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应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学生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能迅速提取应用"具体、形象"的想象能力。对一些抽象的数量关系,可以利用图形帮助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联想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2.
电影《雅马哈鱼档》的作者章 以武谈到创作体会时认为,联想和 想象是创造的两张翅膀。从生活中发现有创新意义的素材,必须借助于丰富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的一样,“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 著名学者王力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屈原、李白……”想象是创造的先导。联想和想象都是一种心理活动。联想指的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往…  相似文献   

3.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都是人的头脑中存在的思维表现形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感性形象,培养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思维是指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重新加工,继而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它不是对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象的夸张、拓宽和升华。如,牛顿从苹果落在头上受到启发而得出万有引力定律,服装设计师从故宫优美的建筑造型而联想到服装设计等,都得益于想象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等为抽象的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联想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有着重要意义。从思维学的角度。联想可以划分为形象联想和抽象联想。形象联想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根据形象联想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词语和作文教学进行联想训练是方便有效的途径。从思维学的角度。想象也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就需要唤醒学生的再造想象。而创造想象的训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5.
感谢对手     
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活动中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诗歌鉴赏必须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诗人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从而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那么怎样想象与联想呢?本文试图从诗歌创作虚实结合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训练重点联想和想象二、训练要求 1.分清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理解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表达思想内容,抒发思想感情。三、知识要领 1.联想和想象的联系和区别。联想和想象都是心理过程,在写作活动中,联想和想象往往结合起来运用,不是截然分开的。联想是由此时此地此类事物想到彼时彼地彼类事物。由这一个想到另一个。而想象则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联想和想象的表达作用。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使所写的形象具体、生动,使作者感情得以充分抒发。  相似文献   

7.
《华章》2008,(1)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人的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现代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想象.因此,锻炼创造想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出某一事物的新形象.比起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或图画、音乐在脑海里浮现出某一事物的形象)创造想象是更复杂、更富有独创的高级想象活动.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想象开始的,没有创造想象,便没有发明创造.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的能力.讲授文学作品时,教师不但要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形象,使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和景物,步入画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更要使他们有创造想象的机会.有位教师讲了《桃花源  相似文献   

10.
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活动中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诗歌鉴赏必须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诗人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从而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那么怎样想象与联想呢?本文试图从诗歌创作虚实结合的角度作一些探讨。按照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理论,虚实结合是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一条基本原则,作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也都十分重视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也必须抓住实与虚的结合关系去展开想象与联想。常见的做法,我以为可有以下几种。1、有些诗歌为了笔墨经…  相似文献   

11.
胡雪静 《小学生》2012,(12):50-50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高于联想,而联想是想  相似文献   

12.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联想属于想象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经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学文摘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集粹(一)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儿童思维1.想象思维的培养。想象思维是指儿童由此及彼的联想、推测和幻想能力。拼音教学中,应尽量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诱发儿童对所学字母的音、形产生联想,要着重抓住新音教学这一关键环节进行儿童想象思维的培...  相似文献   

15.
每到作文课时,同学们就唉声叹气.抓耳挠腮,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最后好不容易才挤出了一篇作文,读起来却淡而无味,缺乏新意。什么缘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领悟出了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在作文课上向学生讲授写作文的技法,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相似文献   

16.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高于联想,而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学生有了较强的联想能力,就能顺利地把新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辨别它们的本质区别,同时,学  相似文献   

17.
正刘勰《文心雕龙》里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是怎样的一种思维活动让我们在"寂然"之中跨越遥远的时空,可以神交古今中外的人物,神游这茫茫宇宙中任何一处地方?这就是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目的、  相似文献   

18.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它使我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改造世界。科学家的假说,工程师的设计,作家的人物塑造,艺术家的艺术造型,工人的技术革新等等,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联想。联想是由此物某一点想到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连贯的思想片断连接在一个思维链条上。联想是思维的火花,也是创造思维的起…  相似文献   

19.
江海瑶  何英 《现代语文》2009,(5):111-112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而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特别是那些脍炙人口、富有文化底蕴,洋溢着时代气息的精美华文,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作家、艺术家认识和反映生活的一种手段,是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形式。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不是通过作家的推理、议论,而是通过栩栩如生的形象来反映的,所以高尔基说艺术作品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要用形象和图画来描写现实,那就要用形象思维。也就是说,在创作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自始至终不能脱离生活形象必须把作家对现实的认识体现在具体感性的形式中,把作家丰富的感性经验(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艺术表现经验)概括和组织到作品中来。没有生动的、具体的感性经验,也就没有艺术形象。当然,人类对现实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阶段,文学艺术也不是纯感性的认识,但它一定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通过想象,联想等感情活动去达到理性认识。感性经验在这里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