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英语课堂辩论赛中,"三十六计"可以指引学生有策略地进行"智商"上的准备---"辨词"及"辨术"。但是,它还可以用来指点学生巧妙地准备"情商"----"心理"。此外,还可以点拨教师灵活地开展"辩论式教学",让他们能懂教、乐教。本文重点探讨"三十六计"在学生准备辩论"心理"及教师准备课堂辩论赛的"教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敏 《福建教育》2000,(2):37-37
一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教“辩”和“辨”时,告诉学生,二者都是形声字,声旁都是“辩”,不同的是“辩论”的“辩”中间是“讠”,“分辨”的“辨”中间是“辨”。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A5):129-130
自主学习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采用辩论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辩论赛的当堂评价表可以分析学生自身发展中的优缺点,给学生提高一个展示自我和剖析自我的舞台,同时,教师要总结辩论赛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化思维品质、学会表达自我、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的辩论赛●张义兵教育理论课是师范院校最乏味的课之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们也就习惯于昏昏欲睡地教、昏昏欲睡地学了。一天晚上,打开电视正好看到转播辩论赛,我马上被精彩的辩词所吸引。听着听着,突然眼前一亮,辩论的方法要是“移植”到我们沉闷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春天召开的河南省德育工作现场会上,我们辅导的学生向来自全省的代表展示了一场“三理”(伦理、心理、生理)教育专题辩论赛——“家长的话该不该无条件听从”。小辩手们个个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辩论,孩子们不仅明白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悉心呵护,还学到了很多知识。一、学会了查找资料的方法参加辩论赛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就引导孩子们讨论并献计献策:辩论需要做什么准备?需要查找什么资料?怎样才能查找到翔实的资料?查找资料的方法和…  相似文献   

6.
“辨点”作为“三点三路”教学法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有如一部好乐章的序曲,在“三点三路”教学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路”无疑是“上路”、“识路”、“拓路”的必由之“路”,而“辨点”则是“探路”的最佳办法。然而,笔者在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开课时只搞了一个激学游戏就算完成了辩点探路的任务。这种以激学代替辨点,学生无点可辨、无路可探的现象说明这些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辨点”的含义,没有掌握指导学生辨点的方法。所谓“辨点”,就小学数学而言就是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或观察、解答老师设置的题目(辨点题),初步分辨…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上了一堂公开课———《落地的红枣不能吃》。这篇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教学难点就是要让学生在了解课文背景的基础上,理解落地的红枣为什么不能吃。在写教案的时候,我想:内容如此浅显的课文,如果按常规思路让学生一段段地去理解,实在没有必要。于是,我想到了组织一次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落地的红枣能不能吃?我把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先让学生为辩论赛做准备,反复地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准备好能证明自己一方观点或能反驳对方观点的话。这个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后进生”向上心理辨四平市教育学院胡长云对任何一名学生,包括“好学生”,教师都必须牢固地确立一个总体观念,从本质上用全面地、发展地观点去分析、认识他们。所谓总体观念,就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优点、成绩是主要方面,缺点、错误只是次要方面。本质是发展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辩斗感。2.读懂故事内容,习得辩论技巧,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3.体会两小儿善观察、勤思考、辩论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教学流程】一、观看视频,初感辩论课前谈话:大家看过辩论赛吗?有什么感受?出示辩论赛视频“以成败论英雄”片段。聊聊辩论给你的感觉。【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辩论,感受唇枪舌剑的辩斗感及有理有据的言语表达。此外,视频还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君子之辩强调以公心辨(辩),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先秦典籍中的许多寓言,如盗跖为君子所唾弃、孔子诛少正卯等即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这一立场:辩论不能是无原则地狡辩,而必须坚持道德至上的原则。古人的这一辩论原则对于我们当今盛行的辩论赛有诸多启示,无论是辩论赛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为真理而辩,为追求人格的高尚和社会的进步而辩。  相似文献   

11.
课堂小辩论是能很好体现学生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小辩论的辩论准备、课堂辩论、教师点拨和总结的各个环节中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2.
辩词撷英     
历时半年之久的湖南省首届中粮可乐杯大学生辩论赛,终于落下帷幕。在强手如林的辩论大军中,零陵学院辩论队过关斩将、力克群雄,以不败战绩夺得湖南省一般本科院校组第一名,充分体现了零陵学院队的实力,展现了西山学子的风采。为感谢关心和支持这次辩论赛的领导和同仁,本刊特编发部分辨词,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3.
熊成哲 《师道》2003,(1):33-34
这是一个学生辩论赛的辩题,像很多我们熟知的辩论赛一样,这样的形式也许并没有太多新鲜的东西。可这一次,是几个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跟高二年级学生的辩论,并且,论题是学生们自己挑的,初三的学生拿到了“我平庸,我快乐”这个用他们的话来说“最广泛地代表了学生想法”的正方观点。整个辩论赛中,高二年级的“学长们”显得咄咄逼人,可初三的师弟们却沉着澹定。比赛是紧张而激烈的,双方的表现都很出色辩论结束以后,我听到了在场的老师啧啧的赞叹声和一致的会心笑意,其中一个老师说,“这些学生,真了不起,真让我吃惊”。  相似文献   

14.
他曾经是南京大学校广播站的站长,喜欢舞台艺术还演出过话剧。他也曾担任过校辩论队的指导老师,当年南京大学辩论队叱咤国际大专辩论赛,少不了他的功  相似文献   

15.
台下十年功     
佚名 《高中生》2009,(15):55-55
说来奇怪,我一直都对辩论赛有抵触心理。但是从初中到大学,我却经常要代表班级或系里参加比赛。每次参加辩论赛,我都要准备很久。但辩论不是单向的演说,而是需要很多临场的应变,  相似文献   

16.
辩论赛也叫赛场论辩。本文从攻防·谋略·应变三方面浅谈了论辩的技巧。以期达到通过论辩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继“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之后,全国高校纷纷举行各种各样的辩论赛,且每年都有几十名辩手参加全国性的辩论赛。辩手们在辩坛上儒雅的风度、机智的应变能力、娴熟纯正的语言表达技巧,深深吸引了各个高校的莘莘学子,以及社会上的各界人士,从而掀起了一场“辩论热”。随着辩论热的不断升温,一些有识之土开始关注各种各样的辩论赛,并潜心研究思考,撰文探讨论辩之道,取得了很大成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尝试着把辩论赛引人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效果很好,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下面我就从论辩的技巧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君子在辩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以公心辨(辩)",以秉持道德和追求真理为价值取向。先秦典籍中的许多寓言,如盗跖为君子所唾弃、孔子诛少正卯等即鲜明地反映了该立场。古代君子辩论的这一价值取向对于当今盛行的辩论和辩论赛有诸多启示,无论是辩论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为追求真理而辩,为完善人格和推动社会发展而辩。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深入人心,语课改在大张旗鼓地找回失落的人精神:《雷雨》整堂课在辩论周朴园、侍萍是否真爱,《失街亭》辩论失街亭“谁之过”,《致橡树》比赛积累爱情诗,《林黛玉进贾府》表演宝黛初次见面的神情……课堂轰轰烈烈,学生情绪激昂,甚至听课都眉飞色舞,以为人精神终于回归了。可是走出课堂却见一位教师满脸困惑:“语课就这么上啊?难怪学生不知道语到底该学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人陆游主张学诗要重“诗外功”。其实,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使自己的课达到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其关键也不单在一堂课上的40分钟,还需教师的“课外功”,即这位教师学识功底的厚薄,对教材、教法的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程度。如前苏联有位历史教师,很成功地完成了一堂公开课,有人问他:“准备这堂课,你花了多少时间?”这位教师回答说:“准备了一辈子。”实际上他准备这堂课仅用了十几分钟,那为什么说“准备了一辈子”呢?…  相似文献   

20.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先学进去,后讲出来,同一组内学生教学生,还有小组间学生的交流。课前学生认真准备辩论稿,提高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总结能力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