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眼是一首诗的精髓,更是诗的灵魂所在。引导学生牢牢扣住诗眼"三重奏",就能层层深入诗之精髓,步步逼近诗之灵魂,感悟诗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池上》这首诗时,执教者在"偷"字上下功夫,采用词、意、话"三重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弹奏出深刻理解诗境、诗情的最强音。【教学片段】师:看看文中的图,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生:这是个调皮的孩子,从他光着小脚丫,摘了许多白莲蓬看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正>"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  相似文献   

3.
<正>读书是把人带向远方的过程。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读书当然可以为了眼前和当下,但不能仅为了眼前和当下,而没有"诗和远方"。张越也说:"要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读书与后者有关。"读书为何或者说怎样把人"带向远方"或"放飞灵魂"呢?第一,读书是求"道"铸魂的过程。道是什么?"道"一个"首",加一个"走之",是  相似文献   

4.
浅谈"诗眼"     
写诗有"诗眼",填词有"词眼".诗眼、词眼是指一句或一首诗词中最精炼传神、使全首诗词更生动形象、更富有生气的一个或几个字.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说,"片言而明百义,坐地而驭万里",说明了锤炼诗眼的重要.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巧妙地串连起来,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淡"、"滴"二字就是诗中之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清新诗苑"这个词很惹人喜爱。因为它代表了诗情、诗意,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总是忙忙碌碌,这诗情、诗意委实是太可宝贵了。我们来读一读本期"清新诗苑"栏目的四首小诗,真有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之感。先看一年级小朋友潘佳莉的诗作《春雨》,小作者用清新如画的诗句展现了春雨润物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周怀凤 《语文天地》2012,(19):13-14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可以透视这个人的灵魂。我们也知道"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眼"即是诗词、文章的关键处之所在,理解了"眼",就理解了诗词或文章。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  相似文献   

7.
诗以"歉疚性"的顿悟,吟咏出了"叔叔"敬佩性的感喟:清纯的坚强,美丽的乐观……让成人世界的"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感奋、感动、感悟.这首诗,诗语清新,诗情真纯,诗意隽永,如清泉之水,甘冽新甜,似清茶之香,绵厚纯净.……  相似文献   

8.
如何引领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诗词幽远意境,探寻诗人壮志幽情,让师生心随意动,情随境扬呢?一、扣诗眼,触摸诗情抓诗眼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细品诗句,就能铺设一道通往诗境的路。案例一:《枫桥夜泊》教学:师:读着读着,哪些字眼触动你的心扉?生:愁。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请再读这首诗。生:思乡之愁。诗人孤身在外,半夜,他看着满天寒霜,听着乌啼,多么想念家乡和亲人啊!生:我认为是孤独之愁。霜满天的寒夜,游子躺在  相似文献   

9.
教学构想:《七律·长征》,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恢宏,豪情旷世,围绕"不怕",将客观的、沉重的"远征难"与主观的、豪迈的"只等闲"相对比,尽显毛泽东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首诗是对学生进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绝佳教材。本课教学,力图紧扣"诗眼",提领而顿,先读"瘦",粗知"远征难"与"只等闲",大体把握诗意;再读"丰",引导学生诵  相似文献   

10.
黄婕 《文教资料》2021,(4):16-17,28
诗眼是古典诗论中诗词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概念。古诗教学可以把"诗眼"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诗眼连缀全篇的内容和情感,探究诗歌的主旨意蕴。《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作,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外还"诗中有禅",利用诗眼对其进行解读可以析意象得山色之"空",感诗眼凝诗境之"空",品诗眼悟心境之"空",在欣赏独特山色中感悟诗人充满禅性的空灵诗境。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诗的情感性及其教学中的解读现状诗歌最本质的属性是抒情性。古今诗人和评论家都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认为情感是比诗的音节这一"外在的质素"更为重要的"质素",是一首诗歌的"灵魂";咱1暂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也曾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潜意识,在诗  相似文献   

12.
<正>早在1994年,诗人沉河在一首题为《致——》的诗中感叹:"不要相信任何新鲜的东西/多少个时代都是这样/所谓灵魂只是灵魂的回忆而已/……谁在哀惋,是谁在哀惋/时代之性质已经转变"。我们不清楚这首诗所"致"的对象是谁,是一个逝去的时代,是那个哀惋者,还是另一位智者?"——"像是一种声音的延宕,又像是抛向虚空中的问题的戛然而止。诗人在吁请对话,旋即又转入自言自语。我们清楚的是,每一个这样的时代里,生命在沉沦,灵魂  相似文献   

13.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经典之作,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此诗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天真、顽皮、可爱的孩子,一个勤劳、圣洁、虔诚的母亲。通过母子游戏,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带有宗教色彩的神圣母爱,以及孩子纯真的感恩之心。如何凸现这首诗的情感教育,笔者试从全诗的首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作三层解读。  相似文献   

14.
感受诗情:拥抱神气涌荡的心海 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还有一位古人说:“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鲁迅说:“诗歌本来是抒发自己热情的。”普希金说,诗人的任务是用“火样的激情把人们心灵照亮。”这些中外名家的见解,都生动地说明了感情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说诗意是诗的灵魂,那么,诗情就是诗的血肉。没有血肉,灵魂何以寄托依附?没有诗情,诗意何以得到生动丰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夏文成的诗集"秋风不会将大地搬空",收录了作者在文学期刊发表过的诗近二百首。作者以富有诗情的语言,以个性化的意象组合,表达了颇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以独特的笔触展现了诗之魅力,使其作品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陌生化,精练美,这也使此诗集的语言更具张力,艺术感染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教师》2009,(16)
古人写诗词,特别注重炼字锤词,力求出现一字传神的精妙境界,诗眼便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之处.这传神之笔的得来,有时是诗人在不经意中妙手偶得;但很多情况下是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中苦吟所得,从贾岛的"推敲"到王安石的吟"绿",如此字词皆饱含着诗人的良苦用心,是诗人殚精竭虑、反复斟酌而写成的.诗眼往往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  相似文献   

17.
<正>思想、观念之于教育,就是灵魂,没有思想观念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走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开出"思想之花"。一、抓住现在:从"听话教育"转向"解放教育"在我们许多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评价孩子和学生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有很多家长、老师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诗眼",指的是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诗眼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便可理清诗歌的情感脉络,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诗眼一词最早现于苏轼的诗句:"天功争向背,诗眼巧增损。"(《僧清顺新作垂云亭》)。诗眼是一首诗的关键,因此古人十分讲究炼字,如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讲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苦岭》诗云:"吟安  相似文献   

19.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24):28-29
主持人龙吟:在一些经典的诗词中,往往能通过一字一词总览全貌,这便是"诗眼"。诗眼,是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抓住了它,就容易深入理解诗词的主旨。有时候,"诗眼"是作者偶然得之。有时候,"诗眼"是作者事先确立,这便是所谓的"一字立骨"。诗法指津"一字立骨",也称"一字经纬",是古典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所谓"一字立骨",具体说来,即以某个核心字词(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愁"字)或关键短语(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伤离别")作为诗词作品立意的根本,使之成为整篇诗词布局谋篇的枢纽,该篇诗词的整体内容均受这一字的制约与驾驭,主旨的表达就显得更为鲜明而集中。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主要采用直接借助注释插图,发挥想象的方法来解读文本,学生对于诗中表达的情感往往浮于表面.本文以部编版五下第四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的教学方法为例,谈谈古诗文情感体会的三大教学策略,即:互文阅读助理解、抓住诗眼入诗境、知人论时品诗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