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谢冰 《出版参考》2017,(11):12-14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新闻出版业开展知识服务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建立知识服务标准体系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新闻出版业知识服务工作的内涵、流程及主要内容.最后,阐述了新闻出版业知识服务标准体系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指出近代以来出版业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德国的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播,为国家培养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些人力资源是德国兴起最重要的因素.近代以来德国屡遭战祸,出版业在国家危亡之际以及重生之时,为民众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在新媒介技术的冲击下,当代德国出版业呈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版业不同的形态特征.德国出版业的发展及历史贡献是"出版强国"这个概念最生动的诠释,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出版业是创意产业中的一个主干分支,若使图书和创意开发有机结合,那么,必将产生 "1+1>2"的效果.出版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务必要将创意开发与出版业的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用"出版+创意"的方式来拓展出版物的载体、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出版业引入创意的必要性及作用,其次分析了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相似性,最后深入探讨了"出版+创意"时代出版业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4.
近年,出版社开始采用网络直播进行图书营销,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然而,出版业的网络直播尚处起步阶段,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直播推动出版业发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出版业网络直播案例,总结出版业网络直播的类型及兴起的根源,并基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进一步解析出版业网络直播营销的“场域”作用,最后构建出出版业网络直播的“场域”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5.
出版业的跨媒介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丽 《出版科学》2007,15(6):36-37,46
近年来,出版业在跨媒介合作上取得了较大进展,表现为一批大型出版集团和传媒集团的组建.本文以出版业的自身特点、发展内在要求及外在动力为着眼点,从可能性和必要性出发,论述出版业跨媒介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版业改革已进入制度攻坚的新阶段,产权改革是必须通过的关口,出版业进行产权改革具有三大功能.出版业的产权改革,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采用过的"黄金股"制度.出版业制度创新及资本运作可从产权多元化、产权流动化等方面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夏海清 《编辑之友》2012,(3):87-88,93
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出版应运而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本文探讨了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及遇到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改革方向提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全球范围内STM(Scientific,Technical and Medical)出版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了STM出版业区域性、客户类型及媒介类型的现实情况,在得出世界范围内STM出版业特点的同时也给出了中国STM出版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出版业改革的微观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出版业的改革从空间方面来看,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出版业的宏观改革是指出版行业的全方位改革.它包括出版产业与其它产业的比例关系,包括出版业内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比例关系,包括出版业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递进与转换关系,包括出版业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包括产业布局方面的不均衡发展战略问题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期刊发了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王建辉同志的文章及中央财经大学专家龙阳同志的文章.还有此前不久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刊登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聂震宁同志的文章,都是谈出版业资本运作的.这些文章没有那些空泛的议论,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关于出版业资本运作方面的问题,文风比较朴实,内容相当具体.由此,我们可以把出版业资本运作的要领归纳成相对固定的几条原理,以求有所遵循.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出版行业的发展,文字载体的变化显著.传统出版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本文梳理了当前电子出版业的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日渐强势的电子出版业和传统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莉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39-140
陆费逵创立的中华书局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华书局之所以能屹立百年正在于陆费逵对于出版业文化的担当认识、实践及后继者对这种文化担当的继承.对其出版业文化担当的主旨、主体等问题的追寻无疑会给当今出版业以启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出版产业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出版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具有一定的特点.在产业环境变革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以便政府及相关企业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本文就出版企业边界、出版业产业周期及出版产业的市场结构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图书出版业现存问题入手,介绍了IP理论的内涵、理论思路及应用规律,探讨了如何应用1P理论解决出版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读者和出版社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速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加速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障碍,提出了实现出版业信息化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出版业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出版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出版业想要在市场中获胜,关键在于对人才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人才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有利于出版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能力导向来构建出版业人才激励机制,从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和个人成长发展方面来构建出版业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阻碍出版业转制的四大落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出版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重要标志,就是各地出版集团的相继建立,出版单位正在由传统的事业单位向现代的企业转制.这说明,讲了多年的出版业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原则的、体现出版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制,如今,真正到了必须实施的时候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是出版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没有出版业的现代转制,便不可能实现由传统型出版业向现代型出版业的转变,也就不可能有出版业新的大繁荣、大发展,其结果,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制约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所以,出版业的现代转制,也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为研究个案,借助文献统计的方式,对2007年至2016年10年间转载的1769篇文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的出版业研究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出版业研究机构多样化,但依旧以高校为主体;高校中的教授、副教授成为出版业研究中的主力军;CSSCI来源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是《出版业》的主要转载来源期刊;转载作者学科背景多样,但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转载论文所受资助的基金分布多样,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基金为主要分布核心.本文旨在通过多维度的分析与阐述,探寻我国近10年来出版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学科实力,并对今后出版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可能性观点.  相似文献   

19.
新闻出版业,是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领域,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与互联网安全的主要阵地.“十三五”时期出版业要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加速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新闻出版业的文化服务与信息内容服务能力,发挥文化消费、信息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同时,发挥科技的融合作用,借助互联网,不断推进新闻出版业与其他内容产业及外部产业之间的融合,构建立体多元的文化服务与信息内容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0.
满福玺 《出版广角》2018,(11):30-32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出版业总体呈现繁荣发展之势,出版物的品种、数量逐年增加,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也存在偏好数量、规模、速度,忽视出版物质量的问题.按照当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版业需转变发展方式,注重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文章围绕出版物质量问题剖析原因,探究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