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让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变得生动有趣呢?于永正老师的一次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教学,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节课,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首先和学生摆谈自己的姓名,问学生"怎么称呼我",从于老师、于爷爷、于伯伯到于永正,于老师的幽默让学生感到特别轻松愉悦。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在  相似文献   

2.
教育为"人学",教师为"仁师",是新时代教师应追求的理想境界。于永正从教五十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自己的为师之道进行了深度思考和总结。于永正追求并践行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文化人",最后达到以文化人的教学境界。于永正以"智"出发的教学智慧,以"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心"为起点的"仁师"的本色回归,为当代教师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于永正老师的课上得好。上好课对于永正老师而言是一种自觉的追求。他说,学生心中的好课,是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审美情趣、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于老师赞美自己上学时遇上的恩师,说这几位老师"已经和他们的课融为一体了——课即师,师即课"。于老师以自己的老师为样子,几十年锲而不舍,在教学的征途上拾级而上,臻于化境,呈现了人课一体、生命升腾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方式多以教师的单向打分和评语为主,学生一般只是作文评改的"看客",他们对老师的批改似乎较"冷漠",较少"有动于衷".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教学合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点燃修改作文的热情."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忙"起来.在小组合作的作文修改中明确修改提升的路径,增强学生自我修改、自我提升的可操作性,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揣摩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亲爱的老师同学们,由《快乐作文》编辑部主办的"心连心"名师义讲活动先后在河北省东光县新世纪学校、海兴县育红小学、青县树人学校举行。这次活动邀请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分别为三所学校的学生上了"写对话"、"关注细节"的作文观摩课,课后还为一千多位小学语文教师作了"目标意识过关意识"的作文教学报告。于老师的作文课堂,活泼、本真、轻松。站在和学生平等的角度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在不知  相似文献   

6.
一、激励评价,激发情感评价的功能在于激励,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教师就应予以真诚的鼓励、由衷的表扬,从而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敞开心扉,大胆作文。于永正老师在点评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从于永正老师的课中从专家的报告及评课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于永正老师在上《圆明园的毁灭》时,时时处处想着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细节:教学完课文之后,练习写字时,于老师这样说:“现在,我找一个同学,请他把我们班的书法家找出来,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字。”话语不多,也很朴实,但语言亲切,暗含着鼓励。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当学生写完字之后,于老师又对学生写的字进行仔细、认真、公正、客观的评价。这一点,让所有听课的教师…  相似文献   

8.
读苏教版六下习作2的习作要求,看到图上孩子们玩得那个开心劲儿,我仿佛又像一个小学生坐回到课堂上。"老师不在场的时候",那真叫一个热闹!——现在当老师了,怎么指导学生写好这篇作文呢?不由想起于永正老师"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的说写训练课:于老师故意迟到几分钟,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忽悠"得团团转。于老师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现在要想让六年级的孩子那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应该放"权".让学生自选作文题目、自己修改、自我评价、相互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作文成为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老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本应是学生内心情感情自然流淌、个性率真流露、精神世界真诚敞亮的作文,却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学生怕离题,老师让重写;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导致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新课标对小学写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根据这个总要求,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想自己所想,写自己所写,自由想象,自由选择,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相似文献   

11.
曾听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历险记》一课,至今还记得这样一幕场景:"叮铃铃"的下课铃声想起,于永正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孩子们,现在是你们唱歌的时间."学生都发愣起来.于老师说:"到卫生间可以疏解自己身心的疲劳,难道不像唱歌一样,能带给自己快乐吗?"听课的所有老师和上课的学生都笑了起来.我想,这就是幽默所带来的巨大功效吧!  相似文献   

12.
<正>一、激趣环节开放型作文教学要求"主体(学生)习作应个性飞扬",如果教师不能将学生习作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就失去了乐于表达的情感基础,也就宣告了教师教学的失败。特级教师于永正曾在淮北市教作文课,上课伊始,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啊,原来……",  相似文献   

13.
古庆梅 《西藏教育》2010,(12):48-49
“博学”加“善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再读《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后,这种意识在我的脑海中更加强烈与清晰。一.博学的“博”面对新课程,面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形势,于永正建议老师们:“一旦学生安静下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于永正对教师这样忠告,其中就隐含着一个“博”。  相似文献   

14.
非常荣幸,于永正老师成为了我们的名誉校长!一学期于老师至少两次到校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作报告、上示范课、"听课把脉"等等,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次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礼,让我们受益匪浅!于永正老师很有"招",他非常善于鼓励、引导学生。于老师准备了一顶又一顶"高帽子",犹如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哄"得学生投入地读、努力地写。他还很善于运用笑眯眯的表情、欣赏的眼神、高高翘起大拇指……这些无声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于老师的书写指导让我非常佩服,这样的书写指导,学生怎能写不好字呢?正如于老师所说的:"没有写不好字的学生,只有不会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于永正,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几乎人人皆知,因为大家经常听他的课,读他的文章。可以这样说,于永正是当代最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之一。最近读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于永正教育文集》(6卷,近200万字),让我读出了一个智者、一个仁者、一个教育家于永正。下面仅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为例,看看于永正为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都有着哪些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箴言。  相似文献   

17.
<正>于永正说:"教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是啊,于永正自己就是这样一本书,是一本敞开的关于如何堂堂正正做人的教科书。他的妻子说:"老于他,行!"他的女儿说:"俺爸是个好人!"他的学生和徒弟说:"我骄傲,我是于老师的学生!"他的领导和同事说:"人如其名,永正!"打开于永正这本书,一如走进他的课堂,我们同样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我有幸听了全国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一堂精彩的作指导课。作教学的内容是通过观看三位同学劝阻猎人打鸟的现场表演,结合《鸟是人类的朋友》的资料(课上发放),写一篇作。课上于老师指导学生作时注重启发,让学生始终处于“愤”、“悱”状态,培养学生的作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正>三年前,那个美好的金秋时节,于永正老师来到我校。两天的指导、交流,让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在领略大师教育教学、做人处事风范的同时,重又燃起了对语文教学的热情。于是,借着于永正老师来我校指导语文教学工作的东风,"于永正工作室"成立了!三年来,于永正老师曾多次到我校指导工作,亲自上示范课、做报告,指导各个年级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育思想深深印在每位语文老师的头脑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提出来,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去开发与实践。在教学《珍珠鸟》一课中,于永正老师从"反写"的角度,让学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表述主人对自己周到的关照;窦桂梅老师从阅读体会由"信任"到"信赖"的角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二者虽教学方法迥异,但实际上都自觉地指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