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歌谣是一种方言的文学,陕西近代歌谣中保存了不少近代陕西话的语音资料,是研究陕西方言很好的素材。本文以《陕西近代歌谣辑注》为底本,兼及民国时期《歌谣周刊》的部分陕西歌谣,分为"合音与分音"、"声、韵母的音变"两部分展开讨论,揭示近代陕西歌谣所反映的方言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2.
山东方言区是汉语北方方言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语言是各地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它内部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有语音演变的差异,也有词汇、语法的不同."通常人们总是把方言中那些与民族共同语及其他方言不同的词语看作是方言词汇,我们在提及方言词汇特点时,也总是举出与众不同的词语来说的.[1]按照钱曾怡先生对山东方言区的划分,东潍区地处胶莱河西南方向,主要包括潍坊、青州、莒南、蒙阴、昌乐等25个县市.笔者在此仅想对潍坊地区方言略作补充,有些词语是潍坊方言中广泛使用而词典中没有的,有些是词典已收录但稍有出入的词语.  相似文献   

3.
黄石民间歌谣中的词语修辞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衬词的运用,起到了美化声音、加强语气、增加形象、强化感情、扩充结构的修辞效果;大量使用的方言词语,是黄石民间歌谣乡土美形成的重要修辞要素;博采口语词,使歌谣畅达、平易、生动,呈现出朴实之美。  相似文献   

4.
白河方言的内部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河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东南部,素有"秦头楚尾"之称。白河境内的方言状况非常复杂,内部差异大,方言归属也说法不一。根据白河的地理状况和移民历史,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复杂的方言状况是由明清两代来源不同的移民移居到此地后方言接触、融合进程的方式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元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笔记等文学作品中存在着陕西方言词语,如:"噶"、"煎"、"庹"等,研究整理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而且也有利于考求北方方言词语(包括陕西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异形式,其中词汇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方言词语可作为共时方言词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陇西方言词语汇释》中筛选出了162条词语,称其为"区别于兰州方言的陇西方言特征词",审视陇西方言与兰州方言的共性和个性,得出"表示名物的词语变化最为明显,最能体现方言间的共时词汇差异""兰州方言和陇西方言在语法层面来说,基本没有区别性,是一致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介绍了陕西澄城县方言的内部差异,较为详细地描写了澄城方言的声韵调、主要语音特点及其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初步展现了澄城方言语音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8.
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声调的差异,会影响到形态语义的表达。研究声调语言的连读变调,首先要了解其单字调或者本调。汉语方言众多,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即便是同一种方言,也会因不同的言语社区而出现鲜明差别。本文试图对陕西方言不同区域的单字调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揭示陕西方言单字调的区域性差异,最终为揭示陕西方言的连读变调规律以及其形态句法结构和韵律结构之间的交互关系做一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处于陕西安康西南部紫阳方言的内部分区、语音词汇特点及其内部差异,并通过详实的历史和地理资料讨论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温美姬 《现代语文》2013,(3):43-46,161
客赣方言关系密切,两大方言有差异性也有共性。本文对客赣方言人体类词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据此分析了这两大方言人体类词语的异同,同时分析出各自内部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古楚语和古吴越语在先秦时代是和中原“通语”差异最大的两种方言。而闽语和吴越语的关系尤为密切。莆仙方言为闽语支流之一,其口语中至今尚保留着一批与文献记载相吻合的古吴楚方言词语,它们可作为闽语和古吴楚语有深刻渊源关系的佐证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客赣方言关系密切,两大方言有差异性也有共性。对客赣方言量词进行比较研究,并据此分析这两大方言量词使用上的异同和特点。通过165个词条比较,我们发现: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与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语在量词词类中是相同词的数量略多于不同词的数量;赣语和普通话相同的量词明显多于客家方言和普通话相同的数量;两大方言有几个共有的特色量词,各自也有一批体现各自特色的创新性量词,二者相比,客家方言的地方特色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3.
梅州客家方言词汇内部异同概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州六县一市一区客家方言词汇大同小异,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语非常多。就分区来说,梅县、平远、蕉岭属于一片,而兴宁、五华、大埔、丰顺属于另外一片,所以有些词它们有不同说法。大埔、丰顺在历史上曾经同属潮州府而不属嘉应州,因而有的词语两地相同而与梅县、蕉岭、平远、兴宁、五华不同。特别是丰顺,由于地处闽客方言交界地,其方言词有的与潮州话相同而与客家话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以梅县话为例,客家方言古语词的特点主要有:在词形上以单音词居多;在词义上以保留古义多,发展新义少;在历史层次上以隋唐以前的古语词为多,其次是宋代的古语词,再次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古语词;在和周边方言的关系上表现为与闽语共有的古语词最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典型的个案分析,对方言同素逆序词进行历时考察,归纳出同素逆序词在方言中淘汰保留的13种模式.运用"优选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制约关中方言中同素逆序词发展使用的忠实性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从不同候选项对制约条件等级序列的违反程度,比较这些生成的输出形式的合格程度,得出优选项并说明其在方言中的和谐性,对关中方言中同素逆序词的发展加以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6.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一种语言会有多种方言或地方话。喀什话作为维吾尔语中心方言的一个分支,在方言词和语音、词汇、词法结构方面跟其它方言包括自己所属于的中心方言也有一定的差距。论文对维吾尔语喀什话和维吾尔语标准语进行详细地对比,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历史发展和绩溪方言历史演变的产物.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事象在方言中的反映,是绩溪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绩溪方言区别于其它方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闽语的“卜”和“挃”都是“要”的意思,是口语中的常用词,也是未见于外方言的闽语特征词。但是在各地闽语中,“卜”和“挃”不论是用字还是读音、意义或用法都有许多差异。通过对闽语的“卜”和“挃”的分析,研究认为,方言词汇的研究应着力于常用词,尤其是口语常用词。但是,常用词的比较研究,不能只取某一个词义作孤立比较,而必须从整个义位的系列并联系义素的组合,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才能认识单个常用词的完整含义和功能。而且,常用方言词的比较。应对内比较同区方言之间的异同,对外比较方言与古今通语的异同,如此才能准确提取归纳方言的特征词及其历史层次中的语言事实与演变规律。最后,对方言常用特征词的词源考证很重要,但必须经过音韵论证、字义分析和古籍用例引证等环节,这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9.
邵阳(南路)话中不但存在着壮语底层,也存在苗瑶语底层。邵阳话中蛮越语底层的主要表现是“汉蛮合璧词”,很难用汉语方言与民语之间的词汇借用来解释。现在的邵阳南路已经没有苗族或瑶族村寨,上述现象一般应是民族融合的结果。由此推论:1.邵阳话由一种古代汉语方言和某种蛮越语融合而成,而且这种蛮越语是后来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祖语。2.史料证明:公元11世纪末期,以章悖“开梅山”的活动为标志,古梅山地区(今资江流域)进入了汉蛮融合的历史时期。邵阳话大概于此时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20.
对贺州市沙田镇芳林长乐声、狮中河婆声、秉塘本地话进行调查统计。以它们在202个词语中的异同现象作比较分析,结果证明:文化认同和语言的稳固性决定了词语传承的一致性;在强势方言包围下的弱势方言,吸收强势方言词语要多于输出的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