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工具主义对于我国的法学理论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我国法律信仰的确立。国人要形成法律信仰,建立法治社会的理念基石,必须摒弃法律工具主义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法律信仰作为法治的内核,必定关乎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在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背景下,必须从制定良法、树立法律的权威以及培养全社会的公民意识等方面培植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进程。开放大学法学教育是法学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开放大学特殊的历史使命,开放大学的法学教育在重构人们法律认知的同时,肩负着宣传弘扬法治、树立法律信仰、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和提高法律职业者法学素养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公民真诚的法律信仰具有重要意义。法律信仰体现了公民对法律的认同,体现了法律的运行状况,更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针对现阶段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本文从公民自身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以培植我国公民法律信仰,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5.
法治认同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法治认同需要治理思维从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法治接受理论中的法治认同的提法比法律信仰更为理性;法治认同的基础在于作为人性关怀的法治价值而非作为统治的法律工具;建设法治化的小共同体、执法司法正义和法治理念教育是法治认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法治建设事业需要坚实的法律信仰基础。从法律认知、法律评价和情感、法律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的实证调查为我们揭示了法律信仰的一些实际情况,这是理论推演难以完成的。法科学生法治意识增强的正面表现昭示了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的希望。同时现行法律实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法律应"信仰"或是"工具"模糊认识是法律信仰树立的重重障碍。针对这一状况,法学教育应从强化法律知识学习、认清法律实践和法律信仰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论法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法治的关键靠人才,其法学信仰、法学理念、法学素养及对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领悟、操作能力,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法治的进程。不言而喻,缺乏适应时代需要的法律人才,现代法治的构建只是一句空话。法治的人才从哪里来?靠培养,靠我们的法学教育。法学教育的主旨是孕育现代法治人才,具体地说,是培养法律实践者(包括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和法学研究者(法学科研教学人员)。要实现法学教育的应然目标,培养具有坚定的法学信仰、科学的法学理念、优良的法学素养、能把握法的时代精神的法…  相似文献   

8.
法治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的普及和专业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略有成绩的今天,在日益趋于和平与民主的全球气氛中,中国对实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愈加迫切.本文针对当前法学教育中存在的偏差,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相关思路,希冀借此抛砖引玉,引发中国法学教育的重新定位和改革,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植出具有法律信仰的土壤,以期开出民主之花、法治之果.  相似文献   

9.
法学教育是一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精通法律、信仰法律、忠诚于正义的法律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目标,进一步为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法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定位法学教育目标,现存的法学教育体制有何弊端以及法学教育如何发展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而言,必须具备高素质的法律职业群体和具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公民群体,为此,法学教育和法制教育成为当下应该同时兼顾的教育任务。法学教育和法制教育在目标上都是为建设法治国家服务,二者在教育的内容等方面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但是教育对象、具体教育目标的差异导致二者也存在着不同,通过法制教育与法学教育的对比,能够进一步明确法制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探索有效实现法制教育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改革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水平的法学院应当同时担负五大使命:培养治国理政和从事法律职业的杰出人才;改善对正义的管理,营造社会的价值观;创新法学理论和思想,以指引法治实践;补漏社会付阙和改革完善制度,为国家、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营造和弘扬法治文化,推动社会成员把法治作为稳定的生活方式.法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瞩目的一个焦点.法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具体制度的改革,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握好中国法学教育的特色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为公民的内在信仰。为此,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伦理建设;在法律伦理价值观中要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法治理念,更要彰显中华民族固有的法律文化;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伦理价值观,真正做到立法为民、司法为民和执法为民;最后,要加强社会成员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仰的实践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然而,近年来法学教育却鲜有涉及,即便是对在校的法科大学生也忽略法律信仰教育。本文基于法科学生法律信仰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的法律信仰认知现状,以及影响法律信仰的因素,并提出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育方式、转换教育理念、转移教育重心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4.
程序法治意识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法治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同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是由一系列各具内在价值性规定的理念、理性原则构筑起来的思想体系。培养和塑造程序法治意识是一个不断积累而渐进的过程,应把握以下环节: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开展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把程序法治意识作为领导干部的必备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5.
浅谈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法治观念、法治信仰以及法律实践能力的教育。大学生法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法教育,应该有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定位,这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包括法律认知能力的提高、积极法律情感的培养、现代法治理念的树立及适法行为、法律参与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法学教育应当从培植人们对法治的信仰观念入手,把美育引入法治意识的培育过程,不仅有理论上的可能性,而且还有实践推广价值,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创新与尝试。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基石这样的理念已被法治社会的建设者们所接受,并向着这一方向做着各种努力.因此,法治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更离不开社会主体对法律神圣的终极信仰.法学教育最根本、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培养法律人的法律信仰.然而,中国的法学教育却面临着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危机.所以,必须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模式,遵循认识规律,从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要注重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法治观念坚持法律至上。目前,影响人们法治观念形成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旧的法律观念的存在、立法的膨胀与司法体制弊端的存在、法律效益低下以及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的结合。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将法治观念的培养同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强化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消融国家优位的理念,树立社会优位的理念,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普法教育,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法律信仰的培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该文从我国法律信仰的现状出发 ,探讨了法律信仰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以及塑造公民的法律信仰应着重把握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的法学教育应当从培植人们对法治的信仰观念入手,把美育引入法治意识的培育过程,不仅有理论上的可能性,而且还有实践推广价值,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创新与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