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设计思路人教版"开创外交新局面"与旧版教科书相比,增加了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等内容。基于课标要求和教科书内容分析,我首先确立了具体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史实并正确分析其原因;通过了解20世纪60、7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挑战。中国面临着来自海洋方向的严峻挑战,美国"重返亚太",意在遏制中国的崛起,围堵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西方一些国家和周边一些国家不断误读中国和平发展的方针。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新兴大国的群起猛烈地冲击着西方国家长时间积累的传统国际优势,挑战他们的国际主宰地位和主导的国际格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互动复合型问题,中国外交需要适应中国国力提升这个客观因素的变化,中国需通过更加合理的外交布局和外交运作将中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关系在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三个层面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国际格局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外交更为丰富的内涵.60年来,中国外交实现了从"一边倒"到独立自主、发挥全球影响力的巨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际格局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所发生的深层变化也促成了中国外交的不断转型.  相似文献   

4.
协和万邦是以表征万邦、卫弱禁暴、睦邻友好、和谐共生为重要内容的传统外交思想,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运共同体。应当以表征万邦维护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以卫弱禁暴建构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以睦邻友好协调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和谐共生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精彩纷呈,令世人瞩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理解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轨迹、逻辑必然和时代内涵,有助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工作,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奔向更加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而大国需要有大国外交战略。国家主席习近平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握时代脉搏与世界发展潮流,着眼全局和未来,不断构建中国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亲力亲为、大胆实践,开创了中国大国外交的新气象、新格局和新境界。近日,习近平主席先后对俄罗斯和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2017年汉堡G20峰会,发表了《坚持开放包容推动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传播着推动世界经济向好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中  相似文献   

7.
试论恐怖主义问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11事件”为标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进入新阶段。恐怖主义以其复杂性和国际性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成为主导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变量。恐怖主义活动与中国有着历史和现实性的联系,使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面临着新的威胁,外交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反恐合作使中国改善和充实了大国外交,调整和巩固了周边外交,改变了前期中国反恐的被动局面,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了国家形象和影响力。另外在应对海外中国公民遭遇恐怖袭击问题时体现了中国“外交为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被先后写进新修改的党章和宪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彰显的是全球治理领域的中国自信,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它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是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一次重要飞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一贯十分重视开展联合国外交.战后初期,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以重返国际社会为主要目标.加入联合国后,日本开始借助联合国提高国际地位和增大国际影响力,但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严重从属于对美外交,缺乏独立自主性.冷战后,甘本的联合国外交被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重要台阶,而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日本外交战略的最核心目标.为此,日本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并借机两度向"入常"目标发起冲击."入常"是日本既定国策,在短期难圆"入常梦"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最现实的选择是先谋求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在日本多元化外交战略中强化联合国外交的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入常"目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中国国家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中国成功进入到新时代、中国国际角色出现新变化、中国开启了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的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的时代命题,它细致的讨论了"我们要建造什么样的世界和怎么建造它的问题",这个命题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中国将如何处理新形势下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明确回答,并且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内在地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从国际制度视角探讨命运共同体,是对现有研究的必要补充.共同利益是通过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共有价值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基础,共同理解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基础,而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组织的实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国际制度具有明确的载体和实施的路径,避免了共同体建设的模糊和不明确方面.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实现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中国以"一带一路"制度建设为核心,以现有制度改革为驱动,以周边制度建设为首要方向,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建设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今后,应把共同体理念贯穿到中国的国际制度外交中,妥善应对美国的选择性制度战略冲击,在若干重点国际组织中先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内在地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从国际制度视角探讨命运共同体,是对现有研究的必要补充.共同利益是通过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共有价值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基础,共同理解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基础,而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组织的实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国际制度具有明确的载体和实施的路径,避免了共同体建设的模糊和不明确方面.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实现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中国以"一带一路"制度建设为核心,以现有制度改革为驱动,以周边制度建设为首要方向,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建设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今后,应把共同体理念贯穿到中国的国际制度外交中,妥善应对美国的选择性制度战略冲击,在若干重点国际组织中先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外交新话语,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文明观、治理观和义利观。习近平引经据典使外交话语富有阐释力、赞誉对方使外交话语富有亲和力、讲述故事使外交话语富有感染力、巧用比喻使外交话语富有吸引力,展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习近平外交话语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给出了解决人类面临问题的中国方案,体现了大国的智慧、胸怀、责任与担当,具有“亲、诚、惠、容”的特征,具有“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因此,中国的外交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国的外交走向可以概括为:扩大经贸往来,实现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争取在世界经济领域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维护能源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加大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参与各类世界事务,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引人瞩目的现象。它源自传统"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是中国透析大国兴衰历史所做的选择,也是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它的政策意义在于可以引导中国外交突出周边,推动区域化,注重与欧洲合作,有助于外交政策的平衡;提高中国的影响力;有利于维持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它的实现须借助于国际社会的理解、协作与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有很强文化软实力的国家。历史上,中国正是凭借文化软实力,在东亚支撑起一个区域性国际体系。软实力是一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所具有的吸引力,也是一种影响他国外交思维,诱使他国合作,以及提出国际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本文还提出了"虚实力"的概念,并探讨其对中国外交的意义,认为这是正崛起为世界性大国的中国的一种可以采取的外交风格。中国外交思维的其他传统,如"王道""合纵连横"以及"朝贡体系"等也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国政府适时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谐、包容、共赢、发展等为基本内容,它源于协和万邦的"王道思想"与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理念,蕴含了平等互信、包容合作的利益观、权力观和文明观,对于促进全球化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全球性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并对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以期能更好地推进和谐世界构建。  相似文献   

19.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此举是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希望与国际社会一同构筑公共卫生安全的可靠防线、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期待.本文尝试通过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缘起进行梳理,明晰该倡议得以构建的现实基础,据此探究该倡议对中国外交的现实意义与推进该倡议构建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倡议到政策的顺利推进提供必要的学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二战"后日本"回归国际社会"的开始。日本高度重视"UNESCO外交",在迄今为止的64年时间里,与教科文组织保持了紧密互动。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始国与重要成员,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社会的组织化进程,中国也越来越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比日本,中国其实拥有更多的优势,教科文组织也将是中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的多边外交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