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80后"曾备受文化研究、社会研究、文学研究者的关注,随着"80后"教师占教师队伍比例的增加,对其专业发展的关注日益加强。通过选择青岛市市南、市北、四方、李沧4个区和市教育局部分直属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调查方式,对青岛市"80后"教师的状况做一次尝试性的描述,并就如何促进"80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曹兆军  张磊 《考试周刊》2014,(94):19-19
"80后"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让"80后"教师静下心来实现自我专业成长,本文提出以下策略:科学规范岗位职责,逐步完善评价体系;切实减轻工作负担,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教师自我超越。实践证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曾毅  吴萍 《湖北教育》2009,(7):34-35
近年来,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以"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以师为本,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创新师德活动载体,构建教师评价体系,整体提升了全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全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认同是新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教师专业认同包括"认知认同"与"情感认同"两个层面,其中的"情感认同"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情感认同是有规律可循的.对教师情感认同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清醒地理解教师成长的复杂性,也有助于更好地改进教师教育,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80后"教师的加入,使得中职学校教师队伍逐步年轻化,面对这一形势,研究和探索年轻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势在必行,关注年轻教师成才,帮助他们提升能力,是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80后"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以分层培养为重点,帮助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教师的教育类专业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并运用访谈法访谈五位教师。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虽然教师的教育类专业阅读状况较好,但大多数教师属于功利性阅读,只阅读直接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类专业期刊,而其它三类教育专业书刊的阅读情况较差。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类专业阅读的专业发展价值,需要引导教师转变单纯的功利性专业阅读取向,多做涵养性的专业阅读;为更多的教师提供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有效的专业阅读;营造专业阅读的氛围,为教师专业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2013年10月全区开展的"高中历史教师80学时集中培训"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农村高中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的调查访谈,本文就调查中发现的农村高中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的现行状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师专业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已历经30多年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调查发现,农村偏远山区存在着大量的"微型学校",其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教师专业理念不到位、专业知识陈旧老套、专业技能单一等问题。为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乡村微型学校的倾斜力度、学校应当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自身要加强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等,从而切实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来发展农村教育,推动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江省10个地区105名小学科学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表明,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师大部分属于"转行"或"兼职",缺少理科专业背景;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科学课的探究意识有待加强;教研组在教师发展中的功能弱化,教师亟需专业发展的有效支持。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中开设科学教育专业,提倡参与式的小学科学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构建专业网络支持系统,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素养和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生态学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而内部生态环境的现状也令人堪忧。面对这种情况,改善教育生态环境迫在眉睫。适宜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质条件、良好的教育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外部保障,而"教、学、研"同期互动系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只有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生态环境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需要教师专业更大的发展。但是,当前研究最多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策略,忽略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本人以我校高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更实际地实施相应的模式和策略。望广大同仁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教师专业素养已然成为影响学校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专业引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方式多种多样,选择、挖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专业引领途径意义深远。经过实践验证,笔者认为"深度卷入跟踪式专业引领"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会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淑青  王海 《教书育人》2011,(22):24-25
由于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所拥有的重要地位和在学生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管理团队尤其关注其专业成长状况,不断地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添砖加瓦"。那  相似文献   

14.
教育生态学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视阈。目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仍有诸多不合理之处,而内部生态环境的现状也令人担忧。面对这些问题,要想改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就必须把改进教育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良好的教育环境将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提供外部保障,而"教、学、研"互助系统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内部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明确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研究。"国考"制度为积极探索现代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同时也为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现实问题。从"国考"制度的现实性角度展开分析,通过对"国考"创新性、适应性、片面性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出语文教师发展现状。结合语文教师的核心地位,通过改进"国考"制度,在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现实改革过程中积极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切实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语境下,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区别在"专业"二字上,教师素养总是牵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并且总是以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为中心,它经过不断探索在提升的过程中回旋地前进。然而我们关于人的基础性素养的东西强调得少之又少,人们的文化底蕴没有厚重感,反倒是一味地追求和国际接轨的"专业产物"。这就需要明晰关于教师的诸概念;需要探究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的关系;需要从教师发展的"生境"、教师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职业人"到"人"的过渡和教师发展制度等方面来审思与确证:教师发展迫切于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应以课程为立足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拓展教师培训方式,发展教师课程领导力,让教师在教学和研究的反思中成长,更好地培养学生、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8.
成平 《教书育人》2012,(28):34-35
要推动当前新课改持续发展,其根本保证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自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为"具体表现为:自觉反思现存的教学状态,自主规划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并努力实践。教师要努力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改革,走专业发展的自为之路,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一、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学习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教育逐渐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无疑要靠教师不断"充电"来实现。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应该怎样更好地发展?如此等等的话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既为一线老师所关心,亦为将"发展中学历史教师的胜任力"视作办刊宗旨之一的本刊所关注。当然,我们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应仅止于知识的更新与丰富,而是还应包括对教师的信念、动机和使命的理解,因为单凭知识状况的改变是很难克服所谓"专业主义危机"的,何况教师胜任力本身就不是任何单一能力的指称。选登这组笔谈文字(出白教育部2007年秋季高中历史新课程研修报《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第12期),旨在引起广大同仁对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我们也期望更多的同仁能够用好《中史参》这一平台,把自己在读、思、做等方面有助专业成长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都写出来,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生活体验研究"是一种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它试图通过对人类生活体验研究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活动和各种现象."生活体验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现实依据和价值取向,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