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江是近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并对中学语文教育现状进行尖锐批判的一位大学教师,他的个性化声音受到《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等著名报刊的关注。对他的观点有赞同的,也有许多反对并批判的。为理性地认识中学语文教育实际,深入地探索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21-22日,本刊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文学教育高峰论坛——徐江语文教学批判会在武汉隆重召开,全国各地近千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参加了这次大会。21日上午,本刊主编晓苏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向农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亚敏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总支书记、《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社长谭根稳先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建宪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后,在语文教育界备受争议的南开大学教授徐江先生作了《新课改必备的理论前提》的学术报告。下午,徐江先生…  相似文献   

3.
2006 年 10 月,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将举办“徐江语文教学批判会”。届时,我还会对语文界高考作文无效辅导进行再辅导性批判。但愿中学老师能够与我作理性对辩争鸣,以期明辨并清除高考作文辅导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徐江,南开大学副教授,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讲并不陌生,他一向以犀利的语言和对中学语文全方位的批判闻名于中学语文界。尤其是《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我就是要搅乱中学语文教学》、《评语文“课标”的缺陷》等文章的发表,使徐江成为争议很大的公众人物,各种评论扑面而来,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我们也一直关注着徐江先生。早在2003年本刊就曾经发过一篇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徐江副教授讲读〈改造我们的学习〉说开去》的长文,  相似文献   

5.
去年,徐江同志曾发表《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批判》的文章,随后,本人也发表了《对〈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批判〉的批判》的文章。近日,又在《人民教育》(2006年6期)上读到了徐江同志《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无论是观点,还是沦证,都存在不少问题,很有必要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一直是遭受社会议论最多的话题。2005年以来,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先生在《人民教育》发表《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一文,使批评波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刊发了南开大学徐江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他尖锐地提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之所以有许多“无效”的成分,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太多无用的废话。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文学教育高峰论坛暨徐江语文教学批判会,聆听了徐江先生所做《新课改必备的理论前提》的专题报告及《〈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合题教学》的示范课。虽说徐教授从某些个案出发.全盘否定了中学语文教学并称之为“无效教学”,其言语过于偏激。但昔者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徐江教授的报告中不少观点和见解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向来是耗时低效,挨尽骂名。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载,越教越没激情,越教越没方向。看到报刊上一些专家学者的滔滔宏论,更是心有叹焉。但其中让我警醒、感佩的,当属徐江教授的“异端之说”。知道徐江老师的大名,始于我衷爱的《语文学习》杂志。我一直关注他在此发表的关于中学写作指导的批判文章,觉得切中肯綮,深得作文之法。心想到底是南开大学的写作教授,有高屋建瓴之势,入木三分之力。此后便愈加留意他的其他文章和关于他的报道。2005年10月8日,“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下午分四个话题进行讨论,我参加了“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向来是耗时低效,挨尽骂名。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载,越教越没激情,越教越没方向。看到报刊上一些专家学者的滔滔宏论,更是心有叹焉。但其中让我警醒、感佩的,当属徐江教授的“异端之说”。知道徐江老师的大名,始于我衷爱的《语文学习》杂志。我一直关注他在此发表的关于中学写作指导的批判文章,觉得切中肯綮,深得作文之法。心想到底是南开大学的写作教授,有高屋建瓴之势,入木三分之力。此后便愈加留意他的其他文章和关于他的报道。2005年10月8日,“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下午分四个话题进行讨论,我参加了“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文学教育高峰论坛暨徐江语文教学批判会,聆听了徐江先生所做《新课改必备的理论前提》的专题报告及《<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合题教学》的示范课。虽说徐教授从某些个案出发,全盘否定了中学语文教学并称之为“无效教学”,其言语过于偏激。但昔者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徐江教授的报告中不少观点和见解还  相似文献   

12.
华中师范大学《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于10月21日至10月22日在武汉举办了“徐江语教学批判会”。客观地说,这一选题策划是很有创意的,是很新颖的。这对当前语界新课程改革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在这场批判会中,南开大学学院徐江先生以一种学术领先的姿态为语界展示了语教育改革该怎样走,这对于患有“改革疲劳”综合症的语教育无疑是一个震撼,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因为大家都在抱怨改革难、难改革的时候,徐江先生不但以犀利的批判揭露了语界的弊端,同时又以可操作的具体示范演绎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读了徐江先生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载《人民教育》2005年第23期,以下简称《批判》)一文,感到该文涉及中学语文教学的许多根本性问题,但笔者对该文大多数观点不敢苟同,信手摘取一二,发表点不同意见。应当说《批判》一文,在文德、文质、思维品质方面均有难以服人之处,而这些又几乎  相似文献   

14.
徐江先生对中学语文的批判是全方位的: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阅读到写作。如果说,此前的文章主要是针对教学法,因而其批判的对象是课程的执行者即中学老师的话,最近的文章《论语文教育改革的哲学盲点》(《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则将批判的矛头转而对准了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者与语文教材的编审人,即相关的专家学者与教育行政人员了。  相似文献   

15.
李军 《人民教育》2005,(24):28-29
徐江先生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一文,引起了很大反响,鼓掌喝彩者有之,愤怒指责者亦有之。蓝瑞平先生的《全盘否定,失之偏颇——对〈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的批判》(以下简称蓝文,见《人民教育》今年第23期)就是反对者的代表作。同样“作为一线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在细读蓝文之后,却难以有什么共鸣,反倒产生许多疑惑,现求教于蓝先生及诸位方家。一、我们没有完成任务。在蓝先生看来,“教会了学生识字、阅读、写作”,把孩子们送入了大学,就可以说是“基本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任务”了。但这个任务的完成并不能证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课改已经走过了十年,初中语文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讨论热点,仍然不时激起语文教学界的一些浪花。回顾前十年的讨论热点,以徐江教授《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为代表的语文教学观点曾经引起广泛关注。时至今天,初中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初中语文课  相似文献   

17.
南开大学文学院的徐江同志在《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的文章。其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八月庐山,气候如春。云遮雾绕,山灵水动。由《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持的“全国语文教师获奖成果报告会”于今年8月20日至26日在庐山隆重召开。这是一次规模大、品位高、意义广的盛会,堪称1994年我国中学语文界的一件大事。 为了推动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为了活跃中学语文界的教研气氛,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的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于今年春季举办了“全国语文教师征文大赛。”前后收到参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课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搞好语文课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学好科学技术,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又红又专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通讯》就是一份主要研究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内部刊物.它的具体任务是:和全省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完整地、准确地学习和领会毛主席的教育思想,以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批判"四人邦"所炮制的"两个估计",以及他们对语文教学改革的破坏;交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研究和分析中学语文教材;交流教师  相似文献   

20.
在其《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一文的诸多谬误受到严肃批评之后,徐江先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思想观念、认识角度和学术态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和偏激,又抛出了他以为更加得志的《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一文(见《人民教育》2006年6期),用近乎鸣冤喊屈的语气和故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头的方式,说笔者将他“上纲上线”定性为语文的“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