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培训,教师们对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普遍都能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开发课程资源,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课程资源的来源是很广泛的,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在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发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
詹德塘 《教学随笔》2014,(10):20036+36
一直以来,国家教材被教师认为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我们过多关注在语文教材上,忽略了很多有用的课程资源,把语文狭隘地定位为"惟材而走",同样也忽略了小学语文生活化,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挖掘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中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的培养,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能力,彰显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特色。本文论述了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提出了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别,分析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黎族作为海南省的一个古老民族,其灿烂的民族文化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在对海南黎族聚居地区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调查中,发现存在对黎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发力度不大等问题。为了加强黎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不断增强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提高其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深化教师的民族文化理念,加强教师对黎族文化知识的...  相似文献   

5.
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小学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教育效果更为重要。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存在教师对教材内涵挖掘不深、教师对隐形课程资源关注不够、数学课缺乏生活味、不会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丰富农村数学课堂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比较我国“大纲”时期名的“六本”小学语教育学教材的编写,总结其经验教训,是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教育学教材重构的前提性工作。在汲取6本教材诸多成功之处的同时,必须解决本学科培养目标问题;增设小学语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拓展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资源品位和利用率;重视小学语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地位:注意突出小学语教学的专业特征和具体操作的独具性。建构新的小学语教育学的教材体系,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立足于小学语教师专业教育、专业成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是学生的母语课程,拥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课程资源。如何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也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与其现实生活相融合,在增强他们传承、发展农村文化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同时,以便为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瑞 《小学生》2010,(9):12-12
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因此,我们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会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课程资源,还要学会开发和利用农村家庭课程资源,从而弥补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氛围,受到了很多学生和教师的喜爱与关注,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方便和突破,还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但是,新型设备的使用也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问题,使得网络的功能发挥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网络教学技术的使用意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将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唐敏琪 《亚太教育》2019,(12):91-9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小学学校也购入了充足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便于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使学生生成语文智慧。本文将从以多媒体课件优化传统板书、以多媒体资源拓展课程资源、以多媒体资源优化课堂情境三个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类型入手,总结并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现状,简要介绍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小学语文幸福课堂的措施,旨在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推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提出来,打破了固有的“教科书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理念。教材是最重要的文本资源,是教学的重要凭借和依据,教师要重视文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笔者在此以小学语文为例谈谈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李咏梅 《甘肃教育》2020,(5):157-157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具有资源效用的意识,积极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将资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一、基于教材与课堂教学开发课程资源1.基于教材内容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有古今中外经典的篇目,蕴含有想象空间和情感道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二次开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内容,有利于学生提升文章的理解能力。比如寓言故事《牧童和狼》中“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明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忙以及牧童最后的结局;在古诗《夜书所见》中一句“知有儿童挑促织”省略了儿童捉蟋蟀的过程;《寻隐者不问》一诗中也省去了“松下问童子”的具体内容。这些都是教材中可开发利用的“空白之处”,属于课程资源的隐性资源。  相似文献   

14.
高红 《华章》2014,(27)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教师需要有效合理有效地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给小学生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其好处有:利用网络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师生、学生之间的即时沟通;网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网络是把双刃剑也有其弊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注意对学生接触网络的控制,以免网络影响学生的发展:控制好网络资源的方向性;提高教师的网络运用能力;过分强调网络的作用,忽视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5.
如何理性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索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的途径,是广大科学教师一直关注的话题。而开发和运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既是新课程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举措之一。其中网络、多媒体等新兴课程资源为科学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信息来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交流者)、激发者、引导者、革新者。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是当前课改实验深入发展的关键。全新的语文实验教材为教师角色转变提供了良好基础,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建好培训和实验指导网络,开发与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课程资源和培养学生个性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同时也必须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谢路生 《江西教育》2023,(15):42-43
为全面支撑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已然成为新时期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主动融合素质教育理念,结合新课程改革内容,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切实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能。本文主要研究了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教材学习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要拓宽视野,全方面、多角度地开发课程资源,优化配置课程资源,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着手,重点分析了优化配置课程资源,提升小学学生语文素养问题。力求通过努力,找到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从人、事、景(境)、物、情五个不同角度阐述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