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和观是中华思维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是中华辩证法理论的历史积淀。太和范畴虽然是《易传》提出的 ,但它作为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其内容却早已存在于华夏文化的精髓之中。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不断整合 ,它已积淀为中华民族宇宙观的基本形态 ,从而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导航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 ,太和观既是中华民族的宇宙观 ,也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和存在模式 ,它是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观和伦理道德观及其人生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蒋振光  陈淑琼 《小学生》2024,(2):148-150
中华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文化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不仅体现出独特的民风民俗,而且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认识中华历史和丰富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使命。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对在语文学科中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问题展开详细的交流探讨,希望能为广大同仁的相关教学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而言,不仅在中原地区存在以汉化为先导的多元一体凝聚,在其他地区也同样会形成以其他文化为基础的凝聚过程。这一凝聚的结果并不总是民族与文化全盘同化,而更多的情况是改造了从个体到群体、从小群体到大群体不同层级的价值结构,使得它们在中低阶价值保留多样性的同时,却在高阶价值上呈现出趋同性。正是这种多元一体的价值结构体系,奠定了文化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在自在的中华民族中,不同类型、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4.
对于百家争鸣,学术界一般都从阶级关系、政治倾向进行研究。本文在同意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和当时华夏文化圈内部存在着不同文化特征的区域文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诸子百家的争鸣是不同区域文化在接触后的冲突,而争鸣中各家的相互吸收则表明不同区域文化在冲突中逐渐走向融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家争鸣不仅在我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西汉中期中华民族统一文化的最终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标识.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中华古典诗词以其意境高远宏大、含义深刻隽永、语言生动精炼、韵律跌宕优美而成为世界文明的宝库。那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一、利用古诗词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爱国主义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经久不衰的繁荣。中华古诗词中的爱国情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主要也最为浓郁强烈的情感。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长期以  相似文献   

7.
悠久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而伟大的中华文化,这是历代中华民族特别是那些文化巨人们背负着深重的十字架创造的.透过它那灿烂的光辉,我们仿佛能听到中华民族一声声的浩叹,看到中华民族的悲壮历史,同时也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负和革新的艰难.我们祖先这份沉重的遣产真使他们的后代既欣慰又忧虑.超稳定的中华传统文化造就了传统文化心态的厚重、滞缓、顽强,凝聚着恒定文化心理和传统文化积淀,束缚着世世代代中华民族,遏制着民族的发展变革,传统文化的重负发生了负效应,形成了沉重的桎梏.中华民族在继承其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坚决革除这沉重的十字架才能轻装前进.  相似文献   

8.
杜诗是杜甫精神的艺术化表现,是对中华文化的最生动最丰富的阐释,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浓缩和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国人在生活实践中的知识、智慧和创作能力的升华和结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在今天,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杜甫的全部著作和立身行事中鲜明地体现出他的思想文化意识,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精神追求,其本质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展现,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就此谈六个方面的内容:呼唤什么样的国家、社会;最高公权力应该由什么样的人执掌;关注民生应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各级官员应当是怎样的人;文化人应何种社会责任;作者应当怎样写作。  相似文献   

9.
<正>一、民族精神的科学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表现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心理状态、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的文化浓缩。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容,同时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与丰富。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发展,不断追求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全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其思想体系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是一种凝聚之学,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蕴涵丰富内涵,结合小学生认识特点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渗透融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学生通过课  相似文献   

11.
<正>竹子青翠挺拔,凌霜傲雪,四时常绿,有昂扬绝俗之姿,疏朗潇洒之态。以其刚正不阿、铮铮铁骨拥抱大地,人们赋予竹虚心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竹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华夏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华竹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华精神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国拥有博大的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我们的民族历史,更要了解我们的中华精神。只有了解我们5000年延续不绝的历史文化,才能使每一位青少年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才能让14亿人更好地凝聚在一起。一、燃起青少年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相似文献   

13.
竹子是中国境内最为习见和广袤的植物资源之一,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并渗透和凝聚于社会精神文化之中,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华竹文明,积淀成为源远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聪慧勤劳的中华民族在时代更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聚集生活的环境不同,形成的人文风俗与文化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但也正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组成了中华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不同民族人文理念的影响,发展至今更是丰富了中华艺...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从起源到初步形成的时期,融汇了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形成了以黄帝族为中心的部落集团,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又历经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凝聚,到秦汉时期方初步形成。“天下一家”局面的出现,也正是天下邦国、部落“国家认同”的结果。在上古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自“中心权力”出现以降,直到周代臻至完善的“服”制,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制度保证。“服”制展现了中心权力和中央王朝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国家认同”包括了对于中心权力和对于夏商周三代王朝的认可与服从,这是诸氏族、部落列为中华民族成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而成的,并世代相传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丰富、灿烂的中华传统化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7.
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自来途径多多。从传统节庆这一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受惠于绵延两千余年的中华传统节庆民俗良多。大致说来,传统节庆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感,有益于增进民族向心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正是在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坚定的民族认同感和执著的民族向。C力的烘托、渲染下,臻至完善。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22):167-168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由无数心血凝聚而成,并蕴藏着无限的价值。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对现代文明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如今浮躁的社会也愈发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在教育规划中提出,在高中生生涯发展规划应当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传承路径对学生做出深刻指导,进而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在提升个人修养、促进民族发展、实现中国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传承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学科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国家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20.
虎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见之于史书记载颇丰,本文对上古虎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作用、华夏文化整合和古代虎氏族等进行了必要论述,追溯虎文化的源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