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是春末夏初的日子,太阳的光照变得强热起来。我们踏着初至的热浪,来到人民大学校园访问了在海内外负有盛名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在书房热情接待了我们。书斋内到处是书,沙发前的玻璃茶几上也摆满了书籍。书籍虽多,却陈设整齐,有序井然。身处书斋,顿觉书香之气悠悠飘来.方先生的书桌临窗,窗外绿荫辉映着书斋的淡雅。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23日,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先生从教55周年教学思想研讨会暨庆祝先生80华诞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三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教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顾勇华先生,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教授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0多家新闻传播院系代表,中国人民大新闻学院领导和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兼职研究员以及方先生的弟子等近200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方汉奇先生80华诞暨从教55周年。  相似文献   

3.
关于创新,首先要说的是斜体字的创制。早期的印刷书籍模仿写本,多讲究装饰,开本大,印数少,成本高,价格贵,与穷人无缘。为使古典著作从贵族豪门的书斋普及到在人文主义运动中新涌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郭镇之 《新闻界》2001,(2):32-33
受访者:方汉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内10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第一批新闻学博士生导师之一。)时间:2001年1月28日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林园·方教授寓所采访者:郭镇之(方先生的博士生)郭:方先生,您身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虽已超龄,仍未退休。现在除了做研究,还给学生讲课吗?方:很少讲课了。有时作作讲座,给硕士生班讲一点课,例如“中外资产阶级新闻学比较研究”,我讲中国部分。郭:那真可惜。当年本科生和一些培训班的同学都很庆幸能听您讲的课。您带多少研究生?博士生和硕士生各是多…  相似文献   

5.
市场起伏考验着人的诚信。去年12月,经销电器的单先生与供货商方先生签订一份供货合同。由于该合同没有明确约定交货地点、供货日期,等过了今年的销售旺季,单先生还没收到货。单先生要求方先生退还20万元履约保证金和利息,方先生反说单先生违约在先,给他造成了重大损失,理应由单先生赔偿他才对。双方争执不下,只好诉诸法院裁定是非。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书籍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华夏文明的延续与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书籍本身的演变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深入分析探讨了古代书籍演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来到中山不久,就碰上著名漫画家方成风尘仆仆从北京赶往故乡探亲休假,在中山图书馆做客香山讲坛,畅谈幽默艺术。20世纪90年代,我就与方先生有过文字之交,却始终末曾谋面。碰巧,这一次是在方先生的公益讲座过后,我才获知这一信息的,拜谒方先生的夙愿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失去了机缘,成了我终生的遗恨。  相似文献   

8.
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我们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搜寻碎片化信息,失去了静心读书的乐趣。是不是电子书的普及,改变了公众的阅读习惯,将使纸质书走向灭亡?是不是传统书籍的优点已不复存在,当代人之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传统的图书馆以及承载着厚重历史、传播着信息与文化的纸质书?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需要去探寻书籍的前世今生,去体验书籍所传递的多元化信息,去感受书籍历久弥新的持续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卢岩  王雪飞 《出版广角》2013,(23):60-61
书籍设计象征着一种民族文化,它具有一定的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与影响力。在我们进行书籍设计时用到的每一个传统元素都并不简单,他们都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文化象征与文化积淀。书籍的出版设计是一门艺术,某种程度上来说,书籍设计的好坏会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工艺水平的高低。如今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日趋国际化,要想在我国现代书籍出版和设计当中体现出来自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  相似文献   

10.
朱悦华 《传媒》2002,(2):20-21
在1997年出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之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的尹韵公已在国务院研究室呆了9年。这9年,他有机会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并多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出访国外、参加国际会议。亲身触摸历史和现实的深邃处,他的思索从书斋植入现实的深土层,他的目光多了些冷峻和理性。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握在手中的时候,那种激愤、  相似文献   

11.
藏书票是艺术家为藏书主人(包括藏书机构)专门设计并贴在藏书上的专用标志。票面除了要有国际通用的EXLIBRIS(意为予以藏之,原文为拉丁文)字样外,还必须有票主的名字(或者笔名、书斋名),有的还在票面上刻印一些与读书有关的警句和格言。画面以简洁醒目为佳,画风应装饰和寓意兼顾,贴在书籍扉页,更是雅趣盎然。它在19世纪最初兴起时证明的是对书的占有权,后来又和政治身份相关,代表着一种小众趣味。在西方,藏书票相当流行,从政治家、艺术家到普通的爱书人都可以成为它的持有者。今天,藏书票这漂亮的“小玩意儿”已成为一种体现阅读情趣和对书籍珍爱之情的艺术品,越来越受到读书人的关注。一批有关藏书票文化的专著、书籍,如《中国藏书票史话》(李允经著,湖南美术出版杜2000年6月版)、《我的藏书票之旅》(吴兴文  相似文献   

12.
现代书籍出版,对书籍设计的重视日益凸现。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书籍设计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事书籍设计的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化,书籍设计的理念不断创新,风格呈现多样化,有些书籍设计很有创意,很有水平。这些,反过来,对书籍出版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低级趣味、粗制滥造的书籍设计也渐渐多了起来。书籍是文化产品,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它的文化性。书籍设计必须体现文化性,是需要我们投入热情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3.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内在的客观规律,书籍编辑工作自不例外。我们研究和认识书籍编辑工作的规律,为的是有效地指导书籍编辑工作的实践。书籍编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过去我们编辑工作者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但是进行理论的探讨和总结,还在开始阶段。我们对于书籍编辑工作规律的认识,也是很初步的,只能作为一种试论,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书籍编辑工作者的劳动对象是书稿,书稿是著译者精神劳动的产物;编辑对书稿进  相似文献   

14.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相似文献   

15.
图书出版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产品供大于求、相对过剩的时代,图书的广告宣传便提上了议事日程。眼下,出版社对图书广告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但翻检报刊杂志,浏览订货会广告牌,我们所见到的书籍广告,要么是过于简单的书目,要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假大空玄的毛病,也有的以书评代替书籍广告。如何让书籍广告更精彩、更有效,现代出版企业和出版家、编辑家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穷读书人。论起家庭现代化的设置,所备甚微,至今还在看着一台老掉了牙的九英时黑白电视机。论起个人生活,无所嗜好,一不爱抽烟,二不会喝酒,以粗茶代替咖啡,聊以提神;唯以青菜乳腐代替鸡鸭鱼肉,权以塞腹。但我家里也有一样一般家庭甚少,而我独多的东西,即书籍。案头上堆满着书籍,床铺上放满着书籍,挎包里塞满着书籍,四周墙壁上排满着书籍,连五斗橱上、沙发茶  相似文献   

17.
上次我们谈了第一个历史性转变,现在谈第二个历史性的转变:从书斋里“纸上谈兵”到走向社会指导新闻实践。我们的学风最讲究理论联系实际,但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虽然它的实践性最强,却往往只是关在“书斋”里啃书本,或关着大门讨论问题,或打点“笔墨官司”。这是十年中时断时续的情况。原因有三:一是有的单位提倡“坐冷凳”,有的研究工作者更把理论当玩物、作摆设,脱离实  相似文献   

18.
4月25日下午,我在安阳宾馆最见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史专家。  相似文献   

19.
晚上9点30分,尽管拼命赶路,仍然比预约的时间晚了一刻钟,来到我国著名新闻史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家。陪我同去的是当年的同窗、如今仍在方先生门下攻读新闻史博士的方迎九。坐在暖暖的灯光下,吃着师母端出的糖果,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那  相似文献   

20.
书籍是一种知识产品,它是人类最重要和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传播媒介之一,迄今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一本好书能够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甚至令人废寝忘食.它不仅仅是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的一种媒介,还显示着作者与设计师个人的智慧和独特的本性.文化的发展最集中地反映在书籍的内容和形式之中,历代积累的精神财富在书籍中得到最全面、最充分的体现,所以书籍被认为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起着沟通与多方互动的作用,它承载信息大、流通广,又具有人文情怀.因此,它成为人类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完美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