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档案》2023,(2):26-27
<正>近年来,海曙区档案馆始终坚持“站在高处看档案,紧贴档案抓文化”,通过打造“征、展、编、创”宣传矩阵,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档案文化建设上持续发力。通过讲述档案里的“寻常故事”,挖掘档案里的“红色基因”,传播档案里的“地域文化”,让历史文化既“留得住”,又“用得活”,更“传得远”,  相似文献   

2.
从“食不果腹”的“果”字谈起孙心伟在某编辑室里,一位年轻编辑在加工一本书稿时,遇到这样一句话:“在旧社会里,劳动人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日子。”他觉得“食不果腹”里的“果”字好像应该用“包裹”的“裹”字,便问身旁的另一位编辑。后者一时拿不定主意...  相似文献   

3.
不要这样行那样行黄世永“中国质量万里行”、“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中华环保世纪行”、“中国土地万里行”、“中华武术万里行”……现在的这类“万里行”活动越来越多了,照此下去可能会成泛滥之势。最早的万里行活动是“中国质量万里行”,当时影响较大,也有权威...  相似文献   

4.
《文化苦旅》成书前后王国伟主持人的话:作家蒋子龙把编辑比作“水泥柱里的钢筋”,“光使劲,不露面”,“把自己的心血藏在别人的成绩里”。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确切。我们开辟这个栏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把自己的,C血藏在别人的成绩里”的无私奉献精神。当然,优秀...  相似文献   

5.
小邪 《新闻世界》2006,(7):53-55
这里的电影都离不开爱情,这里的爱情都在电影中回放,在电影里,我们透视着爱情;在爱情里,我们阅尽了人生。十部经典影片,一场荡气回肠的情爱历程。从“寻找”到“心动”,漫长的“等待”,短暂的“缘份”,是该“珍惜”还是唏嘘?爱是“时间”?是“空间”?是“寂寞”是“责任”?还是“离别”之后的“重逢”?也许“爱”就是“人生”……[编按]  相似文献   

6.
“中”这个词在河南方言里是个核心词,它的使用频率极高,河南人时时刻刻都在用它,犹如“贼”是东北话的标志一样,它显然成为了河南方言的标志。与普通话里的“中”相比,河南方言里“中”意义比较复杂,而且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也非常特殊。本文旨在对河南方言里“中”的特殊用法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狗年来临之时,在新年祝福语里,在手机短信里,在狗年邮票里,国人对狗宠爱有加,尤其是借狗的叫声谐音复制.称狗年为“旺”年,祝福语则为“新年旺旺旺”。本拟从中国传统化的角度,选取与狗有关的成语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无理闹钟馗     
无理闹钟馗言微说来也是“凑巧”,中国说部和戏曲里有“五鬼闹钟馗”的故事;在新民晚报的历史里也有出“无理闹钟馗”的案件。闹得新民晚报直到停刊的“开锣戏”就叫《钟馗捉鬼》。“鬼”未“捉”完,钟进士化身的“钟编辑”却被“鬼”“捉”了,岂非“意外”?《钟馗捉...  相似文献   

9.
阿成  茼子 《新闻天地》2005,(3):34-36
在行内被誉为“游泳王子”的刘维,在网上邂逅了一条“美人鱼”。他真情付出,千里追寻与“鱼”共舞。岂料,半年后这位全国游泳冠军却在宾馆里杀死了心爱的女友。一个前程似“锦”的运动健儿是如何变成夺命凶手的?  相似文献   

10.
去年刚调到宣传股时,为了在“新闻”岗位上千出成绩,我每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扎在书报杂志堆里,东拼西凑、闭门造车写新闻。结果,两个多月过去了,辛辛苦苦“写”出的百余篇新闻稿件都如“泥牛人海”,没有一篇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1.
金秋是一个收获的时节,历时5个多月,南北行程3万多公里的江苏《连云港日报》“沿海万里行”大型系列报道,于9月中旬正式结束,为了总结此次活动,10月13日《连云港》举行“沿海万里行”活动汇报座谈会,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环保局,旅游局,港口集团,开发区等单位负责同志在座谈会上高度肯定“万里行”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4)
在初当记者的日子里文/薛峰时下,有些同志看重记者职业,总以为“无冕之王”神气自在,神通广大,电话采访,“来料加工”,凭合理想象和主观臆断编发新闻。这种现象包括从会议上和文件里、材料中捞“新闻”的行为不是没有,这样弄来的新闻只不过是“二手货”,改写加工...  相似文献   

13.
康熙是1654年出生。就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3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  相似文献   

14.
陈珺 《中国广播》2007,(9):62-64
作为高劼的搭档,对于这个“金话筒奖”得主,笔者先做个短评——憨厚又精明,挑剔又权威。 和他姓名里很多人读不准的“劼”字相比,“他的外貌实属影视片里中低档餐馆里的“群众甲”:高,胖,白,小眼。但不知为何他本人却经常为自己的“如花美貌”陶醉不已,每每自比临风之玉树。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05,(7):40-40
“书标”是成套丛书性质的概括性的标志。早在30年代,为新文艺事业做出贡献的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卷帙浩繁的“一角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中篇创作新集,,的里封、环衬或包封上,都印着一帧小小的作为书标的木刻画:一位头戴阔边草帽的农民,在春天广袤的田野里,左肩挂着谷粒袋,右手正在向条条麦垄撒播种子。  相似文献   

16.
“闪光点”上找光源无情未必真豪杰“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艺是珠”。“闪光”的东西固然光彩夺目,但毕竟不等于“火”,也不都是真正的“光源”。这如同镜子可以闪光,冲亮可以发亮,但它们自身并没有燃烧。所以,抓典型不能不看“闪光点”,又决不能被“闪光点”所迷惑。托尔斯泰曾把诗歌比喻为“在人的灵魂里燃烧局一团火”,并说,“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一个令人感奋、催人奋进的先进典型,不也是“在人的灵魂里燃烧的一团火”吗?那么,这发热发光的“光源”在哪里?赖以燃烧的“能源”何在?常识告诉我们:“热”是“光”的…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认真制定好“九五”期间国家的出版规划,是今后五年里我国出版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期我们发表了杨牧之同志的《与时代同步认真规划“九五”》一文。作者在文章中就如何制定好“九五”规划,提出了重要的意见。本期“出版论坛”栏目里,我们发表了国家体改委冯...  相似文献   

18.
李泽厚成名于1950年代,却在1979年到1989年之间,成为“我们时代最灵敏的思考”;在“读朦胧诗和李泽厚长大的一代”中,是新启蒙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有人说他要做柏拉图笔下的“哲学王”,也有人说他想做书斋里的革命,无论如何,他是在那个集体癫狂、思想禁锢的“革”年代里,仍然保持着清醒思考的知识分子之一,是一个在众人失语、学术满目荒芜的年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里字音相同,字义相近的字有很多,“作”和“做”就是其中的一对。 “作”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起也,从人从乍。”它的本义是“兴起”。由“兴起”引申出许多义项。《说文解字》中没有“做”这个字。《康熙字典》里说它是“作”的俗字。在现代汉语里,“作”和“做”的意义仍然相近。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和严格地区分它们,才不会用错。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作”(zuò)有 7 个义项:①起:振作/一鼓作气。②从事某种活动:作孽/作案。③写作:作曲/著作。④作品:杰作/佳作。⑤装:作态/装模作样。⑥当作,作…  相似文献   

20.
谈到晚清,人们向来刻意强调的是“弱”、是“落后就要挨打”等等方面。在这样的背景里,像《弱国的外交》这样一个名字,倒是颇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我在书店里,就是先被这个书名给迷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