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当上了小记者,带上采访本和笔,潇洒地一挥手:“走!采访去!”那份骄傲与自豪溢于言表。可是,小记者们往往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地碰“钉子”,有的不接受采访,被拒之门外;有的好不容易采访上了,可小记者与被采访者近在咫尺,却似遥不可及,双方都陷入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结果,小记者的采访是  相似文献   

2.
基层是本无字书,实践是个大课堂。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开展之际,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以组织十佳新闻工作者走基层集中采访的形式,庆祝第十二个中国记者节的到来。这一务实创新之举,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走的力量。走在基层,进一步读懂了脚底板下出新闻的内涵。你看见我的时候,我在报上;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3.
我是晚报的一名通讯员,地地道道的“土八路”。当“土八路”其实比正规军要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爬格子,采访时间大多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或是公休日。那些被采访的人对我大发感慨:“市场经济了,年纪轻轻你干点什么不好?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问这问那,谁不忙?哪有工夫跟你聊!”更有甚者:“你是干什么的?不知道,不知道!”说着,门“咣”  相似文献   

4.
自中央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的新闻媒体也开始了一场同台竞技。"走基层"是一个契机,为中央和地方媒体搭建了一个平台,这是新闻人比拼功底、切磋学习的好机会。以往,作为地方的电视新闻记者,面对央视这样的国家级媒体,我们心底总有些不服气。你站在高端上,采访的是国家大事,出好新闻是应该的。而这一回,都是在田间地头,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央视播出的"走基层"系列作品中,精品层出不穷,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也让业内同行由衷赞叹!  相似文献   

5.
近来,有的明星拒绝采访,乃至耍摔记者采访本的事屡见报端,不由使人想大骂一句:摆什么臭架子!可又一想,能怪人家吗?别人不想与你合作,你却一味死磨硬泡,岂有不恼之理! 怪记者,也不对。因为采访乃记者的本职工作.其实,记者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些明星在尚未出名之前,总是希望有记者来为他们写点赞扬的  相似文献   

6.
记者曾碰到过这么件事:一次,笔者到某企业去采访他们是如何做好对市民的食品供应工作的。一进经理室,坐定之后,笔者发现经理的态度不是很热情,茶没泡,话不多,脸色也不太好。就这么着,笔者问一句他答一句很别扭地采访着。过了一会儿,经理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你这个采访要不要钱?如果要钱,我就拒绝采访!如果不收钱,我就配合你采访!”  相似文献   

7.
声音     
走就是强调新闻的第一手资料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走就是强调新闻的第一手资料。大家你抄我、我抄你,互相传播的方式并没有经过验证,很多微博里的话是随便说的。走是直接面对自己的采访对象。这是对真实性的重新倡导,提  相似文献   

8.
大路,你走了。走得那么匆忙,那么突然。 我站在静卧的花丛边,掰开你的眼睑,你望着前方。在嚎啕的哭声中,你似乎在静静地沉思,是想着未竟的事业?几分安详,几分对人世的依恋。我多么想和你对话:大路,咱们回去吧!好多事等着我们去做。然而,你默默无语。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记者进山了! 一拨又一拨。 昨日清晨,在北京青年报社门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强卫,和北京新闻界的同行,为这家报纸“绕着北京走一圈”采访的年轻记者送行。强卫动情地说,北京日报、京郊日报和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深入山区采访,为我们新闻界改进作风,带了个好头! 绵延千里太行,巍峨一脉燕山。在那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前仆后继,牺牲奉献,为北  相似文献   

10.
几位通讯员朋友在一块闲聊,都不胜感慨。大家认为:当个通讯员真难啊! 一、采访难。采访对象大都是先进人物或头面人;就是农村的专业户,你去采访他,有的也会拿着鄙夷的眼光打量你,有的还怀疑你是混饭吃的江湖骗子。二、发稿难。有时针对某些舞弊事件进行批评,盖章时却“卡了壳”,好些单位只想做顺水人情,不愿惹“蚂蜂窝”,这真是写表扬稿容易,抨  相似文献   

11.
用整条丝瓜做的鞋垫!丝瓜络很透气!——咱年轻人早不用鞋垫了?没关系,只要你愿意体验,就会惊奇的发现,哇,那美妙的感觉,就像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更不要提直接光脚直接踩上去了!  相似文献   

12.
赵子为 《记者摇篮》2012,(10):15-16
心理互动是心理学名词。媒体人对此的解释就是沟通。这里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采访活动中心理互动功能。与人沟通是记者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心理互动是完成采访任务的保证,深层次心理互动是提高新闻质量的手段。我们在走基层采访实践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被采访对象。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我们的采访会有不同深度,那么,是什么影响着采访内容的深度挖掘呢?不是双方身份和文化差异,而在于你能否与对方在短时间内搭建一个良好的心理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3.
李:陈老,您已经80高龄了,最近刚在协和做手术,出院不久,就千里迢迢来到向阳湖寻访咸宁干校旧址,令人感动! 陈:我在北京一向拒绝记者上门,今天旧地重游,可以说是“自投罗网”.看样子不得不破例接受你这咸宁人的采访!  相似文献   

14.
报社记者要采访作家刘墉,刘会先问:你做什么栏目,打算做多大版面?如果是电视记者采访,刘也会先问:节目打算播多长时间?问完后,他会按照自己把握的时间接受采访,差不多时就会打住,并提醒采访者:我回答的内容已经超过你的需要了,内容已经够用了,可以停止了!有人问他:这样做不怕得罪记者吗?刘墉说,我的时间有限,采访者应该尊重采访对象。记者事先不做"功课",来了以后再慢  相似文献   

15.
准时与坐冷板凳 在香港采访,时间观念似乎变得非常重要。 应香港贸易发展局之邀,自穗赴港采访之前,我已经得到了一份日程表,上面开列了所有应该采访的厂商名字、地址、电话,最后是采访时间,并不是年月日,而是从上午或者下午几点到几点,详细列明,一丝不苟。对方有话:那是事先电话约好了的,务必准时。 第一天去采访的那个公司,在一个冷清的大厦群里。边找边问,不觉时间已过,迟到了!对方见到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那表情隐约就是:你没有准时!……至于还有什么别的就难说了。我不觉尴尬,赶紧解释一番问路之难,接着忙不迭地进入正题…… 以后几天自然早早出门,不敢迟到。我发觉一般来说,只要准时到达,对方总是已经恭候,而且能立刻接受采访,并没有以往在广州采访常见的那种“扑空”的烦恼,或者“你先坐,我忙完这些再谈”之类不讲道理的推托。  相似文献   

16.
话说当年成都地区领导人刘璋,引狼入室请来刘备,可又怕这个当家子仗着兵强马壮.喧宾夺了主,就在绵阳的富乐山下请刘备撮了一顿。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他告诉刘备:你带着三军人马往北走,出了剑门关,把梁州拿下,梁州就是今天的汉中.然后你就在那吧!吃美了的刘备带着人就走了,走着走着就看见秦岭大山绵延如墙,犹如剑削斧砍般的峭壁之中蜿蜒着一条小道。刘备知道这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雄关,情不自禁地说了句:刘璋有这样的屏障,干吗还怕曹操呀!军师庞统出了个回马枪的主意,  相似文献   

17.
李:陈社长,我刚从老作家严文井先生家采访赶过来。时间晚了,冒昧上门打扰!陈:他给我来过电话,介绍你要来访,十分欢迎!我最近工作很忙.明天又要出差离京。咱抓紧时间吧。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是呀,认同感在哪里呢?以我十多年的记者工作经验,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孤独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出差,在火车上凝望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心中还在琢磨怎样接近采访对象、怎样获取证据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强烈."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这固然有江湖豪气,但记者毕竟不是独行侠,面对充满未知的采访,支撑你坚持的力量在哪里呢?同时,作为一名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你的报道可能很难获奖,也许还会面临诉讼的麻烦和风险,推动你前行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老贾,你匆匆去了。你用无言的团惑,写完了一个“土记者”57岁的人生。你走的那祥突然,走的那样悲壮,走的那样让人惋惜长叹,走的那样催人反思醒悟(贾清民事迹见本刊2001年第12期)。 老贾,你是“上记者”的典型代表。你以惊人的毅力和气魄,走过了37年的艰难采访路。篮田的山川塬峁,留下了你跋涉的足迹,千余篇新闻作品.记录着你为民鼓呼的经历;家乡父老的怀念,为你树起了不朽的口碑。一位农民,何以痴迷新闻数十年?那是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感,一种一腔激倩的渲泻方式,一种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记者在采访中要接触各行各业、各种性格的人,因此“挨撅”碰钉子的事是难免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被撅被碰之后找找原因,对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发生,大有益处。一位记者去采访电影演员姜文。见面之后,记者首先问姜文说:“听说你最近又拍了一部片子。”姜文回答:“《本命年》。”问:“什么意思?”答:“你这都不懂还搞采访!”从这件事可以得到下列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