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在汉语中尤其多见,汉语中谐音数量之众多,应用之广泛,是我们重视这一现象的原因.谐音经过与汉文化的长期融合,逐渐产生了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与文化现象.谐音现象对于母语并非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很难掌握,所以本文以分析汉语谐音现象特点及应用为出发点,揭示谐音现象的重要性.笔者希望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研究汉语中的谐音现象,通过谐音现象更好地帮助留学生理解汉语的词汇、语音,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喜文化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书画中体现着人们对吉祥喜悦的追求。"谐音字画"是中国传统书画中的一种视觉艺术,中国人借助谐音这一修辞方法,巧妙地通过图像表达文字含义。本文从谐音字画的角度对中国传统书画中的喜文化作品进行解读,从而阐述作品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领略"谐音字画"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谐音是汉语里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研究汉语谐音现象,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更有助于他们理解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以及谐音现象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在揭示一些常见谐音现象成因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析谐音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使留学生在深入中国社会生活时,多一些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意识,少一些文化碰撞带来的误区和误会。  相似文献   

4.
春节文化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平台,在春节文化的教学和传播方面担负重任。文章以汉语国际教育为出发点,以春节文化内涵为视角,探究春节文化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之间的逻辑联系,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前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我们要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博雅君子,更要培养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李剑恩 《文教资料》2011,(33):39-40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顺应了“汉语热”的兴起,有助于加快汉语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语言教学是核心,但不可忽略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语言教学中要重视中华文化传播,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课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对外文化教学是文化传播快捷渠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一带一路"推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汉语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也成为世界文化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汉语国际教育对于汉语的研究传承和汉语传播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不难看出,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和发展对我国汉语文化的传承、传播、发展都非常重要,那么了解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和就业的情况,直接关乎在相关方面的举措和实施办法的改进,对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际中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最大的不同,应该是超脱“汉语教学”的局限,从汉学教学走向中国文学与文化教学,这其实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走向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教学的国际中文教育,能给中华文化“走出去”带来新机遇,能使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走向世界,能促进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甚至能有激发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建构,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9.
周梅 《楚雄师专学报》2013,(8):34-37,41
汉语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汉民族的民风民俗和文学作品中。笔者试从汉语语音和汉语语义文化特质两个方面探讨汉语谐音的内部形式基础和转化机制。汉语谐音从形式上看是依据语音来延展的,亦即汉语语音是汉语谐音的形式基础;汉语谐音从内容上看是依据汉语语义的民族文化特质来进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转化的。  相似文献   

10.
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汉语语言教学为平台,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本文根据语言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在对适应汉语和中国文化特点的传统语文教学法进行借鉴化用的基础上,论述在语言教学中同时传播中华文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吕俞辉 《中国教师》2010,(23):10-11
<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汉语教育作为一项国策越来越受到了国家的重视。许多国际汉语教师走出国门,走进孔子学院,走进国外的大、中、小学的课堂。他们从中国文化的环境走进了异国文化中,被异域文化所包围。即使在中国从事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小环境。如果没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依然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来教学,势必会引起跨文化交际的失误。如果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不但会影响到他们个人的生活,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而影响到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此文通过对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文化教学和大学生通识课文化教学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文化教学的新思路——从零起点开始就进行系统的语言文化课教学。试图改变在国际汉语教育过程中高级阶段开设语言文化课,文化内容系统性与深度不够,语言内容占的比重较大;在零起点和初级阶段没有开设文化课,学习者的需求却非常强烈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高晨 《现代语文》2014,(5):20-22
文学课一直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修科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以语言、文化交际和文学教学为内容,以培养对外教授汉语言文化的专门型人才为目标。然而,对于以教授汉语为本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学课实在难以直接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因此,在传统文学课教学中学生无法直接体会文学与文化、汉字发展的关系,造成很多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和误解。为突出文学课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提出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教学中,应转变传统教学思路,以文学为载体,突出文化、审美和汉字教学重点,为学生日后的汉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汉语国际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设置。文学语言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语料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应加强对文学史和重点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外文化对比和"跨文化"视野的研究是文学课程教学的方式和原则。专业硕士应加强对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等"核心文化"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教育部颁发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着眼于"汉语国际教育"与传统"对外汉语"的区别,"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国文化类"、"外语技能类"、"国际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传播类"四个系统进行构拟。  相似文献   

16.
赵宁 《现代语文》2009,(9):119-120
利用汉语国际推广的契机进行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汉语国际推广以汉语教学为主要形式,但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汉字教学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中国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谈汉字教学的重要性.首先,简单论述汉语国际推广(或者说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关系;其次,具体讨论汉字教学时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最后,针对如何结合文化因素进行汉字教学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有别于一般师范教育者,要在中华民族重视师德的师范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这类教育者应当具备世界各民族教育文化多元的意识。加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国际视野的培养,有助于汉语二语教学在转型中获得中外对比在教育、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营养补充,改变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学历教育与国际汉语教师赴外培训"双轨并行"的态势。提升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国际视野将有助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引领世界潮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景下,具备国际视野应是未来教师教育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一、历史与概况国际文化学院是华南师范大学下属的二级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6年的"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化中心",2004年1月成立学院。学院主要负责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国际汉语教师及其他国际汉语人才的培养培训、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工作。学院下设汉语教育中心、汉语言文化系、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所、学院办公室、留学生办公室、国际汉语人才培训中心6个部门。2007  相似文献   

19.
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大学文化传承既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内容,也是推动文化育人、弘扬大学精神、推动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在要求。当前,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片面重视汉语知识教学,忽视汉语教学的文化功能;大学精神传承不够,文化实践活动较少;文化教育模式单一,缺乏文化传承体系等问题。为此,应坚守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文化传承教育、文化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如果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学习者则很难掌握汉语知识要点,甚至可能会形成误解。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因素的导入方式,分析文化因素对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的影响,详细阐述文化因素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并结合实践案例探索有效的导入策略,旨在为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融入文化元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对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