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的一个小宗派,之后发展成一种与犹太教完全分离的新宗教,并逐步传遍罗马帝国全境,最终于公元4世纪末正式成为帝国国教.基督教能够迅速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基督教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在产生之初只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曾受到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然而几个世纪之后,基督教却以其普世主义和世界主义精神传遍整个罗马帝国,成为帝国境内唯一合法的宗教。基督教国教地位的确立,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罗马帝国末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有复杂的历史化背景。罗马帝国境内犹太人与希腊人的密切化关系成为“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向东方神学过渡的条件之一;随着罗马帝国精神危机的到来,犹太教开始向基督教过渡。基督教虽然在希腊化背景下产生,但其形成主要是与古希腊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并最终从罗马帝国的一种亚化地位上升为帝国的国教。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产生以后发展异常迅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罗马帝国早期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罗马的一般性宗教政策具有"宽容"的特征,-帝国早期延续了这种宗教宽容政策,对早期基督教的政策也以宽容为主,甚至在特定时期还对基督教的传教活动进行保护.在这样相对宽容的环境中,基督教得以稳步发展,为后来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下层人民中,在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是不合法的,罗马统治者对之进行残酷的镇压。但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基督教广为帝国境内人们所接受。公元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时期,基督教取得了合法地位,尔后进一步蜕变为奴隶主阶级的御用工具,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是如何由一个不为统治阶级容忍的宗教,发展成  相似文献   

6.
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目前,世界上信奉各种宗教的教徒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世界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民族宗教如印度教、犹太教、神道教(日本)、道教等。基督教公元一世纪初(我国东汉初年),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拿撒勒人耶酥在30岁时创立,首先在地中海地区扩散,而后到达欧  相似文献   

7.
一、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1、基督教的产生 同大多数宗教一样。基督教产生于对现实的绝望.确切地说,它产生于罗马统治下的犹太人。基督教最初是犹太教的一个分离教派。  相似文献   

8.
古代奥运会发源于古希腊。通常认为,第一届奥运会举办于公元前776年。古代奥运会每隔1417日(4年)举办1届,自第1届至293届都是在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奥林匹亚圣地举行。罗马帝国将基督教奉为国教后,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希腊多神教文化受到压制。391—392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于公元一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稣创立并于公元四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取得合法地位的基督教随之在欧洲得以广泛传播.此后,基督教传统和作为基督教经典的《圣经》在西方世界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基督教传统和《圣经》对西方文学、音乐、绘画和雕塑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是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基督教的仪式音乐基本承袭了犹太教的音乐传统.但基督教音乐完全摒弃了犹太教音乐中的娱乐性因素,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功利性音乐.基督教音乐出现功利性抉择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是为了满足弘扬基督教禁欲主义思想的需要,又与基督教在西方世界传播ゥ过程中的宗派斗争、世俗生活对宗教生活的渗透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为了维护教权与世皇的需要,而皇权与教权结合的直接结果,使格里高利圣咏成为中世纪西方基督教会唯一的仪式音乐.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ourse of Christianity gradually being committed by the Roman Empire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from Roman monarchs on Christianity in chronological sequence.Accelerated by a series of edicts and laws,Christianity was eventually made to be an empire religion worshiped in the Roman Empire.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的“原罪”观主要是来自于犹太文化传统。犹太教的“原罪”论与基督教的不同,体现了两个宗教信仰体系之间的差异。卡夫卡主要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犹太化的情感心理结构。对于人的本质、人的历史和世界图像的理解,两个宗教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卡夫卡对于自身的犹太文化底蕴的自觉有一个逐渐明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浩宇 《海外英语》2012,(18):287-288
The Middle East is so religiously diverse that the three major religions,Judaism,Christianity and Islam,are intercon nected and each originated within the Middle East.Islam in its many forms is by far the most heavily represented religion in the region though many branches and sects diversify and segment it.In addition to the widely acknowledged religions,smaller,mi nority religions such as Bahá’í,Druze,Yazidi,Mandean,Gnosticism,Yarsanism,Shabakism,Zoroastrianism are also prevalent throughout the Middle East.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Mideast civilization and attempts at outlining a religious map of the region.Finally,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Hellenistic culture,Jewish religion system and Roman polity all had found their way into spread ing the influence of Christianity before Christianity,the missionary religion established itself in the Middle East.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督教国教地位的确立,基督教思想融入了罗马婚姻制度中,改造了罗马婚姻观,使婚姻建立的基础从延续家族宗祀演变为情爱。与此相应,罗马结婚制度、离婚和再婚制度都因基督教婚姻伦理观的影响发生着变革。然而,由于罗马皇帝在采信基督教信仰的同时保留了罗马传统习俗,加之基督教会从属于罗马帝国,因而基督教只能影响婚姻制度某些部分,而不可能使之基督教化。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宗教体系中,有些宗教主张出世,而基教教与这些宗教则有很大不同。基督教思想中有许多入世思想。这在耶稣由天国来到人间拯救人类,基督教的教义、宗教仪式、宗教事务、宗教经典、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提倡创造物质财富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不像犹太教或基督教,其与伦理没有实现充分统一,导致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有以下这样一些主要原因:(1)中国宗教不曾经过伦理意义的革命;(2)世俗社会承担着更多的伦理问题;(3)佛教与伦理的疏离;(4)道教与伦理的疏离;(5)功利主义倾向对宗教品质的严重侵削.  相似文献   

17.
从现在发表的弗洛伊德著作中可以看到,弗洛伊德对摩西的理解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的方面,一个方面是从美学与艺术学,另一个是宗教学与宗教史、伦理学和心理。作为前者,他主要是依据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雕像,对其做出了细腻和精到的分析;作为后者,他主要考证了摩西名字的来源、出生和成长背景,摩西与犹太教的创立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两个方面问题的分析,弗洛伊德实现了通过分析摩西来批判宗教的目的,不仅如此,他对摩西的研究不只包含着对犹太教的批判,也包含着对基督教及一般宗教的批判。这一批判的最终目的在于关注人和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从《圣经:旧约》看宗教的主要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历史上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具有社会性,并与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宗教主要具有三种社会功能:协调社会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调节情感的功能。《圣经:旧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根本经典,它反映希伯来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民族意识等多方面内容。在《圣经:旧约》中可以看到宗教的社会功能在希伯来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圣徒崇拜缘起于犹太教与早期基督教的信仰与仪式,是基督教信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民众信仰。公元4—9世纪,圣徒崇拜盛行于拜占廷帝国。其因在于:一方面,它迎合了当时民众的精神和世俗需要;另一方面,它接纳了传统异教习俗,同时教父们对此采取了务实的“宽容”态度。因此,圣徒崇拜本身体现了基督教信仰的传统与发展、世俗性与神圣性共存的特点,是认识基督教信仰的一扇重要窗口,也是理解基督教能够战胜传统宗教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是教徒最多的世界性宗教。它经历过原始纯朴的形态到封建化,再到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任何宗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精神状况相适应,才能生存与发展。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包括基督教在内的一切意识形态都必须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