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物理“电磁场和电磁波”是电磁学部分的最后一章,“电磁振荡”本部分在大纲中属于次要章节,俗称“擦边”内容。在教学中如果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对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电磁振荡”一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电磁振荡”一节介绍了“电磁振荡”演示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做好这个实验,使之达到较好效果,是让学生确信电磁振荡存在的真实性,并形成深刻印象的关键.按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显示振荡电流是通过直流电流计来实现的.为了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电表指针的左右摆动,LC电路的固有周期要尽量大些.不过,通常电感器的自感系数达到L=10H已经足够大,而电容器可通过并联使总电容达到C=10000μF,这样可使震荡周期达到。  相似文献   

3.
电磁振荡这一节是必修课本第六章的重点 ,这一节涉及的物理量较多 ,且各物理量之间相互关联 ,而电磁振荡的物理过程又比较抽象 ,是本节的难点 .用实验难以演示 ,光凭“口头说教”学生难以接受 .为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下述教学方法 ,旨在突出教学重点 ,解决教学难点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1 理清电容器、电感线圈在电磁振荡过程中各自的同步关系因为在前面的章节中 ,学生对电容器和电感线圈已有了感性认识 ,所以在讲述电磁振荡之前 ,首先帮助学生理清在充、放电时极板带电量 q、内部的电场强度E和…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电磁场和电磁波”是电磁学部分的最后一章,“电磁振荡”本部分在大纲中属于次要章节,俗称“擦边”内容。在教学中如果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对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电磁振荡”一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1物理思想———能量守恒贯穿始终课  相似文献   

5.
在电磁振荡这一节中 ,教材分析了LC振荡电路中振荡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过程 ,并指出了“在振荡电路里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 ,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 ,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跟电流以及跟电流和电荷相联系的磁场和电场都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这种现象叫电磁振荡” ,然而本节内容是抽象的 ,我们发现学生在解题时 ,常常是难于理解想象而无从下手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图象配置的方法归纳总结振荡过程中各量变化 ,较巧妙地解决了学生不便想象和不好解决的问题 .一个视图 ,二种方法 ,三个层次 ,四个区间 ,五种状态 .1、一个视图 :将LC振荡电路和振荡…  相似文献   

6.
电磁振荡一节涉及的物理量多,且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复杂,电磁振荡的物理过程又较抽象,仅靠“凭空”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即使记住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下述方法,旨在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各物理量的关系,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9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教材中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介绍其在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其中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一、电磁振荡知识的地位   《电磁振荡》是中师《物理学》第二册第六章的第一节。本节知识是以电磁感应现象——尤其是自感现象和电容器的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本章电磁场和电磁波及电磁波的接收、发射知识的基础;既是电磁学知识的继续和应用,又是对振动知识的发展。因此,本节知识编排在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知识之后,本章的各节知识之首。同时,《电磁振荡》又与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紧密联系,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电磁振荡知识的特点   一是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二是实用性很强;三是对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  相似文献   

9.
《电磁振荡》教学设计陈建一、设计思想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振荡过程的分析及振荡周期和频率与电路的电容、电感的关系。3.教学难点LC回路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分析。4.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以实验为基础,微机模拟为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帅生...  相似文献   

10.
在电磁振荡过程中,随着电容器不断的充放电,与电场相联系的物理量和与磁场相联系的物理量都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由于涉及的物理量较多,物理过程较复杂,因而碰到此类问题时,学生觉得非常棘手.但若能抓住电容器充放电的特征,便会“柳暗花明”,快速解决与电磁振荡相关的问题.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见解,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精心制作投影片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江苏吴县市苏苑中学(215128)许忠仁高中《生物》教材“新陈代谢”一章,既是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其中“动物的物质代谢”一节,不仅着重介绍了细胞内物质转化的过程,而且还有食物的摄取、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以及代谢终...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这一节内容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仍是十分重要的,它上承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的建立过程,下启有关速率、平衡的“综合图像”分析和等效平衡,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这一节内容.该节内容的重难点是理解并学会应用“勒夏特列”原理.会做“初级”速率、平衡图像.  相似文献   

13.
了解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原理.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图象、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理解变压器的原理,掌握电压比和电流比,知道远距离高压输电的优越性,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振荡电路和电磁振荡、LC电路产生的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电磁能量的转化过程.了解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  相似文献   

14.
“国外农业现代化出现的问题”一节是第八章第二节教学中的重点。这些“问题”的产生,牵涉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有关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使学生弄清其内在联系有一定难度。试用“联系图表法”.把地理规律和地理现象结合起来教学,收到较好效果。其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如何组织“电磁振荡”的教学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传统的方法是运用类比法,借助单摆(或弹簧振子)的力学模型来认识电磁振荡过程,建立电学量与力学量的对应关系,这是学生较易接受的一种方法,甲种本教材中提及这一方法。然而,应用这一方法,学生须通过模型转换来认识电磁振荡,对有关过程和物理量的研究,须与力学模型对应之后再进行思考和判断,这给分析和研究增加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失误的机会。笔者以为电磁振荡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简称电流图线)是一个可利用的模型。一、观察实验,获得电流图线  相似文献   

16.
胡晶 《课外阅读》2011,(11):184-18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声的世界”的第一节,是全章的重点,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四幅与声音有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到声音世界中,创造出声的情境;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声音传播”,学生利用手边物品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并应用这一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田飞 《生物学教学》2005,30(5):73-73
在高二《生物》第二册教材“生物的变异”一节,教材重点介绍了染色体的变异,在这一节中,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知识学生较难掌握。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2010年4月有幸承担了一节区公开课,课题为“微积分基本定理”.此节内容是从高等数学移植到新课标教材中的,内容抽象,讲解过程比较“繁”“难”和“乱”,学生不易理解.笔者对这节课的讲授,  相似文献   

19.
1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 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这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教材分两节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力求再现科学家对光的波动性认识的探究过程。第一节主要从实验角度研究产生双缝干涉的条件及原因,第二节则从理论上推导了亮条纹和暗条纹的间距规律,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波长。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理”在修订后的大纲中被视为需加强的重点内容之一.高中地理第十章的三、四两节讲述了这一内容.这部分教材结构严谨.联系紧密.新知识、新观点较多,重点难点合一。如果对教材认识肤浅,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教学内容前后脱节.学生对教材生吞活剥,食而不化等不良后果.下边是本人为教好这部分教材而进行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