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用比速仪     
一、装置介绍 取二支三叉玻璃导管,将两个出口分别在肥皂上用力按一下,使管口被肥皂密封。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其中的一根玻璃管在图1(a)处吹成二个圆球。去除肥皂,将三叉玻璃管烧成如图1.再用一根短玻璃管,弯成U型,将加工后的玻璃管,用胶管连接成如图2的装置。  相似文献   

2.
一、氯化铵受热分解实验的改进给试管里的氯化铵晶体加热,在试管上部内壁出现白色晶体,就凭上述现象说明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学生不易置信,甚至有把这一现象跟加热固体碘产生的“升华”现象相混淆.因此改用弯曲玻璃管,两端各用固体药品,分别吸收掉一种气体,从而检验出另一种气体.这样做,实验效果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仪器:具支试管2支(20mm×200mm)、带尖嘴导管、干燥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2个)、铁夹等。(2)药品: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品红溶液、NaOH溶液、棉花。(3)操作方法:①向1号具支试管加入经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5mL~6mL,固定在铁架台上。②向2号具支试管加入品红溶液2mL~3mL,连接如图1装置,其中干燥管细口处装有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图1③加热1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红色;2号试管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褪色。④对调1、2号试管,保留1号试管内液体1mL~2mL,加热2号试管,又出现如上的现象(可…  相似文献   

4.
在初三化学课本第111页实验3-7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中,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方法。但按此法去做不易成功,教学效果差。 出现此弊端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反应要求高温,喷灯却只能对试管外壁局部(下面)直接加热,从而很难达到反应所要求的高温,并易造成玻璃管局部过热熔化,使实验失败。为解决上述不足,笔者找到了一种极为简单可靠的用电能加热的方法。仅用4分钟就能完成实验(要比课本上的方法节省大量时间),并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酒精喷灯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用于灼烧、弯制玻璃管等常用的高温加热仪器。笔者制作的简易喷灯,不仅取材容易、方法简捷,而且使用安全、效果明显,受到了实验师生的一致好评。现把  相似文献   

6.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孙叙元(江苏太仓市直塘中学215417)初三化学课本第三章演示实验3—3木炭还原氧化铜,按课文要求用酒精喷灯进行加热较难控制温度,如果温度过高会使试管熔化。在加热氧化铜和木炭混和粉末时,反应物易喷向管口,不能集中加热.实验完毕后...  相似文献   

7.
1.仪器和药品 20×200mm具支试管、15×150mm试管、烧杯、橡皮塞、铁架台、塑科片、药棉、固体高锰酸钾、浓盐酸、稀盐酸、锌粒、镁带、氢氧化钠溶液等。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塑料片 2.稀盐酸微粒 3.浓盐酸、KMnO_4 4.NaOH溶液 2.实验操作步骤 横孔试管的制作:取15×150mm试管,用酒精喷灯在离试管底部约3cm处灼烧至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2004年审查通过)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有两处:①第29页[实验2—2]观察用刀切开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燃烧,观察发生的现象。②第166页。将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钠放入玻璃管中部,并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管加热,当钠熔成小球并开始燃烧时,停止加热。  相似文献   

9.
按课本介绍的方法做碘的升华实验,缺点是浪费药品。为此特做如下改进。 如图所示,在大试管中放一粒碘晶体颗粒,在  相似文献   

10.
淀粉的消化     
半山 《阅读》2024,(Z6):54-55
<正>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过程:(1)取两支试管,分别标上标签A、B。(2)在A试管中放入少许馒头,在B试管中放入等量的米饭。(3)在A试管中加入10ml唾液,在B试管中加入10ml的蒸馏水,分别震荡两支试管。(4)将A试管放在37℃的水中加热,10分钟后取出。后将B试管也放入37℃的水中加热,10分钟后取出。(5)分别向A、B两试管中滴入两滴碘液,充分震荡后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1.
对于铵盐受热分解的实验,高中教材多采用在试管里加入少量氯化铵晶体,然后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该操作存在的不足是:由于实验现象类似于碘的“升华”,无法看出氯化铵晶体的分解和化合过程。为此,为了提高实验效果,便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2.
将顶部附有碘晶粒的玻璃部分转到下部,且使三通管的直臂向上倾斜,再对碘晶粒进行微微加热,可见紫色的碘蒸汽经过球沿直玻管上升,在直玻管内壁上又凝华出碘晶粒.保持直玻管倾斜,对附在其上的碘晶粒微微加热,可见碘晶升华为碘蒸汽继续沿玻管上升,但没有液化的碘液沿玻管下流,说明碘的确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两球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用一支8玻璃管的一端在酒精喷灯上烧至封口成熔珠,趁热用口从另一端吹气,熔珠就能鼓起成泡,保持待定形便制成玻璃泡(可制成直径2cm),注意烧时要均匀鼓起的泡才匀称,吹时要避免把泡吹穿。冷却后把带泡的玻璃管截断成25cm长。另取4.5玻璃管烧软弯成两...  相似文献   

14.
实验装置 用500ml圆锥烧瓶,装入400ml约95℃的热水,(或装冷水加热)。用穿有一根外径约4mm玻璃管的软橡皮塞将烧瓶口塞紧。再用长约300mm的医用软胶管将插入烧瓶的玻璃管和100ml的注射器联接,将烧  相似文献   

15.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密封装置李国德(辽宁庄河三十一中116400)一、仪器设计及药品用量1.氯气发生器干燥大试管一个,底部预先装有2克KMnO4,试管口塞有三孔胶塞,插有三支玻璃管,从左到右分别与尾气吸收器,氢气燃烧室,盛8ml浓盐酸的小塑料瓶连接.2...  相似文献   

16.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一直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难点实验。其重点是因为它是中学化学中最典型的固相之间的高温反应;其难点在于在要用中学最常用的简易酒精灯(理论最高温度800℃;笔者用热电偶测试:无罩酒精灯焰最高温度约610℃;带有最优化灯罩的酒精灯焰最高温度约700℃)加热的方法,获得光泽性好的块状金属铜(熔点1083±0.2℃)。传统的实验方法是用酒精喷灯(温度1000℃以上)加热,由于灯焰加热面小而集中,虽能在反应试管表面形成铜镜,但往往导至反应管受热部位变形并与内容物熔结而报损,仅就此实验每年云南省至少要报损试管价值八千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演示实验铁与水反应需要高温加热。在强烈的酒精喷灯火焰烧烤下 ,硬质玻璃管也会变形甚至被烧通 ,使实验失败。同时 ,用烧瓶制取水蒸汽 ,蒸汽发生量大 ,难以控制 ,使过多的水蒸汽和生成的氢气一同排出 ,小小的干燥管无法把氢气干燥 ,又给点燃氢气带来了困难。为此 ,笔者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 :用铁管代替玻璃管 ;用排水法收集氢气代替用干燥剂干燥气体和排空气收集氢气 ,效果很好。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截取一根长3 0 0mm直径约 2 0mm的金属管 ,一端用橡皮塞封闭 ,另一端配一只带有玻璃短导管的单孔橡皮塞 ,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备用。…  相似文献   

18.
溶解放热的趣味组合实验辽宁师范大学附中李国德一、实验装置如图A:广口瓶,容积500ml。B:长玻璃管,内径6mm,下端熔化后封堵。C:S形玻璃弯管。D、E:气球。F:大试管单孔塞。G:广口瓶三孔塞。H:长玻璃管,内径2mm。K:大试管,内径20mm,...  相似文献   

19.
高一化学“砱一节在讲红砱加热到416C时就升华,它的蒸气冷却后变为白砱”.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红砱升华为白砱以及白砱能自燃这一现象,我曾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简单装置,与同行们探讨.取一直径为7.8毫米、长为20厘米徐的玻璃管(最好钾玻璃管),用酒精灯加热其中部使其弯成30°~40°的弯管,使一端封闭,在另一端慢慢吹气,使弯管外部形成一小球型,并慢慢褪火,当玻璃弯管冷却后给一末端加热使其形成一个喷咀型.由玻璃弯管开口一端通过细纸筒小心地加入约0.4克红砱并用万能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1~2分钟,看到弯管球型中的红砱消失,而在弯管两端有大量的蒸气(白砱和少量的红砱蒸气).移去酒精打,由开口处急速鼓入空气,马上看到尖咀下处有闪光并有白烟出现即白砱的自燃现象.反应原理:P_4+50_2(?)2P_2O_5(因白砱燃点为40℃)  相似文献   

20.
1 实验装置图(图1) 2 特点和用途 实验室做喷泉实验要用圆底烧瓶、带尖嘴细玻璃管及止水夹的胶塞、烧杯、铁架台;实验室还要制取氨气等。所用发生器体积大,需要的气体量多。本装置仅用1支15mm&#215;150mm小试管,再配1个带胶塞的尖嘴玻璃管,直接用氨水中的氨气做喷泉实验,省去了制取气体等步骤,整个实验只需1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