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得后 《中学教育》2005,(10):40-42
2005年是《新青年》杂志创刊九十周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第二年1月改名《新青年》,年底迁到北京。1922年休刊,生命不过短短的7年,真是英年早逝,呜乎哀哉。但它当时曾经名动中国,得到青年的热烈赞同;也遭到“八面非难”,主编陈独秀不得不在1919年1月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这种非难,今天依旧不绝于耳。甚至加以引发“革”浩劫,割断民族传统的天大罪名。但纪念它的也大有人在。而我,觉得实在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2.
由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和平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安徒生童话的当代价值——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1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首都儿童文学、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研究界和出版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乐黛云、于友先、高洪波、李宁、束沛德、樊发稼、金波、张美妮、曹文轩、王泉根、宗介华、张之路、陈鹏、冉红、李红叶等,中国童话大师严文井、叶君健的家属以及首都高校相关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此次研讨会是中国文坛与学术界“2005安徒生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中国地区纪念活动圆满结束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今年由于是伟大的安徒生诞辰200周年、逝世130周年,所以2005年实际上成了全球的“安徒生年”了。从今年年初开始,尤其是4月2日安徒生200周年诞辰日以来,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纪念、研讨安徒生的活动可谓连绵不断。今天,借王泉根教授主编的《中国安徒生一百年》和李红叶副教授的专著《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由中国和平出版社隆重推出之际,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一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生成”的一个子项目的结项成果,从20世纪初的梁启超、王国维等人开始追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揭示了中国古老的传统的文艺理论是如何向现代化转型的。该书由童庆炳教授等人所著,于2005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陈平原、王晓明的《新青年》研究体现了他们做学问的不同路数:一个以史证见长,一个以发明著称。通过辨析他们对《新青年》的不同读法,不仅让我们领略两位学人不同的治学理路、风貌、情采与智慧,更由此促使我们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两种范式问题,以期实现思想与学术的互动,保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现代革命文化的先驱者、“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开拓者茅盾同志诞辰九十五周年和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子,也是中国茅盾研究学会成立八周年的时刻.在这样一个具有多重纪念意义的日子里,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茅盾研究学会、南京大学、江苏省社联、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浙江省桐乡县文联联合主办,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是“白话文学运动”的主要阵地。作为现代传播媒介,《新青年》对现代文学特别是“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无论是编读互动性栏目的设置,陈独秀等人对现代传媒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是基于“新青年”同人崇高品性的杂志可信度的提升,都为白话文的成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青年》研究工作进展迅速。专题论文大量发表,所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新青年》与妇女解放、《新青年》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新青年》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新青年》同人的分化及《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等方面。这些文章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与遗憾。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文学概述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宣告了一个崭新文学世纪的开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研究”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社会科学版)》的品牌栏目,本栏目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倡导多学科进入,鼓励交叉学科研究,刊发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章。本栏目与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合作,于2005年设立“中国农村研究奖”。依据《关于设立“中国农村研究奖”奖励基金的通告》和《“中国农村研究”栏目优秀论评选规则》,本刊聘请有关专家经过认真评选,于2006年9月评选出2005年度“中国农村研究”栏目优秀论,刊发在本-T1j2005年第2期上的《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获此殊荣,学报和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联合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1万元。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前后的一两年间,还处在开拓期的中国新文学园地里,出现了~批以人力车夫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其中在迄今的现代文学选本里还经常看到的有胡适、沈尹默的同题诗《人力车夫》和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两首《人力车夫》发表在1918年1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上。这~期《新青年》推出了包括上述两首诗在内的白话诗九首,是中国新诗的首次公开面世。《一件小事》发表在1919年12月1日北京《晨报·周年纪念增刊》上,似是白话小说描写人力车夫的第一篇。这些作品,篇幅短小,当时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效应”,也没有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体学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与发展”研究,是常熟理工学院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重点研究课题。为了深化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推进我院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建设,2005年10月23-24日,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重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20多年里,现代文学研究中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时段的拓展,即突破“传统”的现代文学32年的研究格局,使原先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贯通起来。这种变化,其实凸显出了人们对于现代文学史观、研究对象和格局、研究视角和方法的重新认识和重新调整的迫切要求,并使新时期以来的现代文学研究出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薛睿 《教学与研究》2018,(11):109-112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新境界,由青年哲学论坛、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哲学与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暨第十五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18年6月9—1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一百年间,中国的期刊多达一万种以上,但无论哪一种期刊,其历史地位都比不上《新青年》。石钟扬在《天下第一刊——〈新青年〉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中,着重研究了《新青年》何以能成为“天下第一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2005年lO月25日发表社论指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之际,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值得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庆贺的历史性纪念日——台湾光复60周年。  相似文献   

18.
在探求中形成中国特色——读邢福义《汉语语法学》季光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1898年,《马氏文通》的出版,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标志着汉语研究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中国现代语言学丛书〉序》)为纪念《马氏文通》出版100周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胡适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在文学理论方面,他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上的《论短篇小说》,作为现代小说理论的启蒙读本,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渗透、影响的作用。鲁迅1919年亦发表于《新青年》上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可谓最符合胡适短篇小说理论的典范文本,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匠心独运的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文学概述 中国文学现代部分主要讲授的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余年文学(1917年——1949年)的发展情况。对于概述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7年1月和2月,在《新青年》上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