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针对我国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归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建设的措施.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问题,规范大学生网络伦理观念及网络行为,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道德的“网络一代”.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抽样调查方式,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从网络意识等方面,分析他们的网络生活状况.提出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网络认知;深化计算机课程改革,培育大学生网络信息能力;拓宽思政教育平台,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强化大学生网络规则意识等对策与建议,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大学生网络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徐州高校800名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质的实证调研,发现大学生网络伦理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网络伦理意识较差、网络伦理行为失范、网络道德判断弱等方面。基于调查研究,本文提出塑造大学生的网络伦理人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情感、养成良好的网络伦理行为习惯、树立良性网络伦理关系等等应对措施来培育大学生网络伦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高校信息化的推进,大学生已成为网络舆论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学生成为网络舆论参与主体的作用没有发挥,高校网络舆论现状也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能力的问题以及提高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能力的意义,认为提高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能力,必须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认知结构,加强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平台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舆论参与实践活动和让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价值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5.
杨杨 《高教论坛》2022,(10):95-97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具有可培养性,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境。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认同、丰富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实践经验、提升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引导艺术、规范对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的管理等措施,来解决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培养的困境,提升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和网络思政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大学生网民的增多,有关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深化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教育,丰富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情感体验,培养大学生对网络行为的自控能力,不失为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在大学生信息交流、视野拓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授大学生网络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道德教育,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根本所在;第二,信息素养的培育,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网络规范教育,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素养体现为一种综合素养,包括网络基本知识和网络使用的基本技能、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法律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和健康的网络心理等多个方面。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面临着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强,网络失范行为层出不穷;大学生对网络本身的错误认知和偏差性运用;多元价值观念盛行,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等现实问题。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培育正确价值理念;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其自律精神;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健康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影响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影响看我们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更新了大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手段.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我们部分大学生的诚信丢失了.而当代大学生网络诚信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成长和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诚信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含义以及网络诚信的内容.找出大学生网络诚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而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的意识.端正网络诚信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是衡量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掌握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的发展规律对于探索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制定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案十分必要。本文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发展模式和失范的原因分析入手,为寻求有效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环境的改变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新时期,在新的环境背景下,应该探索全新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今,网络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应用广泛,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网络的普及为其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也对其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网络环境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探索全新的教育途径。文章从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出发,探索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建构主义理论为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介绍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的概念、教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新的教学模式。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改革实践,阐释了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产生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网络新媒体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各种搭载智能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逐渐成为大量网络信息的集散平台。高校辅导员要解放思想、加强学习,将网络新媒体打造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利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应用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也趋向于高素质、复合型的要求。高校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基本课程,肩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素质的重任。如何根据网络环境的特点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用能力,既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社会关注程度高,网络传播扩散快,且容易向社会波及。网络舆情常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间接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健全网络舆情长效监控机制,建立相对完善的应急预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网络部门的技术支持是处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不仅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造成危害,也给学生家长、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威胁。本文从网络、学生、家长三个角度对大学生网瘾成因进行了分析,试图探讨出网瘾戒除的有效途径,从而让大学生找到自我,破网重生。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大学信息学院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了重点建设,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在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力求能够反映出计算机网络当前发展的现状并注重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经过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工程能力得到了加强,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网络迅猛发展的现实,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公民意识教育。文章在分析网络特点,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在网络条件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就高校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群体,其网络政治参与的水平和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文章对承德市5所高校的2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干部进行访谈,分析承德市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而探寻促进承德市大学生健康、理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通过分析得出承德市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水平偏低。基于此,文章建议政府扩充大学生网络参政渠道、媒体加强政治知识的引导、高校加强思政课的建设、大学生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等,以此来提高承德市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水平以及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牟爱鹏  孙明磊 《教育研究》2012,(1):130-133,137
英语写作教学长期以来注重成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写作过程。调查研究发现,成果教学法与过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教改实验表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的过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非常有效,而计算机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广泛使用为实现写作过程教学提供了环境支持。写作过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故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