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滕大春先生是新中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改革开放时期外国教育史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他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我国外国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创造性地对外国教育史的含义、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以及学习和研究外国教育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并把它用来指导河北大学的外国教育史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了解和把握其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对于建立我国的外国教育史学科,加快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步伐,丰富和完善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78年以来的外国教育史研究发展、成绩以及问题进行了历史的梳理,认为30年来外国教育史研究经历了艰难恢复、稳定发展和积极革新三个时期。该学科在正确的路线和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但也存在因社会变革而产生的困境和危机。应对挑战所做的革新则推动着外国教育史在新世纪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立场、内容、方法以及最后宗旨决定了其理应具有“参与”功能。“国际参与”是外国教育史研究实现国际化、拓展广度和深度的必由之路;“本土参与”是外国教育史研究社会功能的体现,也是这一研究的存在之本。在“参与”中发展应成为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1年外国教育史研究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 ,外国教育史学科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教育史学科 (特别是外国教育史学科 )的生存价值受到质疑 ;对教育史研究的性质和功能的片面认识 ,导致了对教育史学科在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理解。但是 ,我们仍然欣喜地看到 ,外国教育史学界的研究者正在以自己的执着耕耘向偏见挑战 ,以敢于剖析和反思自己的勇气在不断的积蓄着力量 ,以“板凳甘做十年冷”的学术精神 ,为丰富中国的教育理论研究而不懈努力。一、教育人物研究对教育家及其思想的研究从来就是外国教育史研究的重头戏 ,2 0 0 1年当然…  相似文献   

5.
为超越当下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困境与危机,需要重新历史性地思考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功用问题.在充分关照西方历史学科功用及部分国家教育史学科功用发挥途径的基础上,确立以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为指导思想,以充分发挥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教师职业发展功用、教育学学科发展功用以及提供教育历史洞察力和综合认识能力的学科功用体系,成为实现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走出困境、超越危机的可能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来看,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演进脉络大致是:先是在制度保障下的强力引进,后是在曲折发展中的逐步转化,再是陷入沉寂状态,进而走上恢复重建中的曲折新路。面对包括外国教育史在内的教育科学发展的现代国际性困境,有必要在探析外国教育史学科地位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对外国教育史学科的中外演进作出我们的整体性反思,从而更好地在现实中抓住教师教育这一契机,以增强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教育史研究)杂志近六年刊发的外国教育史类论文为研究对象,就这些论文的数量、选题分布状况、刊载论文作者单位和地区分布、论文合撰程度、引文文献情况以及研究方法等进行分项统计,展示了我国当前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并从这一角度探讨了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近六年发展的基本动向。  相似文献   

8.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探讨建立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若干理论问题,这是完全必要的。除此之外,我认为,还需要回顾我国外国教育史教学与科研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其经验教训;掌握其他国家特别是主要的国家教育史学界研究世界教育史的历史与现状,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从中吸取可资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及研究成果。我们要开辟研究外国教育史的新局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极需要把借鉴与独创结合起来,扬长弃短,真正做到“洋为中用”。要想做到这一点,绝不可忽视与外国史学界研究世界教育史的状况做比较。我们只有经过比较才能鉴别什么是我们的长处,什么是我们的短处,才能赶上或超过外国的研究水平,才能做到“洋为中用”。根据上述的想法,本文拟就日本教育史学界研究西洋教育史的历史与现状,概括地加以介绍,供教育史学界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断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外国教育史学科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曾经历两次发展的高峰期,但近些年因种种原因步入低谷,危机四伏。因此,复兴外国教育史学科成为外国教育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我一直在围绕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功能,即"学习外国教育史有什么用"作些思考。关于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功用",2008年我在河北大学召开的教育史年会上,以《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功用的历史分析》为题,做了大会发言。当时,我将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功用主要理解为:第一,将比较上位的"用"定位于探索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学研究进程在大致经历了历史教学法研究的繁荣、历史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及专题化研究的全面展开三个阶段之后,进入了反思推进的新时期。这反映出历史教育对4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能动适应。梳理这一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新时期的育人需求,重新审视原有的逻辑起点、概念范畴和研究路径,以新的思路推进历史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际教育史常设会议是教育史研究的国际组织。在新教育史学思潮和各国教育史协会的推动下,该组织从创立伊始即致力于教育史研究的交流、合作与繁荣。该组织研究人员坚持不懈地探索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法,对教育史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史学史是教育史学的客观演进历程,不仅为人们提供教育史学演进的知识谱系,而且提出教育史学研究中的问题、局限性与不确定性。由于中国教育史研究源于新式学堂的教学需要,服务教学成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起点并使其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由此出现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史学研究。从1950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史研究者在借鉴苏联教育史学的基础上,对以往教育史研究成果重新作出分析评判,教育史学史得以兴起;然而,由于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使用不当,在改变学术研究性质的同时,还改变了研究方向。改革开放后,研究者在教育史的恢复重建中,开始关注以教育史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史研究,教育史学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果。但是,这不意味着教育史学研究没有问题。为繁荣教育理论,为人类教育事业贡献智慧,未来的中国教育史学研究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其一,克服固守于“用”的教育史研究定位;其二,教育史研究中的概念和概念体系建设;其三,教育及教育史研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四,外来教育史学理论与本土教育史研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外国文学史教材的编撰是学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之一,论者从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本体论出发,指出外国文学史编撰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其一,树立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学史观,用变动的阐释观念来建构外国文学发展史;其二,外国文学史教材要凸现人文精神,促进中国人学的进步;其三,外国文学史编写要加强教材传承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涉及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性保证受教育者得到公平发展的机会。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外语教学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外语初学时间、教育经费投入、师资水平以及师资结构等都是影响外语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外语教学研究者应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相关策略,努力实现河北外语教学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引文分析表明 :目前我国教育科研工作者习惯于引证定性的成熟理论 ,注重权威的观点和专家定论 ,对新理论、新知识、国外信息———特别是英语语种以外的信息 ,吸收能力较低 ;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已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基地 ;教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教师学、普通教育学、中外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等方面 ;教育科研的期刊论文在发表后两年被引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7.
叶企孙的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是清华历史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因材施教、广聘名师、通才教育、前瞻性的科学眼光对清华物理系、理学院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迅速发展并培养出一批卓越人才,进而开拓、促进我国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提倡的重基础、重教学、重科研、重实验则为培育人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resurgence of interest in innov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Now more than ever, academics are advised that engaging i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for the purposes of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 is supported, valued, and rewarded. However, embracing innovative teaching practice requires academics to develop new skills and understandings, take on extra work, risk failure and invite disapproval from staff and students. Ultimately, focusing up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rather than discipline research can be a risky career move if it is not undertaken strategically. This paper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innovative academics from the discipline of science and explores the dimensions of innovation as it pertains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framework emerged from an analysis of their experience which identifies different types of educational innov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discriminating between three individuals with regards to the level at which they seek to influence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朱永文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23(12):111-113,125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的实施将为高职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历史是一门具有审美价值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历史教育具有审美性。因此,教师必须明确高职历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并紧紧围绕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持之以恒地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史既是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又是一门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还是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具有展现性、思辨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等4个方面的功能和价值。《中国教育史》教材编写应将中国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大阶段,突出学材的特点。《中国教育史》的教学应当突破史料引证式、知识讲授式、记忆理解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理论思辨式、交互讨论式、考察体验式、探索发现式等教学方式,做到传统技术手段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6w-w、六结合、两维论等方法论原则,运用新技术手段以及具体的方法技术;还应当突出优秀教育传统、教育文化及教育人物的教育精神、教育思想和教育品质,使其在新一代教师身上得到体现、弘扬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