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大学时学校邀请一位成功人士到礼堂作讲座,讲座的间隙他让台下的学生写小纸条或者举手提问。有个同学举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以前你是一个生活落魄名不见经传的在大街上摆小摊做小生意的小商贩,请问你走到今天拥有数亿资产的董事长的位子上,是什么支撑你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
马国 《当代电大》2006,(1):34-34
上大学时学校邀请一位成功人士到礼堂作讲座。讲座的间隙他让台下的学生写小纸条或者举手提问。有个同学举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以前你是一个生活落魄名不见经传的在大街上摆小摊做小生意的小商贩,请问你走到今天拥有数亿资产的董事长的位子上,是什么支撑你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据《文学报》报道,著名作家韩少功偶尔去学校开展讲座,有一次顺便调查学生读书的情况。他的问题是这样的:谁读过三本以上的法国文学?这时约四分之一的学生举手。谁读过《红楼梦》?这时约五分之一的学生举手……  相似文献   

4.
11月20日晴今天下午,学知教育的白老师来我们学校开展"体验作文"的讲座,我高兴极了!来到教室,白老师看着小记者们都整齐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先来了个热场,让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今天的现场。我们都积极举手回答,有的说:"人山人海!"有的说:"人潮涌动!"突然一个同学大声说:"座无虚席!"是啊,今天的教室真的可以用这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我走进校园,与年轻的中学生们一道听讲座。主讲者是我的朋友,很擅长与听众互动。他在PPT上展示了一张图片,请在座的学生试着替它想一个贴切的标题。他等了好一会儿,没有一位学生举手。我回头看去,黑压压一片低着的头。坐在我身边的一个男生似乎有了答案,满脸跃跃欲试的神情,却始终不敢举手。就在他犹豫和纠结之际,主讲者公布了答案。我身边这位同学发出了轻轻的懊恼之声:他写在纸上的题目,与主讲者自拟的几乎一模一样!可惜,机会稍纵即逝,刚要夹菜就被转桌,刚想唱高潮部分却被切歌——的确挺让人失落的。  相似文献   

6.
举手     
有位极具智慧的心理学家,在他的小女儿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就教给她一个小诀窍,足令她在学习生活中无往不胜。这位心理学家送女儿到学校门口,在女儿进校门之前告诉她:在学校里要多举手,想上厕所的时候要举手,老师提问的时候要举手,遇到问题要举手,只要有话的时候就要举手,多举手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7.
学生年级越高越不爱举手,甚至出现了“打死我也不举手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爱举手是不是年龄增长“惹得祸”?针对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个问卷调查,请学生就下面三个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8.
小议举手     
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有人举手和有人不举手甚至无人举手,有人答对和有人答不对甚至无人答对,有人积极思考和有人不积极思考甚至无人思考等,一般都属于正常现象。可是有些教师往往见“有”则喜,见“无”则怒,因而闹出了许多令师生不愉快的事来。这在观摩活动中表现最为明显。如教学活动中面对教师的一个提问,幼儿无人举手或举手极少,教师往往显得高度紧张;假如是一连两次提问无人举手,那么该教师的言语、表情  相似文献   

9.
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或学生有疑问、有想法都可以通过举手进行。"举手"这一种学习形式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环节。可是,从小学高年级起,或者说进入初中以后,我们的学生举手的越来越少。往往是老师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室里一片沉寂。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一位教师发现上课时举手的学生很少,于是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在上课时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次,在学生的一篇周记中,他偶然发现了学生举手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一直鼓励我们上课要举手发言,我是很想举手回答问题的。但一看我们的语文科代表很多时候都不举手,我有什么资格举手呢?"原来,很多学生在举手之前都把目光先瞄向语文科代表,他们认为,在语文课上,语文科  相似文献   

11.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相似文献   

12.
老师叫小朋友唱歌。哗啦,举起了好多好多小手。佳佳想举手,他怕难为情,不好意思举手。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唱,佳佳听了很高兴。他也想唱,慢慢举起了小手……可下课铃响了。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场所,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科学概念的建立、规律的领悟和应用、学科知识的系统建构无不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深思、沉思、静思。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需要安静的环境,安静能让人更好地静下心来学习。特级教师朱乐平指出:“最理想的课堂举手状态应是:短暂的停顿,然后一个举手,两个举手,慢慢地,三个、四个到一半孩子举手。  相似文献   

14.
正一、让学生主动发言培养学生举手发言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每节课都要有发言,然后积分,回答一次得一分。每天每周都有。每天发言好的学生,发言次数最多的,分出前三名,根据发言的内容,适当地减轻他们的作业。虽然有的学生积极举手没有答对,但是通过举手也能在站起来的那一会儿努力地想答案,这就是一个进步。所以,不要让学生害怕举手,要让他们知道,举手是一件值得夸奖的举动,这样才会调动学生们主动举手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叶辉 《教育》2006,(1):44-49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礼堂。一位女教师端坐在讲台上。“走进新课程”全国中小学英语外语教学研讨观摩讲座正式开始——“认为当教师光荣的,请举手。”女教师甜美的声音响起。唰的一声,台下举手如林。“认为当教师是幸福的,请举手。”举起的手变得犹豫,迟疑。“认为当教师是快乐的,请站起  相似文献   

16.
「勇敢点,说错了没关系」能起到鼓励的作用吗沈阳市皇姑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洪谟畅华近来,在几所学校听课,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提问后的老师,在无人举手或举手很少的情况下,常说:“勇敢点,说错了没关系!”学生不举手,是因为不勇敢吗?说错了若无关紧要,那么,这种...  相似文献   

17.
举手的感觉     
【设计思路】训练目的:1.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从记叙中寻找议论的突破口。3.告诉学生一个题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训练时间:一课时。(说话20分钟,写作15分钟,点评5分钟,机动5分钟。训练前准备:挑选两名主持人,教师将话题分解成几个子话题,指导学生准备主持词。【导写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进行说写训练课,本次话题———举手的感觉。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说话训练,从日常生活中举手时的心理、举手的感觉、举手的故事举手的态度、对举手的看法等谈起,相信大家一定会踊跃发言。第二部…  相似文献   

18.
曾经以小学教师的身份昕过一节重点高中的数学课,感觉不太舒服。原因在于教师每次提问后举手的学生竞寥寥无几,与平常看惯了小学课堂中学生举手如云的现象迥然不同,这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年级越高学生举手越少”。课后,我纳闷地问了执教教师一个问题:学生不举手,那你如何知道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把握学生的思维进度呢?教师回答了很多,归纳起来就是“察言观色”,看学生的表情、看学生的言行。  相似文献   

19.
“今天,咱们是第一次见面,我第一次给你们班上课。咱们认识一下,我叫靳家彦,你们就叫我———”“靳老师!”学生齐声答道。“我们先做一个小小的智力游戏,通过游戏老师可以对同学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要先———”“举手!”“对!举手时,请同学们一律举左手。略微高出头顶,好让老师看见,不要发出声响,好不好?来,咱们练习两次:举手,放下;举手,放下!”“现在,咱们改变一下约定:我说举手,你们放下(不举);我说放下,你们举手。”随着老师口令速度的加快,有的同学就乱了套。在一片笑声中,师生…  相似文献   

20.
水滴石穿     
幼儿园老师留了作业,每个小朋友都要学讲一个成语故事,然后轮流在班里讲,而且要请同伴评价。女儿说:"谁举手老师就请谁讲,我先不举手,准备的时间可以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