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教育源远流长,湖湘文化博大精深。纵观湖南历史,湖南教育与湖湘文化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弟: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湖南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反过来,湖南教育的发展又是湖湘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湖南教育催促着湖湘文化的发展,左右着湖湘文化的阴晴。湖南教育发达时,湖湘文化就兴旺;湖南教育疲软时,湖湘文化就低迷。可以这样说,在湖湘文化的形成与推广中,湖南教育当居首功,而湖湘文化的形成和演进,是沟通和认同湖湘士民心理、思想、观念与生活实践的精神纽带,对作为社会文明载体的湖南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化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结果。从湖湘文化演变的过程看,它历经了历史上的三次大融合:南宋时期,理学思潮兴盛.湖湘学派崛起.形成了古代湖湘文化,近代时期,西学东渐.经世之学的链接,古代湖湘文化转变成近代湖湘文化,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湖湘文化的巨大社会效能充分发挥。从这三次文化大融合足以发现湖湘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融汇百家,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3.
白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上闪耀过后又被人遗忘的一颗流星。她的一生跨越了二十世纪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湖湘文化始终贯穿于其文学创作与社会实践。白薇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充分表现出湖湘人至情至性的浪漫情怀、心忧天下的政治意识、霸蛮刚倔的不屈精神和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受湖湘文化影响,白薇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映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隐秘融合。  相似文献   

4.
湘酒酒瓶的造型充分体现了湖湘地域文化,湖湘历史文化及湖湘文化精神,具体说,即湘酒瓶形的仿生造形,仿物造形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浓郁的湘楚文化特征,揭示了湖湘文化亲近自然,尚武慕勇,尚情重义的精神特质,它是湘楚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  相似文献   

5.
唐浩明笔下的晚清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腐朽的悲剧性时代。揭示人生悲剧命运的历史文化成因:传统的儒家文化本身潜藏着悲剧性,湖湘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地域呈现,过分强调“经世致用”,“自强不息”,酿成悲剧的可能性也就愈大。曾国藩、杨度等的悲剧,既是传统儒士之悲,更是湖湘士子之悲。  相似文献   

6.
湖湘文化与湖湘文学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湖湘文化浸淫下的湖湘文学曾经磅礴大气、灿烂辉煌的同时也对湖湘文人产生了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湖湘文学张扬下的湖湘文化强调知行合一,体现在创作中不追求文学的形而上思考,而偏重于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氛围。但是,湖湘文化中的固守传统、封闭排外、重农轻商、自负骄矜等美中不足之处对湖湘文学的束缚值得深深反思。湖湘文化与湖湘文学与时俱进、和谐发展是新世纪历史召唤与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7.
湖湘文化哺育了无数千古风流历史人物,尤其是近代以来,湖湘子弟在实践湖湘文化的同时,又以不懈的努力,极大地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这是文化和人协调发展的典型。本文以章士钊为例,从湖湘文化对章士钊的影响、章士钊对湖湘文化的认同以及发展等方面,探讨了湖湘文化与章士钊的关系,试图说明近现代湖湘子弟,既是湖湘文化的继承者,又是其新境界的创造者,他们与湖湘文化之间是一种"反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湖湘文化是不重视产业经济的,其原因不是不懂或不会搞经济,而是不屑于此.今天的湖湘文化则十分重视产业经济,尤其重视文化产业经济,重视文化产业经济是当代湖湘文化的特色之一.传统的湖湘文化发生重视产业经济这样的现代化转型,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动的.但今天已经转型的当代湖湘文化,仍然包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重视湖湘文化或者说建设当代湖湘文化的有识之士,仍需要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而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中的优良文化传统,在当前最好的体现与运用,就是要用来培育和构建当代湖南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湖湘文化的特征以及影响,特别是湖湘文化内容上看,湖湘文化与地方民族音乐是息息相关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也是地方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地方民族音乐与湖湘文化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地方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湖湘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湖湘民族自信心、湖湘民俗节日、湖湘文化产业、湖湘音乐创作、湖湘音乐教育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松林老师所呈现的语文大讲堂《岳麓书院与朱张》,如一壶飘着湖湘文化的香茶,值得我们去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岳麓书院——余秋雨笔下的“千年庭院”,她是湖湘文化的一个浓缩、长沙文化的圣殿,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杨老师面对小学五六年级的小孩子.会怎样开启他的讲述呢?  相似文献   

11.
湖湘文化(孕育阶段、古代阶段、近现代阶段)的发展过程,是随着中华文化史的变迁、发展而不断地演变、重构,从而才形成了具有独到风格的地域文化。湖湘文化推崇理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对湖南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湖湘文化的发展正处在民族与社会双重危机下,而如何构建一个兼容中西的近代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转型,达到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目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2.
谢发平先生的《湖湘文化十九讲》不仅是一本“讲”湖湘文化的书,也是一部宣扬湖湘文化,彰显湖南人精神的力作。该书在“回望”之中,展现出宏大的视野,将对历史的穿透力与对现实的敏锐感知有机结合起来,在品评历史人物和地方风物的基础上,为湖南人文、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奉献良方。  相似文献   

13.
杨毓麟在1902年发表的《新湖南》一文中,精辟总结了湖湘文化的发展源流、近代转型及其思想精髓,在20世纪初最先吹响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号角,提出了一整套建立民主共和新制度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威力巨大的思想武器,不愧是实现湖湘文化近代转型的革命吹鼓手.  相似文献   

14.
湘西苗文化与湖湘文化在文化构成、历史传统及自然地理上的相关性,使两大文化均呈现出较为突出的"蛮性"特征。在长期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两大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这样产生的后果,一方面是湘西苗文化与湖湘文化都较多地保留了文化中的蛮性特质,呈现出浓郁的文化的蛮性特征;另一方面,在历代学人及当代人的思想观念及认识中,湘西苗文化与湖湘文化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要严格区分两大文化之间的差别变得异常困难。  相似文献   

15.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它从深层次影响了湖湘教育思想的近代嬗变,孕育了湖南特质的人才教育思想。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人才特质之所以能够传承不绝,主要依靠湖南地区的书院教育。湖湘书院的传统精华:教育宗旨、自由自主精神和独立办学模式,可以为湖南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化提供契机。涤荡于湖湘文化和书院传统下的湖南高等教育,必须在目的、内容、方法、思想等方面形成特点,才能走出一条富有湖湘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作为建构岭南历史记忆的重要源流,南越国及南越史一直是岭南文化发展的焦点所在。中国史界对岭南早期国家文明的认识一直建立在极其有限的历史文本基础之上。及至晚近,粤人学术活动活跃,积极搜寻,"考古"发掘出南越文明的物质和文化证据,才开启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南越历史研究。其中,20世纪30年代广州黄花考古学院的研究工作尤具开创意义,其代表人物谢英伯、胡肇椿等人的学术活动与地方展览会、本土博物馆、公立机构以及社会人士所开展的收藏、发掘和研究合力构成了当时南越文明研究的主导力量,展示了本地知识分子的乡土情怀和历史叙事方式,实现了从"边裔"到乡邦的转变,也对同时期广东文化研究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代湖南剧作家群受到湖湘文化的潜在影响,其剧作中的人物形象的执拗性格和地方风土人情韵味,与剧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及幼时体验密切相连。楚文化中绚丽奇幻的想象,在现代湖南剧作家心灵深处的复活,一方面使现代湖南剧作家的创作充满着奇幻的想象和怪异的戏剧意象,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这些奇幻怪异的意象,更多地倾向于阴森怪异、反叛叛逆的情绪表达。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是诗歌艺术上卓越的艺术高峰,它在艺术风格上与湖湘文化有着许多极其相似的地方。文章从分析毛泽东诗词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入手,主要分析了湖湘文化是如何影响毛泽东及其诗歌创作,以及毛泽东诗词怎样体现湖湘文化之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