛玉、湘云及平儿、鸳鸯等丫鬟所处的关系加以考察,发掘袭人的主要性格特征。把袭人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上去研究,会对这个人物的认识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二十回,写李嬷嬷在宝玉房中撒泼:骂了袭人;宝玉去劝,又和宝玉吵起来;宝钗、黛玉等好言相劝也没用,因为这老太太仗着奶过宝玉,又倚老卖老,谁也不能奈何她。正闹得不可开交,来了凤姐。她只几句话——软中带硬,恩威并济,便说得“李嬷嬷脚不沾地,跟了凤姐儿走了”。在《红楼梦》故事中,这不过是芥子般的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进贾府》的宝黛初见的场面中,曹雪芹很。表现了一番贾宝玉的才学:那就是宝玉为黛玉取字。宝玉问了黛玉的名,黛玉告诉了他,宝玉接着问表字,黛玉说“无字”,宝玉说,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随口诌到,“《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牢.岂不两妙?”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受《西厢记》影响之深,不仅仅限于思想精髓上。《红楼梦》对《西厢记》曲文的化用极为自然妥帖,为点化宝黛爱情、推进小说情节演进、丰富宝玉黛玉人物形象起到关键作用。崔莺莺、张生的爱情之路也成了宝玉、黛玉爱情关系的映照。  相似文献   

13.
海棠诗与菊花诗的参与者——黛玉、宝钗、探春、湘云,是金陵十二钗中的真正主角,是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未婚女子,分别代表了宝玉对爱情、婚姻、亲人、朋友的看法与追求,是宝玉最为看重的四颗“无价的宝珠”。这四个女子无论是在美的表现形式上还是在心灵刻画的情与理层面上都构成相反相成的两对,成为读者认识红楼一梦的窗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不是系统、全面研究代词修辞作用的文章,只是想把平时阅读中记下来的零碎材料写在下面,略加分析,目的在于引起对“代词的修辞作用”的重视。《红楼梦》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先后去看他,在安慰、规劝宝玉时,她们各自从自己的身份、地位、同宝玉的亲疏关系出发,选用了不同的代词,细细体会,很有启发。(原文较长,只摘其要)  相似文献   

15.
宝黛爱情悲剧原因,有众多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爱情悲剧的发生,宝玉“神瑛侍者下凡”、始于“离恨天”,魂归“离恨天”;黛玉“降珠仙草修成女体”“还泪”“下到人间”,“流泪还债”,“泪尽而死”方面论述,爱情的幻灭,导致人生的幻灭。宝黛爱情悲剧实乃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先是从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在一起共同放风筝的情景着笔,再结合《红楼梦》全书的相关内容,对宝玉和黛玉之间爱情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赞颂宝玉和黛玉自由追求纯洁爱情及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态度的同时,揭示了封建势力对俩人追求美好爱情的迫害。文中还通过封建礼教迫害下的妇女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本文从文本的角度分析了在爱情婚姻悲剧背后“拥林派”和“拥薛派”双方实力背景,同时指出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宝玉的贴身丫鬟花袭人,有可能成为这出爱情悲剧天平的最后一块砝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宝玉的一段去见爸爸的神情动作描写,揭示出他的叛逆性格;又通过黛玉听到宝玉娶亲消息一段细腻描写,揭示出宝黛爱情的真挚热烈和黛玉的悲剧命运。两段共同说明《红楼梦》在用动作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上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地一百四十多个个性鲜明,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本文旨在从晴雯与她身边的宝玉、黛玉、袭人等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原著所描写的具体事件中来探讨晴雯性格中的矛盾性与反奴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宝玉挨打》这篇文章的教学往往只注重两条:一是封建正统派贾政和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袭人、宝钗、黛玉三个人前后探伤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道德、修养、以及与伤者的不同关系。而忽略了对贾母与贾政这段精彩对话的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