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性别角色类型研究及其对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类型研究经历了男性化——女性化模式,双性化模式两种范式。研究认为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者具有最理想的人格特征和最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是理想的性别角色教育。  相似文献   

2.
性别角色类型研究经历了男性化--女性化模式,双性化模式两种范式.研究认为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者具有最理想的人格特征和最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是理想的性别角色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玲  王雄雄 《高等理科教育》2005,29(5):23-27,64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与SCL-90量表,对随机分层抽取的四所不同类型的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双性化者心理健康最佳,其次为男性化、女性化以及未分化.结论:两维性别图式有其合理性,但传统的性别图式观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双性化人格以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水平而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男性和女性通常会根据社会针对不同性别建立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格特质,所以性别角色对人格特征的分化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性别角色起源与发展的介绍以及近年来性别角色与人格维度方面相关研究的简要述评,以期望深入的了解性别角色与人格发展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的性别角色量表,并探索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其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特点。研究一根据5000多名被试对中国人人格量表项目的反应挑选出男女被试有显著差异的项目,经过因素分析建立了各由30个项目组成,分别由七个和六个因素构成的中国人男性化和女性化量表,并据此将被试划分为未分化、女性化、男性化和双性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研究二则比较了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表明在中国被试中双性化的个体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最低、女性化个体心理社会适应最好。这一结果与Bem关于双性化的假设是截然相反的。本研究从中国文化与性别角色的关系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提出了中国文化是女性化文化,同时又是反男性化文化的假设,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研究对452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贫困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差异;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外倾性、宜人性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且大部分指标相关显著;责任心和开放性与心理健康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李玲玲 《文教资料》2009,(7):153-155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即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兴趣、能力和爱好,尤其是心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与优点,它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理想的人格模式与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幼儿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期,因此也是双性化人格培养的关键期.本文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了幼儿双性化人格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菁  刘爱书 《教育探索》2013,(1):143-145
相关研究表明,父亲缺位会对女童的认知发展、学业成绩、性别角色发展、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和青春期与性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探究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与MBTI人格类型之间的关系:具有某些心理症状的个体,在人格特征上有什么特征?不同类型的人格更容易表现哪种类型的症状?通过调查研究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相关人群及时进行辅导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究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与MBTI人格类型之间的关系:具有某些心理症状的个体,在人格特征上有什么特征?不同类型的人格更容易表现哪种类型的症状?通过调查研究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相关人群及时进行辅导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自由。人生来就有自由的权利,但是社会的规范从某种程度上又束缚着个体的自由。社会对个体所展示的个性有一定的容忍程度,因而我们对个性教育需要严格的把握。家庭中两性角色平衡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基础,亲子角色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性的形成。为了建立完善的个性,亲子角色当以建立一种艺术上的平衡,从而在形成丰富、健康的个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着个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西部地区四所民办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方法统计分析,探析贫困生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发现民办高校贫困生群体在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等方面与非贫困生群体有着显著的区别,在贫困生群体内部,人格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年级等结构性差异.认为应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教育干预,从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济困难大学生个性因素中的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该文以SCL-90量表和艾森克现实性—幻想性测验为工具,对滇南边疆民族地区两高校的984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查。结果:边疆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存在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显著,但经济因素的效用是有限的;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乡镇学生和城市学生;人格特征倾向于"现实性—幻想性"特质的中间态和幻想性。结论:在一定经济额度内,边疆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经济状况呈正相关,经济条件是其心理保健的必要条件;他们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有相关关系,二者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不断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从性格、情感、态度、师生关系、性别等方面入手,通过开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活动、创建学习共同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三级网络,全方位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5.
高校硕士研究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成长,各种压力导致他们心理脆弱,压抑的情绪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影响其身心健康。通过对西安邮电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从性别、年级、是否应届生等角度分析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特点,从社会、家庭、学校、研究生个人等角度,分析研究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从健康心理学角度提出疏导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方式,以期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人格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警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独生子女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986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在性别方面,女生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男生: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时,独生子女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在警校大学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自编《教师心理健康问卷》对重庆、四川、贵州等地的89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躯体症状最严重,接下来依次是职业倦怠、挫折应对问题、人格障碍、人生态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师或中专学历水平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焦虑白评量表、自评抑郁量表、自卑感量表和中学生个性测验量表,调查职业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结果表明:职校新生心理健康检出率较低,总体状况良好.但是有2.6%的学生存在严重或较重的心理问题,其中在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等因子上问题相对严重;有1.87%的学生焦虑水平较高;36.5%的学生有轻度抑郁情况,9.9%的学生有中度以上的抑郁;在学习、外表、自敬等因子上有较高自卑的学生均在20%以上.男女生在心理健康及个性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职校新生的独立性、幻想性、怀疑性和有效性与心理健康呈极其显著正相关;敢为性、克制性、乐群性、慎密性和稳定性与心理健康呈极其显著负相关.克制性、独立性、有效性、稳定性、敢为性、怀疑性、慎密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