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饥饿曾是一个游荡在全世界的恐怖幽灵。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虽有几千年历史,然而饥饿这个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对人类的贡献.其功甚伟,怎么高评都不算过份。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批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杂交水稻专家掀起了撼动世界的“绿色革命”,是他们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而不断艰苦卓绝的努力着!陈立云教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艰难历程 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这种天然的水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不仅没有见过,就是连中外资料上也没有看到报道。它的外部形态是怎样的?要到哪里去找呢?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那茫茫绿海的水稻王国,开始了一场考验知识、信念、意志和耐力的特殊战斗! 1964年6月20日,骄阳似火,早稻正在扬花吐穗,袁隆平踏入安江农校农场的稻田里,一行行地寻找着,不停地用放大镜在扬花的稻穗上观察。所见稻穗都是正常的。而他要找的又偏偏是那种雄性不育的不正常的稻穗啊!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承包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30年前。1970年的一天,袁隆平的助手在海南岛一片沼泽地的小池塘边发现了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袁隆平利用它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  相似文献   

4.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并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相似文献   

5.
袁隆平院士简介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技奖;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等十一项国际奖和何梁何利基金奖。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及湖南农大教授,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袁隆平于1964年在安江农校任…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苑》2007,(17):1-1
我曾经欣赏过一位画家依据袁隆平梦想而创作的油画——《禾下乘凉梦》。在这幅油画中,袁隆平一手握着一束稻谷,一手托着头,很惬意地躺在水稻丛中,恍若徜徉在美轮美奂的境界。袁隆平说:"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几个助手就坐在象瀑布一样的稻穗下面乘凉。"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奖7月30日揭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授予政府服务奖,这是袁院士继1985年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之后,获得的第九项国际性荣誉。记者在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见到了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希望杂交水稻加快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此次获奖的理由是“在杂交水稻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及为亚洲带来粮食安全”。一项最新统计显示,1976年至今,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38亿亩,累计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目前,由他主持研究的超级杂…  相似文献   

8.
正在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里,"超高产杂交稻植株长得比高粱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米那么大。我走过去,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近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海水稻研发中心落户青岛。中心计划在3年时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200公斤的目标。这个看似不高的目标如果能够实现,或能增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可以多养活上亿人。  相似文献   

9.
袁隆平传奇     
很多人知道杂交水稻,却有不少人不知道袁隆平,不知道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更不知道袁隆平的传奇经历与业绩。袁隆平在中国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的先河,引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现在全国有一半以上的水稻面积是种植的杂交稻。杂交稻的研究成功与推广应用,为解决我国农民的温饱问题、为促进中国粮食登上新台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本刊从本期起,连载“杂交水稻之父”、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功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传奇事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一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风暴震撼世界:中国培育出杂交水稻。这场“绿色革命”的领军人物是享誉中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而与他并肩作战,最早育成“野败”籼型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人,则是颜龙安。  相似文献   

11.
高燕 《科技广场》2002,(5):13-14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祖籍江西德安。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6岁时,在武汉郊区的一家园艺场,看到繁茂的花果挂满枝头,植物王国就成了令他心驰神往的地…  相似文献   

12.
在掌声和镁光闪烁之中,一位“种”了一辈子水稻的“农民”科学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了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3.
希望的田野     
贵州遵义的一片杂交水稻稻田.5月22日,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不幸因病去世,享年91岁.他留给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遗产必将被时代铭记,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也必将实现.  相似文献   

14.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98年6月24日,湖南省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宣布:通过对11万组数据资料进行严格审查论证,评定“袁隆平”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为1008.9亿元。提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确实,作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杂交水稻之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12,(2):7-7
1月31日,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在吉隆坡城中城国际会展中,心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颁发“马哈蒂尔科学奖”,以表彰他为热带农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马哈蒂尔科学奖基金会首次将该奖项颁发给中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09,(10):25-26
袁隆平用一粒小种子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带着这股改变世界的大力量,怀着为人类造福的伟大信念,他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艰苦跋涉,义无反顾地前行.  相似文献   

18.
日前,有媒体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正在将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上面来,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产量:他还认为转基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论。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9.
《金秋科苑》2012,(21):86-89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于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  相似文献   

20.
简岩 《百科知识》2011,(11):1-1
三农专家李昌平以袁隆平的一位普通粉丝的身份致信袁隆平说:“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