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对日本逐步侵华、中国东北和关内的关系、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以及1935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外政策的转变的具体分析,批驳了到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才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重新评价了“华北事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推动及其政策影响下,在国民党内爱国民主人士的配合下,在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建立起来的。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我党多次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发生,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我党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实行对日抗战,红军“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同年十二月,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最广泛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民主党派坚持全国民主的基本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有很多共同点,因而早与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反对蒋介石独裁内战政策,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密切合作。全面内战爆发后,民主党派又和共产党站在一起,拒绝参加伪国大,拒绝承认伪宪法。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国民党对民主党派施加暴力迫害,民主党派放弃中间路线。1949年9月,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共同纲领的制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中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从这时起,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战略方针,由“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改变为“重视共产党,轻视国民党”,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回师华北战场来主要对付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发生后,粤省当局严格控制公共舆论导向。舆论界将蒋介石美化为“民族英雄”,把张学良斥责为“犯上作乱”,并一再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利用教育界个别文化人为其摇旗呐喊。但是,民心不可欺,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始终是全国民意的重心。  相似文献   

6.
合作的力量     
12月12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69年前的今天,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经周恩来等人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斗争,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停战议和,联共抗日。“西安事变”促成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再次合作,从而凝聚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到达西安时间小考张建芳1936年工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西北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和正在西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  相似文献   

8.
救国会在华北事变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始终围绕着停止内战,实现国共两党合作这个中心任务,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并开展一系列规模浩大的群众救亡运动,把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引向高潮,对于推动国内和平团结御侮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救国会对各党各派作了大量工作,如帮助中共进一步完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其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政策的调整;如劝说和敦促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走向团结御侮之路等,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国民党逮捕救国会领袖,制造“七君子”事件,进一步激起了人民的极大义愤,国内外的抗议浪潮汇成了一股逼蒋团结御侮的强大政治压力,也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七君子”事件本身成为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一个重要事件。救国会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新军阀史下限问题,国内史学界主要存有两种意见:一是将下限定在抗日战争前,一是把下限定在1949年,以国民党南京政府被推翻为主要标志.持前一种意见的人认为:随着“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形势发展的严峻,国民党主要军事集团逐渐改变了政治立场和态度,先后宣布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表明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明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民主派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时局转换的关键,它促成了国民党改变政策,停止内战,容纳各党各派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中,以宋庆龄、冯玉祥、李济深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捐弃前嫌,积极要求和平解决。他们联络各方,稳定了局面。同时,国民党民主派还反对主战派武力讨伐西安,支持宋美龄等飞赴西安,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2003年12月第1版)的第一章第五节有几处改动:标题改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最后一节的阅读文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内战大体停止,双方的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先后派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博古等,到西安、南京同国民党领导  相似文献   

12.
皖南事变后,各中间党派为调解国共关系、制止内战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在舆论上同情共产党,指责国民党;在行动上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积极发挥中间党派的作用,并且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加强,使国民党顽固派愈加孤立,也使中间势力开始向左转。  相似文献   

13.
1937年至1945年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结束了国共两党的十年分裂.出现了两党团结抗日的新局面.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实施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然而.“七七”事变前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应该说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日益严重地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致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反蒋抗日倾向发展起来,国民党内部要求抗日的势力也逐渐兴起.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正确路  相似文献   

14.
1936年,在党内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步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书信统战工作。通过书信统战,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改善了国共关系,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书信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表现于必须坚决维护中共中央的权威,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必须坚持推进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法宝之一。它的酝酿、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史阶段,正如周恩来所说的,“差不多‘九·一八’以后就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了。许多爱国志士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的宋庆龄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一、创建民权保障同盟保护一切爱国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它要求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日。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了《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组成“下层统一战线”。国民党内部也发生分化,部分爱国官兵主动停止内战,还击日寇。可是国民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我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许多艰巨复杂的工作,特别是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分析每个阶段时局的特点和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对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斗争的策略,从而在“七七事变”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国自下而上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成了抗战前准备阶段的任务。 从一九三五年“八一宣言”我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到一九三七年四月中共中央“告全党同志书”宣布停止内战的目的已经实现为止,在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我党对蒋介石三易斗争口号,即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最后“联蒋抗日”。这一事实充分表现了我党审时度势,高度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是革命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范例。下面,就三个口号的背景、实质和效果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是国民党的左派。蒋介石反对这项政策,属于右派。中国共产党认为孙中山的主张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政纲基本相同,可以作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并在管辖区内大力贯彻,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蒋介石发动内战,共产党奋起抵抗,不仅解放了山东地区,还解放了整个大陆地区,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18.
苏俄提出中共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政策,是为其推行“东方战略”服务的,完全是为了自己利益,不符合中国实际,是孙中山与工产国际代表直接磋商的结果,中共和国民党内部都反对这一政策,共产国以持国民党,而共产党的活动受到共产国际的强迫和国民党的严格限制,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9.
1927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后,国民党实行消灭共产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为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方略,由城市转向农村。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从军事上、政治上大力整合内部,实施政治体制与财政经济改革,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向前推进一步。面对日本大举进攻中国,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积极进行抗战准备,与共产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六年六月三十日,中共广东武装人员在中国内战烽烟弥漫中,由美国军舰运送北撤山东烟台,这是当时轰动世界新闻界的事情。 (一)谈判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虽然被迫在重庆谈判中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广东国民党军一直没有停止过进攻中共广东武装部队。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在报纸上发表谈话说,广东无共军,只有“土匪”。目的在彻底消灭广东中共武装,以便他把国民党主力部队调到北方去打内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