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集邮与邮政是集邮界研讨的永恒主题,笔者集邮多年,自然对此话题深感兴趣。集邮者应当了解邮政。水有源,树有本,集邮活动也源于邮政。自1840年英国诞生了邮票,它为集邮播下种子。掌握一定的邮政史。我国是文明古国,从古代驿站演变到近代邮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集邮者应根据自己的条件争取多学一点邮政历史,这对集邮实践大有好处。学习相关的邮政法规。作为一个集邮者,不论是收藏、欣赏、组集、参展、邮学研究或是集邮品投资,都应知道邮政法规。因为只有了解与熟悉相关法规,才能帮助你收集到规范的邮品。此外还应知道有关邮资标准的变化,如近年来大量出现的“自动化邮政”、“自助邮局”、“邮资标签”等,都要学习和收集,以便跟上时代的脚步,  相似文献   

2.
自从1840年邮票诞生以来,由其派生的集邮创造出两大奇观:一是文化奇观,风靡全球的集邮活动和多姿多彩的邮票艺术,令一代又一代的集邮爱好者如醉如痴,集邮曾被誉为“王者嗜好,嗜好之王”;二是市场奇观,大批珍罕邮票不断飞升的价格和世界各地邮票拍卖、邮票市场长盛不衰的景象,刺激着集邮者的求购欲望,促使各国邮政部门千方百计发行更精美的邮票,邮政部门、集邮者、邮商都盼望能从市场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有人(邮政部门的员工占多数)把国家邮政发行的JT邮票(这里专指未使用过的新邮票)分为“集邮邮票”和“寄信邮票”。一些集邮者把自己从集邮公司预订或从邮市里购买的新邮票拿到邮政局寄发邮件时遭到拒收:理由是邮票必须在邮政窗口现买现用,必须是本窗口出售的标有特殊印记或符号的  相似文献   

4.
致读者     
新年复始,万象更新,《集邮博览》又以新的面目与读者朋友们见面了。杂志是办给集邮者看的,自然要以集邮者的趣味为主旨。世间万物都在发展,杂志更需不断更新,寻找更加适宜的定位。于是我们变更了封面,革新了版式,调整了栏目,增加了内容。在今年的《集邮博览》上,大家可以看到更多的集邮动态,可以感受到国家邮政的政策指导,参与集邮茶座的鲜活讨论;可以去了解邮政与集邮的密切关系,去探索集邮回归文化、回归审美、回归通信的旨趣;可以去关注集邮企业和集邮市场,感悟“入世”对集邮的全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宁 《中国集邮》2000,(2):13-13
美国邮政的邮票部曾经赢利数十亿美元,而且不用作广告。轻轻松松就拥有了700万的集邮爱好者。60年代末期。是美国集邮的黄金时代。每四个小孩中就有一个是集邮的。浩浩荡荡的集邮大军为美国邮政带来了巨额的“新邮收入”——即集邮者只购买新邮,而不实寄,从而节省了邮政服务。但是美国的集邮大军后来却严重萎缩了。到了1993年,每75个小孩中才有一个集邮的。真正的“铁杆”邮迷只有25万,而且集邮爱好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几乎纯粹是老年人的爱好了。  相似文献   

6.
曹骋 《集邮博览》2012,(5):78-79
法罗群岛邮政开通中文网页啦12012年3月初,法罗群岛邮政集邮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增加了中文版网页,中国集邮者自此可以在该网站无障碍浏览各类信息,这是一个令中国集邮者欣喜的消息。同时,中文版网页的创立也使法罗群岛邮政集邮部网站的语言版本增至七种(目前,除中文版网页外,  相似文献   

7.
谈集邮意识     
何谓集邮意识?我认为它是指对集邮及与集邮相关的邮政、邮品的认识。如果要推动集邮活动健康发展、推动全社会的集邮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集邮者个人和集邮群体来说,提高集邮意识就必须明确自己要收集的邮品应该是那些与邮政密切相关的东西,对于邮政部门领导来说,提高集邮意识就必须在管理好邮政业务的同时,把对集邮的正确思维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近些年来,集邮成了储蓄、赚钱、获利的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亲民”、“务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在集邮领域,“集邮者利益无小事”应是邮政部门的领导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切为了群众利益,进一步发展集邮事业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国邮[2002]140号国家邮政局《关于邮票选题的若干规定》总则第一条指出:发行邮票要保证邮政通信的  相似文献   

9.
在邮票收集过程中,极限集邮是最美和最刺激的 方式。它是11个正式集邮类别之一。随着极限集邮的 飞速发展,极限集邮者对极限明信片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一些邮政部门制作的极限明信片(指集邮总公司、地 方集邮公司出售的官片)因其商业味浓,发行量大,集藏 容易,很难满足极限集邮者的要求。如今,越来越多的 极限集邮者热衷于亲自动手制作极限明信片,创造原 地极限明信片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收集与集邮有关的各种文字资料。如报刊、书籍、论文等,被称为“文献集邮”好还是“集邮文献”好,集邮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使用上有时也相互替代。“文献集邮”(或者“集邮文献”)源于集邮,是从集邮活动派生出来的。现代邮政诞生于国外, 集邮活动也是由国外兴起的,因此伴随着集邮活动而产生的“文献集邮”(或“集邮文献”)也带有舶来品的味道。我们从国际邮展的评审规则对“文献类”展品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外来词的特点。实  相似文献   

11.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经常能够听到集邮活动滑坡、邮票市场低迷、集邮协会会员流失的议论。如:“邮政部门为了一时的利益,不规范的发行邮票,制作大量邮品向市场倾销,造成集邮者队伍日益缩小,集邮活动严重滑坡。”(《中国集邮报》2006年8月1日)。“邮市的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集邮,集邮为什么的问题,这是每个集邮者必须回答的问题。什么是集邮,比较容易回答:集邮就是收集与邮政有关的票、封、片、戳的活动。集邮为什么?回答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人而异:有人集邮求知,有人集邮求美,有人集邮怡情,有人集邮延寿,有人集邮求财;我集邮求快乐。最近,龙岩市刻制一枚宣传戳“一人集邮,全家快乐”,把集邮宣传到点子上了,引起许多集邮爱好者  相似文献   

13.
谭柏辉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邮政明信片图录》(以下简称“谭目”),收录了新中国建国后到1989年中国邮政发行的美术明信片资料1000多套,全部铜版纸印刷,是一本非常好的图录。“谭目”出版后,受到集邮爱好者尤其是极限集邮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集邮是一种个人收藏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收藏的对象是一件件邮品。集邮爱好者在邮品的寻觅收集、探根求源过程中,虽然付出种种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和乐趣。近年来,笔者常收到一些素不相识的集邮者的来信,其内容大多为要求协助鉴别某种邮品真伪或有无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涉及基础邮识的问题。所谓基础邮识主要包括①邮政知识:即邮政历史、邮政法规、邮政业务、邮政资费、邮政用品等与邮政相关的各种基本知识;②集邮知识:即集邮是什么、集邮集什么、集邮怎么集、邮票和封片简等各种邮品以及编组邮集的基本知识;③相关事物知识:即与各种邮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文化历史、专业、背景等基本知识。事实上,每位集邮者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邮品的逐渐增多,邮识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更会日益感受到邮识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张绍先 《收藏》2001,(1):63-63
全国的集邮市场处于低谷已近3年了,近期尚无复苏的迹象。其原因众说纷纭,我以为集邮公司体制僵化才是主要原因。邮票由集邮公司发行,不归邮政营业窗口,虽然上缴双轨制给国家邮政局带来了高效益,但却深深伤害了集邮事业,因为近10年来发行的(经集邮公司预订)邮票,根本没有消耗,大量滞留在邮商和集邮者的手里,消化这些邮票的新的集邮者群不可能在近期诞生。而现实的利益又使国家邮政局难以痛下决心改变目前的状况,高喊多年的“纪特邮票回归营业窗口”至今未能实现就是实证。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13,(5):67-67
法罗群岛邮政(Posta)近年来与中国集邮者的联系日益密切。2011年11月,法罗群岛邮政首次来华参加了无锡第27届亚洲国际邮展。2012年3月,法罗群岛邮政集邮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增加了中文版网页,中国集邮者自此可以无障碍浏览法罗群岛邮票的最新信息,同时还与百度公司合作进行网站推广,目前集邮者在百度网站的搜  相似文献   

17.
制定文献集邮评审规则的背景根据《FIP集邮文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中的定义:“集邮文献包括集邮者适用的、涉及邮票、邮政历史及其收藏,以及与此有关的任何一个专门领域的所有印刷的传播物。”FIP对集邮文献的展出有着一系列完整的展出和评审规则,但展出者规定只能是“展品的作者、编撰者、编辑、出版商、赞助机构或社会团体,或任何对展品享有版权的个体。”至于个人所拥有、所收藏的不享受版权的集邮文献,则不能参展。  相似文献   

18.
何谓集邮文献?《中国集邮大词典》诠释为:“有关邮品和集邮活动的各种信息载体”。具体说,就包括了所有的集邮图书目录、集邮报纸杂志、集邮文字资料以及各类有关集邮的声像制品。每个集邮者都离不开集邮文献,集邮者要收集邮  相似文献   

19.
香港集邮者对极限片有较广泛的接触始于1982年。当年的10月20日,邮政署发行“第三届远东及南太平洋伤残人士运动会”纪念邮票,运动会举办机构为筹募经费,经邮政署长同意,用邮票图案印制了一套明信片,并于邮票发行当天在各邮政局发售。集邮者购买空白明信片后,再贴票盖戳,才制成极限片(香港称“原图卡”)。这些明信片的图案完全复制自邮票,包括铭记及面值在内。而极限集邮规则禁止使用复制邮票图案的明信片,但大多数集邮者(包括笔者)对极限集邮规则毫无认识,因此乐于收藏这些极限片。  相似文献   

20.
    
自从邮票诞生,便有人动了"集"的念头,有的觉得集起来好看,有的觉得集起来有趣,有的觉得集起来有用……一枚枚地收集着自己喜爱的邮票,便成了集邮者。 随着邮政的不断发展,集邮者不再满足于邮票的收集,他们将视角放眼到邮政通信所产生的封片简戳和一切单据,收集的对象扩展到与邮政有关的物品。他们开始对邮品进行整理和研究,在促进集邮活动发展的同时,记录了邮政史、集邮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