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从西方古代、近代和现代出发,尤其着重于后现代,对西方美学家关于崇高的理论思想进行了探讨,指出他们的理论弱点是脱离社会实践。然后立足于实践美学,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结合社会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崇高是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冲突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的矛盾斗争过程,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伟大斗争中主体与客体由矛盾对立、激荡;中突趋向统一,真与善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2.
崇高是西方美学中基本的审美形态之一。自从美学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从"崇高"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发展来看,其大体可分为神性崇高和人性崇高两个阶段。由神性崇高向人性崇高的演变,既体现了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力量的增强,也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精神意志由觉醒到膨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莱辛的《拉奥孔》在西方美学史上一直受人关注。一些研究者将其视作政论性作品来解读。笔者认为《拉奥孔》是一部美学著作。针对拉奥孔雕像探究古代诗画的美学问题,针对诗画一致说强调诗画相异性,针对高贵静穆说提出“有人气的英雄”,从而对当时德国风行的伪古典主义美学理论进行讨伐。  相似文献   

4.
康德崇高论在他的美学及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学者对其研究集中在他论述的表面性方面,而对其内在本质旨意缺少研究,没有研究其崇高的美感心理,鲜有对康德崇高思想的方式对后来美学的影响做总体思考。针对这些,本文研究康德崇高在美学史上的创造性,指出他将崇高纳入整体美学思想之中,突破传统美学仅将崇高理解为艺术风格的局限,在研究其崇高的外在形式之中,推理出其实质是崇高为人的心灵与精神道德家园,进一步深化崇高贯穿其整个美学的思想价值,进而研究崇高的美感心理主要特征,指出其对审美心理学派的影响,深化康德美学的研究。除此之外,本文还提出康德美学与黑格尔美学研究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关于崇高的不同理念,认为西方崇高美学的突出特点是"冲突"性,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自然事物是西方崇高美学的主要关注对象。中国文化中不乏这种崇高,但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更注重人的崇高,而且更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把中西两种崇高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崇高美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敬意",自然的崇高美产生的条件是"力量";人的崇高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力量"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崇高开始是指台榭的高大,后来逐渐向其他事物扩展,至春秋时,崇高已演变成了表示特定含义的美学观念。这一美学观念与西方的崇高不同,具有美善结合,善之崇高美重于物之崇高美,大美相连,大之崇高美高于一般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崇高范畴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西方崇高理论的语境和观点的观照下,来考察中国化中的崇高现象及相关论述就会发现: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的“大”与西方美学范畴里的崇高是相通的、一致的,按照西方美学家对崇高的分类,中国的“大”主要属于数量的崇高或象征型的崇高,即一种静态的、观照的崇高。而在中国早期的神话中却充满了抗争的、力量的或实践的崇高。另外,中国的阳刚美及其壮美感同西方的崇高美及其崇高感在审美心理上也有重合及相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西方崇高美的阐释维度是主体性哲学,实践论美学绍继了这个基本观念。主体性阐释固然高扬了人的主体性,有思想解放的意义,但其消极作用就是完全遮蔽了对审美范畴进行形态学阐释的可能性。这一遮蔽是王国维等人对崇高美以及相关认识上做出了错误判断的主要原因。引入形态学维度对崇高美阐释,不仅对审美形态学研究,或许对整个美学的研究都会有所裨益和启发。它可以避免人与自然的对立态度,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9.
周来祥先生在《美和崇高纵横论》(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中把艺术分为美(侠义)和崇高两种基本的美学形态,认为美艺术是一种和谐、均衡、稳定、有序的形态,属于古典的历史范畴;崇高艺术是一种对立、斗争、动荡、无序的形态,属于近代的历史范畴,而以“反和谐的丑作为追求的理想”的西方现代派艺术,周先生则认为是近代崇高型艺术的“极端发展”,仍属崇高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崇高是美学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范畴。在西方的文化传霉屯中,人们一直都在追求崇高美,体验崇高美,创造和表现着富有崇高美的各种艺术作品。崇高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它在人的精神重建、提升人生境界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无名花》是一个反映一群正直花样年华的无名女战士在抗日战争英勇奋战的舞蹈作品。舞蹈刻画了无名战士的崇高精神:以音乐的变化反应战争危机的此起彼伏,在这群女子的柔弱秀美中透露崇高美;在危险面前的进与退、生与死之间的选择,恐惧和退缩心理写实,塑造女战士们为国捐躯的崇高形象;最后,战死沙场、血流成河和全军覆没尽显悲壮,作为正义化身的战士们的毁灭有一种悲剧审美效果,这更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具有崇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反复"一直以来是作为一种修辞被接受和认可的,这其实忽略了其在美学层面上所具有的内涵。"反复"不仅具有形式美意义上的美学特质,而且具有悲剧、喜剧、崇高、优美等美学潜因。认真研究"反复"所具有的美学内蕴,并努力在哲学层次上对其进行省思,不仅对充分认识"反复"本身,而且对于美学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中西方比较美学和比较文论研究领域已经涌现出一些成果,但是唯独对崇高理论进行全画系统的比较研究却似乎还是空白。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一是中国有关崇高理论虽然杂多,但大都是零散篇页,没有专门著作,也无人搜集整理,故而难窥全豹。二是中国美学家对崇高看法虽有相同点但又有不同处,而且他们使用妁概念也完全相异,例如,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称“大”,《易》称“刚”,南北朝称“风  相似文献   

14.
"大美"是由庄子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美学范畴,崇尚"大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的突出表征;崇高则是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庄子"大美"思想与西方的崇高在内涵、特征、审美对象、审美主客体关系等方面有着众多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15.
岑参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诗中“粗犷”、“刚劲”等风格所反映的“阳刚”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美”之间是相互补充、互为解释的同构关系。借鉴西方美学理论对岑参边塞诗进行再认识,拓宽了诗歌研究的视野和角度。岑参边塞诗中的景色描写,直观地体现了崇高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优美与崇高是美学史上一对既有密切联系和若干共同点,又有各自特点和独特内涵的美学范畴,较之于西方古典美学,中国古典美学对优美和崇高之特征的表述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将西方的"sublime"一词译为"雄伟",梁宗岱否定了其准确性。他依据字源学的标准,将"sublime"译为"崇高",确定了其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译名;他将阴柔美与崇高相对接,扩大了崇高理论的研究对象;他否认康德的崇高学说具有绝对真理性,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从崇高理论管窥哥特小说的恐怖与诡异的美学特征,哥特式小说中的惊悚、黑暗的审美体验又可以很快地转化一种审美的快感,使读者在产生恐惧时也产生了崇高感。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美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学在西方的发展美学在西方的发展总体上来说大致经过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三个发展阶段。在古代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美学 ;笛卡尔以来的近代美学主要是一种认识论的美学 ;而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美学则开始了“语言学"的转向 ,主要是一种语言论的美学。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之前 ,美学研究一直都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西方古代的哲学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哲学 ,因此 ,古代的美学也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美学思想。所谓本体论的哲学就是把“是"、“存在"本身而不是把那些具体存在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从巴门尼德创立“存在…  相似文献   

20.
关煜 《文教资料》2009,(13):51-53
崇高不仅是美学的范畴,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本文以中国古典音乐《葬花吟》和西方贝多芬经典交响乐《命运》为例,分析了音乐中的“崇高感”即“高峰体验”的产生、存在及其表现方式,从而展现了作为西方传统美学范畴之一的“崇高”的不同境界,以期体现其多层面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