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优美诗篇,它之所以达到如此效果.是因为诗中所表现精巧的构思美、高大的形象美、壮阔的意境美、强烈的情感美、和谐的韵律美和修辞的文采美达到完美的结合。在教学中。我采用反复朗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体会诗中美的韵味,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雪夜林边驻留》是一首很美的抒情诗,它的作者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本文旨在从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这首诗的优美韵律、朴实语言及它的深蓟内涵等发面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3.
约翰·济慈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是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以优美动人著称,充满了对人生美丽和短暂的深痛感悟。在济慈的作品中最为不朽的当属他的颂歌,《希腊古瓮颂》是其中的一首。陔诗布局精美,形象美,韵律美,语言美,表明了诗人对永恒美的向往和追求,阐明了“真”、“美”学说。  相似文献   

4.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五言古诗最早最成熟的代表作,它上祖《诗》《骚》,下启唐宋,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试从诗的韵律作初步探讨。《古诗十九首》的韵律美,诗的押韵、换韵与诗人的情感表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诗中叠字的大量使用也为古诗增添了韵律美。  相似文献   

5.
《一朵红红的玫瑰》是英国18世纪末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影响历久不衰,至今仍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喜爱和传颂。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在韵律、句法和修辞上的独到之处,阐明其音乐美、结构美、修辞美的所在,有助于对此诗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6.
一、简介诗人,引入课题 1.介绍诗人,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欣赏诗歌,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配乐朗读诗文) 1.学生边听配乐朗读的古诗,边看全诗的诗句,初步感受这首诗的韵律美。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 3.指名几个学生朗读,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相似文献   

7.
叶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爱尔兰诗人,<当你老了>是他的一首关于爱情的名诗.此诗是为诗人终生爱恋的茅德·冈写的,平凡而又富于韵律的诗句充满了诗人真挚而永恒的爱情.本文旨在通过这首诗探索叶芝不平凡的爱情.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创作于17岁时的《元音》是西方诗歌史上的一首奇作。这首诗采用了欧洲传统韵律诗十四行诗的形式和规范,但是它却在短短的十四行诗句中完成了对传统诗歌创作理念的全面颠覆,表现的是最为新奇、最为反叛的现代诗歌的特质。这首诗以丰富多彩的想象、大胆开放的革新精神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滥觞之作。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诗歌艺术的独特性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将性灵、意象、意境、韵律共同组成其诗歌的艺术整体,这使他的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新诗的发展里程中,他在探索诗的性灵美、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等方面,取得了前人没有的成就,作出了同代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该诗为十九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作品.这首诗的语调坚强、乐观,体现了面对人生不畏缩的勇气,为后人广泛传诵,也是第一首汉译的英诗.本文采用了黄杲炘、黄新渠和黄一宁的三个译本,分别从用词、翻译技巧和诗的韵律三方对该诗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文艺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显示出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著名短诗《致海伦》无论在结构、意象上,还是在音韵、主题上都很好地体现了坡的唯美思想。这首诗结构美,表面结构工整对仗,内部结构环环相扣,紧凑凝练,首尾呼应,和谐统一;意象美,意象“归航”中的各种要素无一不美;音韵美,坡为了使诗歌音韵动听,和谐悦耳,与诗中主题相匹配,在选词造句上是极尽雕琢之工;主题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而且表露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们曾从韵律、修辞角度对哈代的悼亡小诗"The Voice"进行过分析。本文则从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角度分析这首诗。分析表明,诗人通过合理运用不同过程类型,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充分体现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3.
王国友 《现代语文》2006,(9):112-112
《再别康桥》是现代名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首诗也使诗人获得了巨人的声誉。纵观这首诗的思想,并无特别之处,它只是表达了诗人一种极平常义极普通的离别之情。但这首诗之所以蜚声坛,经久不衰,却在于它把这种离别之情表现得至深、至爱、至美,体现了极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夜雪》一诗的图画美丁祥林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所写的一首《夜雪》五言绝句。诗人以自己对夜雪的感觉为线索,从各个侧面,有条不紊地描述了夜间一场大雪。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诗中...  相似文献   

15.
李媛 《教师》2010,(10):78-79
中国是诗的国度,天地精华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每一首古诗词都蕴涵着诗人们对家乡、对友情、对山水、对生活的深厚情感。而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就是在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古诗词的意义。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引导他们从朗读开始,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品读鉴赏,领悟诗作的艺术风格.品读意象,感悟诗词的意象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美点赏析 在《根》这首诗中,诗人牛汉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坚守者、承受者和奉献者形象。  相似文献   

17.
《暮江吟》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一首古诗,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南下杭州赴任途中见暮江美一丽景色而吟咏的一首风景诗。诗中意境优美,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教学这一首诗,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运用古诗学习方法,从扶到入,入境悟情。  相似文献   

18.
诗可以言志,也可以抒情。可以咏物,也可以咏人。那么,我们要欣赏的就是一首咏美人的诗,这首诗出自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拜伦之手,非常地脍炙人口。 说它是首咏美人诗,不单是指诗里描绘的是位美人,这首诗的旋律、节奏及各方面都体现出美感,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优美之处。 (一)美的格律(阅读中的美感) 1.这首诗基本上都使用抑扬格(iambus)的格律形式,即由一个轻音节和一个重音节构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诗的国度,天地精华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每一首古诗词都蕴涵着诗人们对家乡、对友情、对山水、对生活的深厚情感.而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就是在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古诗词的意义.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引导他们从朗读开始,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品读鉴赏,领悟诗作的艺术风格,品读意象,感悟诗词的意象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摇蓝     
[诗情画意] 这首诗仿佛一支温馨甜美的摇篮曲.浅近优美的语言,低柔和谐的韵脚,回环反复的吟唱,构成了诗歌音乐般迷人的韵律.同时,诗人在构思上也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