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人脸表情识别是模式识别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十分复杂的课题。首先对计算机人脸表情识别技术的研究背景及发展历程作了简单回顾。然后对近期人脸表情识别的方法进行了分类综述。通过对各种识别方法的分析与比较,提出了人脸表情识别技术实用化所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进而展望了人脸表情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般的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图像与处理、人脸定位、特征提取、样本学习和识别过程四部分,其中人脸定位和特征提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识别效果,文章研究的是特征提取方法中人眼定位算法,该算法利用Vusya1 C++编写程序,在人脸粗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缩小了搜索范围,实现人眼定位.  相似文献   

3.
基于视频流的人脸分析技术是目前计算机模式识别和图形图像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其目的是在视频中自动检测、定位、跟踪和识别人脸。该技术能广泛应用于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视频编码、生物认证、计算机安全、电子商务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稀疏表示的方法对人脸识别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率。小波变换把人脸图像分解为一幅低频人脸图像和三幅高频人脸图像,低频人脸图像代表人脸图像的全局(整体)信息,高频人脸图像代表人脸图像的纹理和边缘等细节信息。低频人脸图像在人脸识别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用正交投影的方法对低频人脸图进行识别得到的低频人脸图像分类隶属度。高频人脸图像在人脸识别中同样存在不可忽略的作用,用基于领域能量的方法把三幅高频人脸图像融合为一幅高频融合人脸图像,然后用稀疏表示的方法对融合图像进行识别得到高频人脸图像分类隶属度。最后把高、低频分类隶属度融合确定人脸图像所属类别,与传统人脸识别方法相比,进一步提高了人脸识别率。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人脸识别中图像预处理进行研究,采取直方图均衡化、中值滤波和同态滤波等方法对读入的人脸图像进行处理,从而突出图像细节,为下一步人脸图像的特征提取、匹配、识别等步骤打下基础,提高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分析人脸图象,进而从中提取出有效的识别信息。用来“辨认”身份的一门技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人睑识别。然后分别对三个阶段所采用的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人脸定位过程中人脸图像处理困难、定位结果不准确以及人脸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图像信息熵对人脸进行定位的方法。首先引入了图像信息熵对图像进行色彩空间转化,采用MATLAB进行人脸阈值分割;然后根据人脸肤色与人身体肤色不同对人脸进行处理;最后利用人脸的眼、嘴等像素点信息熵值的比较对人脸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图像信息熵进行人脸定位,方法简单,适应性强,定位结果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识别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公安信息化的应用日新月异,视频侦查手段无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在当前火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鉴别形式下,人脸判别则是视频解析中的首要工作,也是视频图像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以达到实现人脸存储、检测和比对的功能。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的前提下,本文着重阐释和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在视侦中的应用,涵盖嫌疑人员布控、排查、定位识别、辨认等。  相似文献   

9.
眼睛定位是很多人脸检测算法的关键步骤,是近二十年来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眼睛定位常用的精确检测方法主要有:霍夫变换法、变形模板法、边缘特征分析法和对称变换法等。文中采用一种基于积分投影的方法进行眼睛位置的有效快速定位,并分别利用水平和垂直灰度积分投影曲线结合人脸的结构特征找到眼睛的位置坐标,实现了准确的眼睛定位。  相似文献   

10.
张钰莎 《科技通报》2020,36(8):25-30
针对目前人脸表情识别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形部件模型的人脸检测模式识别算法。通过一种多视点人脸检测的树状结构模型,使用详细的面部标志性标签来模拟面部内部结构。本文使用潜在支持向量机(LSVM)从部分标记的图像中获取,增强数据挖掘和引导过程在训练期间的丰富模型,逐步学习潜在阳性和阴性样本的同时,建立基于弱标记数据的模型。最后在每一个模型的检测定位过程中,综合主滤波器以及部件滤波器的响应,通过位置关系对每一个扫描到的窗口评分,并将得分和阈值相比较,得到多角度融合模型的检测结果。在对人脸检测数据集提出的算法进行验证头部姿势变化和面部封闭情况下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处理表情丰富、部分遮挡的人脸等复杂情况下的识别,正检率达到97.1%,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3)
本文基于对数字图像处理问题的研究,建立了图像预处理模型与图像相似度计算模型,同时从轮廓检测与提取和特征识别方面对模型进行了修正。第一,在图像预处理模型中,本文采用Niblack二值化算法对人脸斑点、肤色和皱纹等一些皮肤细节部分进行滤波处理,通过设置阈值来除去皮肤细节等问题,实现对图像特征区域的粗略提取。第二,在边缘检测模型中,本文采用的是高斯滤波和拉普拉斯边缘检测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使用高斯—拉普拉斯算子对图像实行边缘检测,通过检测得到进而获取人脸的轮廓。第三,在图像相似度计算中,本文建立了基于SVD奇异矩阵分解的PCA主成分分析模型,实现对图像特征向量的提取,然后采用巴氏距离算法计算人脸轮廓图像相似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使用Gabor小波描述的人脸易忽略人脸的局部特征,且存在一定的冗余度,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Gabor滤波和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CS-LBP)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了Gabor提取人脸图像在空域和频域局部信息的优势和CS-LBP提取细节纹理特征的优势,可以提取出更好的用于识别的特征。在Yale人脸数据库上的测试结果显示,此方法得到的识别率更高,鲁棒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李跃飞 《科技通报》2019,35(7):135-138,142
针对传统人脸图像纹理特征识别方法中存在的计算量大,样本训练与测试时间较长,识别正确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CA模型的人脸图像纹理特征高精度识别方法。在人脸图像预处理过程中,采用Gabor滤波器确定人脸图像训练样本中的双眼位置,结合卷积运算与人脸几何模型从图像中分割出目标人脸区域,并对分割得到的图像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PCA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降维与特征向量提取,并根据选取的主要纹理特征以及欧式距离近似度量结果,实现人脸图像纹理特征高精度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识别准确度高于实验对比方法,且样本训练时间与测试时间明显缩短,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肤色特征不依赖于面部细节,对于旋转,表情变化等不敏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在人脸检测过程中肤色常常成为辅助的人脸定位的手段。对不同颜色空间下的图像进行分析,寻找肤色分割的最佳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虹膜识别是模式识别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也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身份认证技术。虹膜识别包括虹膜定位、特征提取以及模式匹配几个步骤。介绍了国内外虹膜识别研究和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人脸识别在身份验证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LDP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案,首先将人脸图像与8个方向的Kirsch模板作卷积,对卷积结果进行二进制编码,得到LDP编码图像,并对编码图像分块提取直方图构建特征向量,采用最近邻分类器和卡方距离,在ORL标准人脸库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参数,本文的算法在ORL标准人脸库上的识别准确率最高可达97.85%。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人脸的特征提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Gabor小波的局部导数模式的特征提取方法。基于Gabor的局部二值模式(LGBP)和基于Gabor的局部导数模式(LGDP),主要针对LBP以及多阶的LDP算法分别在灰度图像和Gabor小波图像进行识别实验,并对比其实验结果。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高阶的LDP算法的识别效果比LBP算法好。随着LDP阶数的增高,其获得的人脸的细节越详细,在三阶时效果越好,高于三阶的LDP算法其获得的信息会包含较多的噪声不利于识别。而基于Gabor的识别方法的识别率高出了在灰度图像的识别率。所以得出三阶的基于Gabor的局部倒数模式(LGDP)具有最高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目前在人耳识别技术中,对人耳的定位主要是采用基于人眼和其他面部特征的位置信息向人脸两边进行检测,通过边缘信息跟踪进行定位.该方法在算法上存在计算量大,对人眼等面部特征的提取精确度要求较高等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通过对人头发鬓角进行提取,然后经鬓角端点来进行人耳定位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定位人耳,且运算量较小,无需依赖人脸其他面部特征位置信息的特点,对人脸及人耳识别技术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字是字符的一种,数字识别技术是字符识别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数字的识别方法应该是一种具有自适应、抗干扰、能够有效地解决手写数字分割、统计模式识别与结构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手写数字识别研究的对象是: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自动辨认人手写在纸张上的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20.
李爽 《科技通报》2012,28(8):80-82
针对传统考生身份认证方法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考生身份认证系统。首先利用图像采集系统采集考生人脸图像,然后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并将人脸特征输入到人脸特征库进行匹配,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人脸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考生身份识别的正确率,减少了识别时间,能够很好满足实际考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