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于2003年的高校5%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已经进行到了第七个年头。前不久,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09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吉林大学等8所学校被批准为新增2009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至此,自主招生高校已从当初的22所学校,发展到76所。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招生》2003,(4):13-18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育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决定2003年在22所高等学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有望在今年获得自主招生高校的“特招”。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在该省范围内首次尝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参与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为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了2002年,该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扩大到了6所。在这6所高校中,另外3所高校分别为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2003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确定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达到了22所。这22所高校中,除了上述的6所高校外,其中包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高校(详见本期的权威发布)。那么,这些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如何进行招生?如何进行考评?在录取过程中有些什么具体规定?等等,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的。为此,我们特别刊出了这些高校今年实行自主选拔录取在招生对象、招生程序、考核内容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供广大考生参考。需要特别提醒广大考生的是,鉴于今年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在个别录取政策方面可能还有调整,因此,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在报考时应参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发布的2003年招生章程。我们在文后也将一并刊登出这些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通联方式。  相似文献   

3.
《招生考试通讯》2006,(1):10-10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主要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2003年起,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教育部允许28所名高校自主录取5%的新生;2005年全国又有42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试点,这意味着将有更多才华出众、有个性特长的考生,有可能进入理想的高校;实行多年的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制度正在开始变革。自主招生考试的试点可以改变在原有统一考试下存在的许多弊端,比如:  相似文献   

5.
《招生考试通讯》2006,(12):12-12
2007年,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将达到53所。自主招生过程中,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主要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招生》2004,(3):21-22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教育部于2003年全国22所高校进行了高校招生自主选择录取的改革试点。今年,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增加到28所,并且这些高校相继确定了2004年自主靠拢录取方案,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将从本期起分两期介绍2004年高校自主招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王蔚 《生活教育》2014,(3):12-13
正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已经拉开帷幕。去年底,教育部发文进一步规范自主选拔录取,要求各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要坚持"集体议事、集体决策"。稍早前,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举报利用自主招生权收受大量贿赂,以及稍后该校宣布暂缓本年度的自主选拔录取招生,有关高校自主招生环节存在的各种漏洞甚至牵扯出的腐败利益  相似文献   

8.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分数线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学校录取分数线若干分录取。  相似文献   

9.
《辽宁招生考试》2006,(2):10-10
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是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切实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对中学教育发挥积极导向作用,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部确定53所高等学校2006年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原则上占其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考生人数较多且生源质量好的高校可以有所扩大,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将自主选拔录取计划作为“预留计划”的一部分单独公布,并报教育部备案。  相似文献   

10.
《辽宁招生考试》2004,(5):11-11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教育部在2003年22所高等学校实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试点范围扩大为28所高等学校。教育部要求自主选拔录取工作要坚持“严格程序、加强管理、接受监督”的原则,各试点高校要做到条件明确化、程序规范化、招生办法公开  相似文献   

11.
自主招生是高校多样化选拔录取方式的一种,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试点,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的现实评价,分析高校在自主招生中的空间与自律,就高校自主招生今后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自己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性质 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22所高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这就是目前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起始。实行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目的,就是要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同时作为高考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弥补”统一高考“统得过多”“过于单一”的“诟病”。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至2010年已有80所高校具有了自主选拔录取资格。  相似文献   

13.
周惠娜 《地理教育》2012,(Z1):65-67
目前,各学校"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招生方案不断出台。全国自主招生学校数目不断增加,而且各学校自主招生规模比例也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以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为背景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所命试题在加大对传统的"大科"、"强科"、"主流学科"等的关注度之外,也日益强化了对许多"边缘"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地理作为承担"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学科在近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越来越显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公布的今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名单显示,全国共有68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其中新增的9所自主招生高校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长安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06年11所高校具有自主选拔录取资格,它们分别是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截至目前,全国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已有53所。在新增加的11所高校中,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江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的自主招生方案已于近日出台。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是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自主选拔录取改革,…  相似文献   

16.
【事件】22所高校试点自主选拔录取日前,教育部决定在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22所高等学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由试点学校及有关省级招办单独公布,并报教育部备案。——2003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  相似文献   

17.
[背景]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22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2006年,全国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达到53所;2007年,更多“211工程”高校将被教育部列入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同时,许多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在扩大、自主权在扩  相似文献   

18.
路径一 自主选拔录取:入围后最低可破批次线录取 2003年,教育部宣布全国22所部属高校作为高考自主选拔录取(后称自主招生)首批试点院校,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被教育界人士称为“我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旅”。自主招生是指高校通过自主考试选拔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向多样化和高素质发展,使高校招生的职能从过去单纯的选拔人才发展到人才选拔、培养和选备上来。而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主体是统一考试、按分录取,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进行了自主招生试点、中学校长推荐、多校联考方式等多种模式的有益探索。笔者提出高校招生采取"开放两端、多次考试"模式,以多次考试,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等方式进行高校招生改革,逐步实现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以来,自主招生已经悄然走过10个年头。10年来,自主招生从定位、选拔方式到规模、规范都在不断调整。初衷是为高校选才育才,探索多元录取之路,但一路走来自主招生风波不断,曾被质疑为"掐尖儿抢生源",指责为"小高考"加重考生负担,更曾因去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被查曝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